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保障深水和超深水海底油气管道输送介质的流动安全,对现有水合物解堵工艺进行评述研究。分析了管内水合物的形成、堵塞过程及水合物的分解机理,探讨了各种解堵工艺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各种解堵工艺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堵塞块位置、长度的确定和对管道压力、温度的控制是安全、高效地实现管道水合物解堵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利用脉冲法动态监测天然气长输管道冰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管道入口处人工产生的质量流量脉冲在非完全堵塞天然气管道中的传播特点,采用时间分裂算法和TVD/(Godunov混合格式,对非完全堵塞管道进行了数值计算.提出了运用5点二阶精度TVD格式来解决双曲守恒律非线性系统中的非线性数值问题,该方法改进了传统的显式和隐式有限差分方法对间断分辨率低等缺点,对于快速瞬变现象的捕捉具有优越性.通过动态监测非完全堵塞的天然气管道,实时分析管道入口处的压力波动历史曲线,计算了堵塞位置、堵塞长度和堵塞强度,与实际值相比,计算误差百分率分别为2.15%、0.842%和2.43%.  相似文献   

3.
调研了国际上最新的海底管道蜡沉积在线检测技术。压力波传播技术可以准确检测管道蜡沉积的堵塞位置,但对堵塞长度和严重程度的检测可靠性较低;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可以在线检测管道蜡沉积的位置和厚度,能够提供实时在线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热脉冲蜡沉积检测技术可以对管道蜡沉积进行连续测量,可靠性也较高。现有海底管道蜡沉积在线检测技术基本限于在小型模拟环道中试验应用,极少部分试用于实际海底管道。因海底管道距离海上平台较远,故远程测试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图7,参13)  相似文献   

4.
输气管道因压力或温度骤变、脱水不达标、清管不及时等因素很可能造成管道完全堵塞,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行与平稳供气。针对管道堵塞定位问题,现有方法尚处在理论分析与实验阶段,还无法满足现场实际需求。以某输气管道为例,采用SPS仿真软件,模拟分析输气管道堵塞对沿线特别是近端点500 m处的压力与流量的影响,验证现有压力或差压变送器对瞬变参数监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输气管道起点与终点压力保持恒定时,一旦某处发生完全堵塞,该处上游的压力因气体压缩而迅速升高,反之,下游的压力因气体膨胀而迅速降低;突变压力波将分别在堵塞点上、下游管段内来回传播,波峰将逐渐衰减,直至两管段沿线各点压力分别达到起、终点压力时,两管段内无气体流动;距堵塞点越近,压力与流量波动越明显,且达到稳态的时间越短。研究结果为基于压力与流量监测的输气管道堵塞定位方法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管道探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管道探堵的检测方法及特点,分析了埋地管道水力瞬变探堵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埋地管道快速探堵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证明,根据水力瞬变特性探堵可以快速准确确定堵点位置.水力瞬变探堵系统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设备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广以及推广前景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1机油压力过低1.1故障现象发动机在中速或高速运转时机油压力过低,如长期在此条件下工作,严重时将产生烧瓦、抱瓦和捣缸事故,还有可能出现机油温度过高的现象。1.2原因分析a.油底壳油量不足。b.机油黏度太小。c.压力表前段油路堵塞。d.安全旁通阀门开启压力过高,在机油滤清器堵  相似文献   

7.
一、常见故障及原因 1.管道损坏 主要是接口渗漏、管道爆裂、折断三种表现形式。其损坏的主要原因有:管道质量差、水锤现象、地基原因、温度应力、内外负荷过大及腐蚀、施工造成的管道破裂与渗漏等。 2.管道腐蚀 3.管道结垢堵塞 4.管道冻堵 二、常见故障的处理 1.提高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水平 (1)在人畜饮水工程管道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人员要进行培训考核,施工中要规范验收标准和检查质量,材料要做压力试验检测,埋深必须保证,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理。 (2)准备必需的材料,如管线的各种图纸、管线的检修记录,新装扩及改建情况,节制间等配件的维……  相似文献   

8.
<正>压力表水柱位置的高低,是衡量池内沼气压力的大小,气箱或管道是否漏气,及沼气池正常运转的重要指标。1压力表上升慢,到一定高度不再上升。1.1原因。①气箱或管道漏气;②进料管或出料管有漏水孔。1.2处理方法。检修沼气池气箱或管道,堵塞进、出料管出现的漏水孔。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含蜡原油因结蜡导致管道堵塞和停输再启动困难的问题,基于运行参数分析,通过长输管道水力摩阻计算公式变换及SPS模型拟合,计算得到了管道内以结蜡为主的不可流出物的含量,并利用加剂油头到达末站引起过滤器堵塞及油头凝点变低的现象,得到了管道内实际不可流出物的体积,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计算含蜡量与实际含蜡量相吻合,模型基本满足要求。由于乍得加剂高凝油与非加剂高凝油的黏度差别较大,提出了一种根据各阀室站场间压力差变化来跟踪加剂油头的方法,用于判断加剂油头到达的大概位置,为高凝高含蜡原油管道加剂时间及加剂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输管道(油、气、水、浆)在运行中有时会出现堵塞和泄漏故障,如冰冻、结蜡和清管球卡死引起的堵塞;管道腐蚀或分支管道上阀门误开引起的泄漏。如何迅速、准确地确定管道在运行中出现故障的位置,已引起了人们的日益关注。 通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管道流动问题进行分析,我系研究出通过建立管道数学模型来确定堵塞、泄漏位置的方法(如图所示)。整个实时监视系统,只需要安装在管道一端的两个  相似文献   

