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蒜籽浸液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以及对皮肤的毒副作用。方法:将实验鼠随机分成3组:涂抹蒜液未清洗感染组(A组,n=24)、涂抹蒜液清洗感染组(B组,n=24)、涂抹脱氯清水感染对照组(C组,n=24),A组小鼠皮肤涂抹大蒜籽浸液后直接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组小鼠皮肤涂抹大蒜籽浸液用泥浆水洗擦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观察防护作用,另以大蒜籽浸液涂于小鼠腹部,观察对皮肤的毒副作用;C组小鼠腹部皮肤涂抹脱氯蒸馏水。结果:A组小鼠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感染率为零,减虫率达100.00%;B组小鼠感染率为52.38%,减虫率为80.02%,小鼠皮肤未见异常反应。结论:大蒜籽浸液涂肤有防御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作用,对皮肤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建立及特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脾脏,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获得24株抗日本血吸虫单抗,选择12株进行Ig亚型测定,对血吸虫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测定,组织定位,免疫印迹,体外ADCC对血吸虫童虫的杀伤效应和体内被动免疫转移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其中一株IgM单抗在Balb/c小鼠体内诱导了38.41%的减虫率;另一株IgG#-1单抗在昆明系小鼠体内诱导了32.23%的减虫率,并观察到有抑制宿主肝脏肉芽肿形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种消炎镇痛类中草药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教果。方法:采用小鼠灌胃法。将受试小鼠分为13组,母组5只,分别灌入浓度为1.6、0.8、0.4、0.2mg/m,的荆芥、柴胡、桂枝溶液,对照组为去氯自来水,1h后每只小鼠感染35~40只日本血吸虫尾蚴,40d后解剖小鼠,收集成虫及虫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种中药均无明显的抑制血吸虫尾蚴钻肤的怍用。结论:选择预防血吸虫尾蚴钻肤的中药时应汪意其在消化道中是否被破坏或灭活(或采用其他绐药途径)。并且能够抑制PGE合成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的中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胚胎致死异常视觉基因1(SjELAV-like 1),分析其在日本血吸虫体内的表达情况及定位,探究该基因对日本血吸虫形态和生殖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RACE技术扩增5′/3′末端,获得SjELAV-like 1基因序列提交至NCBI,Gene Bank登录号:MG515727,构建该序列的重组表达质粒 pET28-SjELAV-like 1,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诱导时间的菌体,SDS-PAGE法进行蛋白电泳。利用His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大量表达所得重组蛋白,用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于Western blotting 分析虫体内该天然蛋白的免疫原性,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该蛋白在虫体内的分布情况。小鼠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虫尾蚴,收集虫体不同发育阶段混合和合抱分开的雌、雄虫体,以单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小鼠获得25 d单性雌、雄虫体,通过实时定量 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尾静脉注射小干扰RNA(siRNA)于感染小鼠体内,使该基因表达沉默,筛选最佳干扰效果的siRNA,用于长期RNA干扰(RNAi)试验,分析其对日本血吸虫雌虫产卵及卵胚孵化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RNAi对虫体体被结构及雌、雄虫生殖器官的影响。【结果】获得的1 797 bp的SjELAV-like 1基因序列含有poly A尾,其中编码序列为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重组质粒pET28-SjELAV-like 1在诱导4 h时表达量最高,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利用纯化蛋白获得了优质多抗,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分析发现SjELAV-like 1蛋白主要分布在虫体体被。RT-qPCR 发现SjELAV-like 1在不同时期雌、雄虫体内均有表达,在雄虫体内表达稳定,但在雌虫体内随着发育成熟其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感染状态的雌、雄虫体内,与正常发育雌虫相比,该基因在发育阻遏雌虫体内高表达,而在雄虫体内无明显差异。RNAi试验中,与NC组相比,长期干扰组小鼠肝减卵率、雌虫对肝卵贡献减少率和卵胚减孵化率分别为58.27%(P<0.05)、40.59%(P<0.01)和74.58%(P<0.01);电镜观察发现,干扰组虫体体被结构改变,雄虫体表粘附的泡状物消失,立体的褶脊结构塌陷,整齐排列的条索状皮脊变的疏松,网状结构消失,雌虫体壁表面组织间隙增宽,分布于其上的体棘减少、变钝,雄虫精母细胞数目减少,其内的染色质减少,细胞肿大,细胞间质增宽,雌虫卵黄细胞中卵黄球减少,其中包含的卵黄滴也减少,内质网肿大,皮质颗粒排列散乱。