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1 奶牛发情的表现 奶牛发育到一定阶段(一般8~12月龄之间),渐趋成熟的卵泡壁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并进入血液使母牛的行为和生理产生变化,称为发情.第一次发情是该牛繁殖档案的起始日.若14月龄还无初情征兆,要做检查,判定原因并进行技术处理.每个授精员都应掌握所管牛群的发情周期和个体牛的发情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实施牛群的繁殖.  相似文献   

2.
在奶牛的繁殖生理机能中,正常发情和排卵是保持正常繁殖力的基础,因为没有正常的发情(排卵),母牛其他的生殖生理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的较常见。奶牛不发情时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它使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残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牛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3.
<正>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奶牛不发情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母牛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它使母牛不能及时配种,牛群参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牧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 d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1卵巢疾病导致不发情奶牛的症状及诊断要点1.1奶牛不发情的外部症状  相似文献   

4.
牛的养殖是以追求高产高效益为主要目标,然而牛群的高产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营养负平衡,繁殖能力下降繁殖性能低下,繁殖力的下降又影响正常的繁殖与生产,直接影响牛群的世代更新而影响牛群的长远发展。因此,奶牛的繁殖作为奶牛饲样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应得到足够重视。1母牛的发情与发情鉴定母牛出现初情期后,从一次发情之日起到下次发情开始的这段时间,称为一个发情周期,奶牛发情周期为(18~24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5.
奶牛繁殖的几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奶牛发情的观察与发情周期的把握 奶牛后备牛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一般8-12月龄),渐趋成熟的卵泡壁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并进入血液使母牛的行为和生理产生变化,称为发情。初次发情时,是该牛繁殖档案的起始日。14月龄无初情征候,要作检查,判定原因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是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它使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配种率下降,进而降低牧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中药、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繁殖管理包括妊娠诊断、乏情牛的管理、牛群生育力监测、配种率和发情鉴定效率。奶牛妊娠诊断一般在人工授精后的6周后进行;乏情牛可通过直肠检查进行诊断;牛群生育力监测可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配种率和发情鉴定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奶牛牧场的生产。确定牛群未能达到繁殖性能关键指标的原因时,应仔细研究牛群管理状况。1妊娠诊断妊娠诊断的最初判断是牛未返情。由于人工授精时间持续较短,观察返情确实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观察到返情意  相似文献   

8.
在奶牛的繁殖生理机能中,正常发情和排卵是保持正常繁殖力的基础,因为没有正常发情(排卵),母牛其他的生殖生理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不发情是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参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饲养人员对14月龄以上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中,奶牛不发情或发情延迟的现象经常出现,不仅使产犊间隔延长,还使奶牛的繁殖率大大降低。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d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中,奶牛不发情或发情延迟的现象经常出现,不仅使产犊间隔延长,还使奶牛的繁殖率大大降低.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d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11.
正繁育操作对于奶牛场来说非常重要,具体包括参配奶牛的选择、发情观察、妊娠检查、繁殖方法等方面,其中的难点在于对有关繁殖疾病进行适当有效的诊疗,本文将对奶牛场中的有关繁育操作进行有效介绍,并总结了常见繁育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方法,供给广大奶牛场繁育方面的人员参考。1参配奶牛的选择育成牛体高达到130 cm以上,对于头胎牛在产后60 d开始配种,二胎或二胎以上牛产后55 d开始配种。参配牛群及发情辅助手段:产后  相似文献   