11.
张行  张仕民  王文明  张雷  韩月霞  林立 《油气储运》2013,(11):1227-1231
管道封堵是管道抢修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封堵机的关键部件,悬挂式封堵器的结构直接影响管道封堵的质量.针对传统的悬挂式封堵器难以一次成功封堵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双级式封堵器,该封堵器具有扫除管内切屑和残留物,确保后部封堵皮碗可靠封堵的功能,由此达到一次封堵成功的目的.对封堵器结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同时对封堵皮碗的封堵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双级式封堵器在324 mm管道内,介质压力在6.4 MPa的情况下,封堵能力可达9.186 MPa,能满足压差6.4 MPa的要求,并有40%以上的冗余能力,可以实现一次成功封堵的目标,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道封堵作业安全性更高.(图12,参12)  相似文献   

12.
陈瑞  杨令彪  徐晓刚  霍帅军 《油气储运》2012,31(6):463-465,469,486
盘式封堵技术广泛应用于管道抢修,但在实际应用中,盘式封堵器会因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出现故障,影响封堵效果。介绍了盘式封堵器的设备组成、技术原理、施工工艺。以管道换管抢修为例,针对盘式封堵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如开孔时筒刀无法进给、卡刀、封堵头未送到位,封堵三通时塞堵无法入位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分析了盘式封堵器设备本身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法。提升盘式封堵的适用压力和适用管径,扩展不停输封堵技术的应用范围,使之能够应用于中、高压管道的更新、改造、抢修等方面是盘式封堵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大落差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善华 《油气储运》1998,17(10):11-14
由于大落差成品油管道存在的翻越点等原因,顺序输送时随着混油段位置的变化,管输量,各站进出口压力及节流量等情况均在变化。以格拉管道为例,对大落差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的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分析方法和水力计算程序以及水力计算所依据的数学模型构成,提出了计算步骤并分析了计算结果,提出应加强管道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能力,以满足运行参数的要求,保证管道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危害大,堵漏难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锡燃易爆物品种特别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堵漏的新型设备,该装置具有重量轻,造价低,操作简单等优点,靠负压吸附力平衡外泄物压力,可堵较在面积的洞口或较长裂缝,2-5min即可完成堵漏,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是目前管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相似文献   

15.
橡胶筒是油气管道内封堵器封堵模块中的核心部分,为了研究橡胶筒轴向长度对封堵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及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理论研究,结合动力学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建立了封堵器橡胶筒封堵过程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不同长度橡胶筒封堵过程的模拟仿真分析,总结了橡胶筒长度对封堵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同样的驱动力作用下,随着橡胶筒有效长度的增加,橡胶筒与管壁之间的接触力不断减小,对应的等效应力和接触应力也减小。因此,在封堵器橡胶筒选型阶段,在保证压缩后有效密封长度大于封堵所需安全长度阈值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有效长度相对较短的橡胶筒结构。  相似文献   

16.
蜡沉积是含蜡原油在管输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流动保障难题,生产上常采用机械清管的方法清除管壁蜡沉积物。由于目前对蜡层剥离机理认识不足,现场清管作业仍然依赖操作经验,卡球蜡堵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对原油管道通球清蜡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分别从蜡层剥离机理、清蜡效率、蜡层破坏力3个方面详细梳理当前原油管道通球清蜡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蜡层强度、清管器前油蜡浆液流变特性和流动规律以及蜡沉积物积聚成塞条件应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海底管道溢油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设计、防腐、人为和自然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海底管道的溢油原因,指出应加强在役海底管道的承压能力及管体与海底相对位置的定期检测,采取有效的机械损伤预防措施,必须考虑管道的路由、埋深、壁厚、防护覆盖层、水动力条件及泄漏检测系统的合理配置等因素,优化新建和预建海底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立HsE管理体系和溢油应急组织、加强区域协作等海底管道溢油的防控管理和技术措施.介绍了水上焊接修复法及水下不同方式的管道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防腐层老化管道进行大修时,由于开挖段传热系数增大,必然影响站间的运行参数。为保证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研究了输油管道不停输大修对站间运行参数的影响。根据输油管道防腐层大修开挖后稳定运行时的运行数据,采用分段法计算埋地输油管道在线修复时管道的运行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挖开段的传热系数增大,站间温降、压降、散热损失、粘度都随之增大,因此在管道大修开挖时,需要根据开挖长度对管道运行参数和管道结构的影响来确定合理的大修开挖长度,保证管道大修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管道输送原油的间接加热中,作为热媒的导热油长期在高温下使用,必然会发生老化变质。变质的导热油酸值增大,胶质增多,对管道产生腐蚀作用;胶质、沥青质附着在管壁上会降低加热炉的传热效率,严重时可引起炉管结焦、穿孔。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对报废的导热油进行更换。在阐述导热油的老化机理、报废指标和检测内容的基础上,为了降低置换新油的费用,提出了建立流动的导热油再生装置的设想。试验室试验结果说明,对导热油进行再生和用导热油洗炉可降低成本,且再生油质量优于新油。  相似文献   

20.
在加剂输送管道中,油样为密闭带压输送。在非密闭状态下进行长时间加剂原油管输模拟试验时,轻组分会挥发,分析了轻组分挥发对加剂混合原油低温粘度及原油凝点的影响,轻组分的挥发加剧了中低速剪切作用的影响,即掺入适当轻质油可进一步改善加剂原油的耐剪切性能。因此,在进行慢速降温的管流剪切模拟试验时,应使用密闭耐压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