【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在日本血吸虫发育阻遏雌虫中高表达的部分SjELAV-like 1基因序列,且发现该基因主要在虫体体被表达。该基因沉默使肝脏荷卵数、雌虫对肝卵贡献率和卵胚孵化率均显著降低,并改变虫体体被结构,抑制生殖腺的正常发育,提示该基因对日本血吸虫的生殖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全人工培养感染试验结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eley)saccrdo]对蝠蛾幼虫进行感染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幼虫经80-100d出现发病症状,显症状后3-5d形成僵虫7d后虫体表面长出菌丝,30d后产生分生孢子;用病菌悬浮液涂抹或喷雾虫体均可使幼虫感染,而针刺、喂食、浸泡接种均不感染,以浓度100g/kg的蔗糖加子囊孢子、分生孢子、菌丝混合悬浮液涂抹接地种感染率最高,达15.0%;刚脱皮幼虫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在生长的幼虫感染率,适宜感染的温度为8-16℃,相对湿度大于90%时幼虫感染率可达8.0%-15.0%,相对湿度低于65%则不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省郑州市郊规模化奶牛场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以2个规模化大型奶牛场的363份新鲜粪便样品为对象,进行多位点(SSUrRNA、TPI、GDH和BG基因)PCR扩增和测序。奶牛场十二指肠贾第虫总感染率为42.7%(155/363),A养殖场感染率为44.2%(84/190),B养殖场感染率为41.0%(71/173),两场间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前奶牛(0~60 d)和断奶后奶牛(61~180 d)的感染率分别为49.2%(100/203)和34.3%(55/160),不同年龄段奶牛的感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共发现四种贾第虫集聚体:集聚体E (n=149)、集聚体A (n=3)、集聚体B (n=1)和A/E混合集聚体(n=2),且两场均发现人兽共患集聚体。结果表明,郑州市郊规模化奶牛场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率较高,存在散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SjPRMT1)编码基因cDNA,分析其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表达情况,评估该重组抗原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血吸虫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从实验室构建的7d童虫消减cDNA文库中,获得一个EST序列,经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命名为SjPRMT1,以SjcDNA为模板,获得其全长cDNA。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童虫和成虫的表达情况。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与免疫原性,利用重组抗原免疫小鼠评估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获得了SjPRMT1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开放阅读框为660bp,编码219个氨基酸。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18d童虫高表达,13和23d次之。获得了SjPRMT1重组蛋白,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在小鼠免疫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免疫组小鼠获得35.07%的减虫率和48.66%的肝脏减卵率。【结论】获得了日本血吸虫童虫期高表达的SjPRMT1基因的全长cDNA,成功构建了pET28a(+)-SjPRMT1重组质粒,该重组抗原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了部分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考察吡喹酮在不同溶媒中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对小鼠的刺激性,研制出了200 mg/mL的吡喹酮注射剂。用此注射剂对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22 d后的小鼠进行了肌肉注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200 mg/mL吡喹酮注射剂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的治疗效果良好,减虫率可达100%。该注射剂在室温自然条件下避光保存8个月或在80℃恒温24 h,其颜色及吡喹酮的浓度均无变化。小鼠注射给药部位没有炎症和组织坏死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筛选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共获得10种阳性噬菌体克隆。本研究选择其中5种噬菌体克隆单独或联合免疫小鼠,观察其对血吸虫成虫合抱的影响以及对血吸虫病的免疫预防效果。结果显示,19号克隆单独免疫和6号、18号混合免疫在预防实验中分别取得了40.53%和31.14%的减虫率及35.31%,44.65%的肝脏减卵率。