12.
胚胎移植在奶牛群中的应用(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胎移植技术已在当今奶牛繁育中,赢得了它的突出地位。它能使优秀的母牛产生更多的小母牛,以保持母系的延续。如需要一头或更多的优秀小公牛,也可用人工授精繁殖并辅以胚胎移植,而获得解决。自1981年荷兰引进胚移技术以来,胚移牛只总数已从第一年约500头,至1996年增至约30000头。本文提供了奶牛群中应用胚移技术的实施指南。理想的牛群管理对牛群的良好管理,能显著地促进胚移的效果。在奶牛群中冲排受精卵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差异。成功的胚移始于对供体和受体牛的准确发情检查。要获得可靠的发情检查,须每日对牛只…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了在芬兰当地条件下,血液中葡萄糖、尿素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AT)水平与奶牛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便预测以后的繁殖力。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用45头来自芬兰南部从20~30个牛群中选出8个牛群的3~10岁龄高产奶牛。奶牛舍饲并按芬兰饲喂标准饲以牧草青贮、精料和干草。产犊季节从12月至3月。产犊前1个月和产犊后2周采血样,当日分析尿素、ASAT和葡萄糖。产后2个月第一次正常发情时授精。用乳硝酸盐试验诊断酮病并根据是否需要治疗将牛分为酮病组和非酮病组。用回归分析和Student’s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4.
奶牛的不孕症是指生殖机能异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奶牛暂时的或永久的不能受股繁殖后代而言,它对奶牛生产的发展及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危害。东北塘镇是全国闻名的“奶牛之乡”,有着近百年的奶牛饲养历史,在80年代集体、个人养奶牛达3000多头,每年奶牛患不孕症达200多头,占总牛群7%左右,牛群总产奶量要损失100多万kg。不孕症引起淘汰奶牛所造成的年经济损失达150万元左右。在长期对奶牛不孕症的观察、探讨和防治实践中,笔者于1983年开始对产后60天以上木发情或即使发情但久配不孕的牛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直肠检查进行具体分析,采取…  相似文献   

15.
采取一切有利措施,提高牛群的繁殖水平,是奶牛生产中的当务之急。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体会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行商榷。1日粮营养水平要平衡能量不足会推迟育成牛的性成熟和适配年龄,延迟产后发情,严重时会出现发情周期停止,或有发情周期但不表现发情征状;对于妊娠的母牛,能量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激素对奶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择了80头荷斯坦牛,根据直肠检查结果将牛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采用定时输精法(GnRH)、PMSG法、P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应用定时输精法、PG法和PMSG法的发情率分别为0%、75%和75%,妊娠率分别为60%、50%和55%。从不同繁殖状态分析,青年牛应用PMSG法的同期发情效果最好;从卵巢发育状态分析,以处于卵泡期的牛同期发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简称DHI,其含义是奶牛群改良,是一整套完整的生产记录和管理体系;是一个实实在在,通过度量和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通过个体产奶牛的数据测定和牛群的基础资料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产奶水平、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和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的评定,找出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我国不同地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参测牧场的繁殖性能差异,本研究于2019年10—12月和2020年2—5月对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5个DHI参测牧场的牛群繁殖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对各地区牛群的青年牛初配日龄、产后首配天数、青年牛配种次数和经产牛配种次数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研究中,各地区中型牧场(500~2 000头)和大型牧场(大于2 000头)在调研牧场中的占比较大;从北往南,不同地区牛群的繁殖性能基本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季节对繁殖性能有明显影响,热应激对我国北方和东部地区成母牛繁殖性能的表现有负面影响;牧场规模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无明显规律,500头以下的DHI参测牧场的牛群繁殖性能整体优于其他规模的牧场。我国各地区DHI参测场的繁殖管理较为规范,牛群繁殖性能均优于我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将180头青年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4%预混合饲料的日粮,研究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预混合饲料可以改善青年期奶牛繁殖性能。试验组奶牛初次表现为发情的时间为12.5月龄,对照组为13月龄;奶牛14月龄发情率和初配受胎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1.9%和15.3%。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和分析发情监测技术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选择甘肃省平凉市某大型养殖场的300头母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穿戴牛项圈监测牛群生理数据来判断发情情况,比较和分析该牛项圈发情监测技术和人工直接观察法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差异显著性。结果可知,项圈检测法鉴定的发情经产母牛和育成母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均显著高于人工直接观察法(P>0.05)。与人工直接观察法对比,牛项圈监测法能够显著提高繁殖母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这为今后优化和改善农牧场饲养管理条件和提高牛群生产性能奠定基础,也为促进我国养殖经济效益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