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病原与侵染 茄子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分类中的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营寄生生活,也可营腐生生活,因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种子带菌,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施用带病原菌的肥料,是主要的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2.
正一、田间症状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复合侵染性的土传病害,假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均可侵染小麦茎基部引发该病的发生。病原菌一般从小麦植株根部及茎基部侵入,与不同田块土壤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直接关系。在免耕田中,病原菌存在于地面或土表,病原菌从茎基部或茎基部以下的位置侵入,在植株残体密集的地方,病原菌主要从根茎部侵入,一般在小麦基部第1节间或第2节间侵染。病原菌在田间主要靠整地、浇水、施肥、中耕等农事操作活动传播,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原因 一是土壤病原菌积累逐年增多.土壤病残体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黄萎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茬或连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发病重.二是连年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一种真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翌年环境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侵染根颈和茎基部,或产生游动孢子,经灌水传播,从辣椒气孔、伤口和表皮侵入,多在积水处形成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5.
大田番茄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又叫细菌性枯萎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nE.F.Smith)侵染所致,是一种危害番茄的细菌性土传病害[1]。病原菌由土壤传播,从植株根系或根茎部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寄生繁殖扩散,阻塞导管,阻碍水分等的输送,从而使植株发病,缺水蔫萎而死亡。1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6.
花生青枯病是花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残体及粪肥。雨水、灌溉水、农具、昆虫媒介传播也是传病的主要途径。该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5年。病菌从植株根部伤口及自然孔侵入,通过皮层组织侵入维管束,在维管束内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导管堵塞,植株失水萎蔫,尔后病菌进入皮层与髓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使之崩解腐烂,再次散出,重复侵染。  相似文献   

7.
花生青枯病是花生的一种重要痛害。其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残体及粪肥。雨水、灌溉水、农具、昆虫媒介传播也是传病的主要途径。该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5年。病菌从植株根部伤口及自然孔侵入.通过皮层组织侵入维管束,在维管束内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导管堵塞.植株失水萎蔫.尔后病菌进入皮层与髓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使之崩解腐烂,再次散出,重复侵染。  相似文献   

8.
芝麻枯萎病     
芝麻枯萎病是危害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侵染幼苗的根,从根尖或伤口浸入导管,向上蔓延到植株各部,连作田、土壤干旱、苗情弱时发病重.芝麻集中产区重茬严重,常造成大面积发生,对芝麻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瓜类蔓枯病又称黑斑病,俗称"蔓割病",是瓜类球腔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原菌主要在土壤残体上越冬,通过伤口、裂缝、气孔侵入寄主体内.病菌在6~35℃范围内都可浸染危害,发病最适温度为20~30℃.西瓜的蔓、叶、果实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0.
茄果类蔬菜种子播种前的消毒处理钱芝龙(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南京210014)茄果类蔬菜的一些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均随病残体在土壤内越冬.或以菌丝、分生孢子等在种子上越冬,成为初次侵染来源(表1),发病植株通过风、雨水、接触等各种方式传播再侵染其它植株,在大...  相似文献   

11.
1999-2000年对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发病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为土壤中病残体,种子表面、种皮内部及胚乳均可带菌;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为伤口或自然孔口,且伤口对病菌侵染更有利;病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施肥水平和种类关系密切,高湿低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氮肥对病害发生有促进作用,施用钾肥可降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植株残体对黄瓜苗病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植株残体对黄瓜苗病致病性影响的研究结果,明确了黄瓜苗病病原菌主要是瓜果腐霉菌,次为立枯丝核菌 AG5。黄瓜幼苗残体在土壤中腐烂后,促进了腐霉菌的腐生活动和侵染,加重苗病的发生。非寄主作物(玉米、大豆、高粱、大麦、棉花)成株根残体及几种杂草(红蓼、鸭跖草、苘麻、龙癸)的植株残体在土壤内腐烂后能明显抑制苗病的发生,促造幼苗的生长,为今后生物防治蔬菜苗病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1姜腐烂病传播途径姜腐烂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在根茎和土壤中越冬,可在土中存活2年以上。病菌多从茎基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田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①土壤传播。发病的姜田因病株残体遗落在地里,致使土壤带菌。如果重茬连作,往往引起发病。所以,带菌土壤也是姜腐烂病的重  相似文献   

14.
一、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1.发生特点.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为真菌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和半知菌亚门禾谷镰孢菌,由两种菌混合侵染引起.该病原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也可随病残体混入土杂肥中越冬.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相关的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病原菌特异性地生长在寄主组织内,即生活在高度选择性的环境中,对于这种环境,大部分防治剂是无能为力的。因此,防治必须在侵染初期病原菌还局限在寄主表面时进行;或者在病原菌休眠期或者当其在土壤或作物残体上腐生时进行。为此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微生物在自然群落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Fusarium oxysporum对苗期大豆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病原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大豆幼苗根部的皮层组织,随着病原菌的侵入和扩展,细胞出现坏死,组织发生崩解,根部组织表现红褐色病斑。环境因素对病原菌的侵染时期和在大豆体内潜育时间的长短有着明显的影响。侵染时期主要受病原菌侵入前自身所处状态和寄主的影响,侵入后潜育时间的长短则受植株状态的影响。土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病原菌的侵入和寄主的抗病性,间接影响着病原菌在大豆植株体内的扩展和病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植株受害组织部位变软、发黑、腐烂.初发生时叶片黄化至整个复叶枯黄萎蔫倒苗,发病部位多在叶柄基部与球茎交界处.腐烂的组织散发出酒糟味和恶臭味.从病部流出的带菌汁液,会侵染附近的健康植株,在雨水较多时容易大面积流行,发病严重时成片倒伏.已种植的种芋在出苗前若遇持续高温天气,带菌种薯就会腐烂、死亡.7~8月是发病高峰期,9月中、下旬发病率逐渐下降.病原菌在带病种芋、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18.
1 病原、侵染循环、发病规律及症状1.1病原葡萄白腐病病原菌为白腐盾壳霉真菌[Coniothyriumdiplodiella(speg)Sacc],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1.2侵染循环病菌在病组织中越冬,果园表土中的病果、病叶和枝蔓上的病残体都是病害的初侵染  相似文献   

19.
1.由真菌、细菌、病害引起的烂瓜。引起甜瓜烂瓜的真菌性病害有:甜瓜疫病、菌核病、炭疽病、蔓枯病、黑星病等。这些病原菌能够在种子、土壤、病植物残体上存活,主要靠气流传播,外界环境湿度较大时,就会再次侵染而大面积发生。引起甜瓜烂瓜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和软腐病等。这些病原菌能附在种子表面、土壤、病植物残体越冬。通过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经伤口和自然孔道侵染,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大时发病重。  相似文献   

20.
<正> 姜瘟,即姜腐烂病。此病由青枯假单孢杆菌侵染(也时常与其它病菌同时侵染)引起。此病菌随植株残体在土壤中可存活两年以上,依靠流水、肥料、昆虫等进行传播。高温、高湿是此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佳环境条件。姜瘟发生时,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