研究结果提示,19号、6号和18号噬菌体展示的EST序列编码基因具有一定的抗血吸虫生殖免疫效果,在血吸虫疫苗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和表达了日本血吸虫CyclophilinA(Sj CyPA)编码基因cDNA,分析其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表达情况,评估该重组抗原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血吸虫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从实验室构建的7天童虫消减cDNA文库中,PCR扩增一EST序列的基因全长cDNA,提交到NCBI,登录号为GQ403666。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表达情况,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诱导、表达、纯化和复性重组蛋白,测定其PPIase活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以重组抗原免疫小鼠,评估其对小鼠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PCR获得了Sj CyPA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其开放阅读框为519bp。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13d童虫表达量最高,为童虫期高表达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j CyPA,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复性重组蛋白具有PPIase活性。Western blot试验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在小鼠免疫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免疫组小鼠获得18.72%的减虫率和44.6%的肝脏减卵率。【结论】获得了日本血吸虫童虫期高表达的Sj CyPA基因的全长cDNA,成功构建了Sj CyPA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纯化复性得到有PPIase活性的Sj CyPA重组蛋白,并证实该重组抗原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了部分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一种检测牛日本血吸虫病的快速诊断技术,试验以乳胶微球标记的兔抗牛IgG抗体作为免疫探针,以血吸虫可溶性抗原为检测线,羊抗兔IgG为质控线,研制了牛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检测试纸条。对该试纸条进行了效价、敏感性、特异性、非特异性、保存期、批内批间可重复性及符合率等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试纸条的效价为1∶2;对于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28 d和 35~56 d的病牛血清,试纸条的敏感性分别为20%(2/10—检出阳性份数/检测数)和100%(30/30);用于检测健康牛血清的特异性为100%(20/20—检出阴性份数/检测数),检测东毕吸虫、肝片吸虫、锥虫病牛血清,未见交叉反应现象;对于粪孵确诊为血吸虫病阴、阳性的牛血清,试纸条与粪孵法的阴阳性符合率均为100%;与IHA阴阳性符合率也均为100%;试纸条批内批间可重复性好,2~8℃保存的试纸条有效期达15个月。用试纸条检测实验感染血吸虫牛治疗前后体内不同时期血清抗体的水平,发现牛感染血吸虫后第5周的血清均可检测出血吸虫抗体,在治疗后第16~24周血吸虫抗体消失。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PP的筛选、克隆及对小鼠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筛选克隆东方田鼠血清识别的日本血吸虫靶抗原基因,并研究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利用东方田鼠感染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表达文库获得阳性克隆,以5′ RACE技术扩增获基因全长序列,构建含目的基因的核酸疫苗并研究在小鼠中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1)获得4个日本血吸虫新的EST序列,即mfs-1(GenBank登录号BE974942)、mfs-3(GenBank登录号BE974944)、mfs-4(GenBank登录号BE974945)和mfs-5(GenBank登录号BE974946)。(2)mfs-5进行全长序列克隆,获得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PP(GenBank登录号AY902477)长1311 bp, 编码30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4.7 kD,等电点为5.51;其氨基酸序列具有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serine/threonine specific protein phosphatase,简称PP)的保守序列LRGNHE,并且含有该酶特异性抑制剂冈田酸的作用位点SAPNYC,与人的PP6、鼠PP6、果蝇PPⅤ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分别达72%、70%和70%。(3)成功构建核酸疫苗pCMV-Script/SjPP,免疫BALB/c小鼠诱导产生肝组织减卵率为23.91%,粪便减卵率为31.91%。【结论】(1)获得日本血吸虫新的抗原基因SjPP。(2)含SjPP基因的核酸疫苗在小鼠中诱导了部分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利用非热除菌技术研发无防腐剂的即食姜产品,研究臭氧在即食姜调味料液中的溶解特性及其对即食姜产品的除菌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在pH为3.0的水和即食姜调味液中溶解曲线均符合逻辑斯蒂模型;在室温16~17C、臭氧通气量为33.34 mg·min-1L-1的条件下,二者的臭氧饱和溶解度分别为0.852 mg·L-1和1.920 mg·L-1;姜原料在pH值为3.0的水中通气15 min,调味液中通气20 min,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含量均小于10 CFU·g-1,灭菌率超过99.9%;经过臭氧处理后的姜原料和调味液加工成即食姜产品的卫生指标符合酱腌菜卫生标准(GB 2714-2003)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日本血吸虫合成表位多肽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将用日本血吸虫抗原免疫血清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得到的、具有较好免疫保护性的4个模拟抗原表位短肽进行人工合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它们的抗原性.将合成多肽分别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连接后免疫昆明小鼠,第3次免疫后收集血清,检测其针对各个多肽和可溶性成虫抗原(AWA)的IgG抗体滴度,以及补体介导的小鼠体外杀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结果显示,4个合成多肽均能被相应的抗体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这些抗体在补体参与下能在体外有效毒杀血吸虫童虫.与正常小鼠血清比较,4个合成多肽免疫血清的杀童虫率分别为31.7%,41.3%,21.1%和17.3%,均具有显著性;与KLH免疫血清相比时,杀童虫率分别为23.7%,34.4%,11.8%(P=0.077,无显著性)和7.5%(P=0.102,无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这4个合成表位多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与KLH连接后能诱导明显的抗体反应和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金萄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二种血清学方法检测弓形虫感染鼠血清及健康鼠血清各100份,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6.0%、94.0%和88.0%,平均假阳性率分别为4.0%、7.0%及8.0%;检测10份阿米巴肝脓肿病人血清及20份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平均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3%、10.0%及13.3%。结果表明,三法对弓形虫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均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重现性及较低的交叉反应率。三法中,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敏感性最好,且有省试剂、反应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前景的免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生姜上炕人工催芽与"免炕壮苗素"浸种直播对不同生姜品种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病虫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芜大姜应用"免炕壮苗素"比上炕人工催芽产量高19.8%,莱芜小姜为10%。在生姜生长因子适宜的范围内,用"免炕壮苗素"浸种直播越早,生姜产量越高,且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品质良好。与上炕人工催芽相比,"免炕壮苗素"浸种直播生姜株高、有效叶数、根茎鲜重、茎粗、分枝数增幅分别达到7.3%7、.8%、18.4%、15.1%和16.2%以上,根茎中可溶性糖、VC、挥发油含量分别提高31.5%、10.6%和25%以上。对生姜姜瘟病防效达50%,姜螟亦有所减轻,但效果不显著。"免炕壮苗素"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主要为迅速打破休眠,提高长势及免疫性能,改善生姜品质,且对不同品种增产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防治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在临泉县单桥镇任楼村种植大户生姜栽培区,用氯溴异氰尿酸防控姜瘟病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用氯溴异氰尿酸防控姜瘟病,发病率都低于5%,用松脂酸铜、喹啉铜及克菌丹+芽孢杆菌的试验效果差异不显著,发病率为6%~8%之间,防控姜瘟病的效果不如氯溴异氰脲酸的效果。由此可见,采用氯溴异氰脲酸防控姜瘟病的效果优于其他国内现有药剂,并通过试验初步总结出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生姜提取物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姜提取物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生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探讨了不同温度和不同pH生姜提取物对3种细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提取物对3种供试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125%、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250%。且生姜提取物的热稳定性较好,对供试细菌最佳抑菌pH范围为6.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