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锦昕 《油气储运》1999,18(9):32-35
研究了苏丹原油加剂时的处理温度、处理中的温升、原油含水量、处理过程听轻组分的挥发等因素对加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凝点、高粘度的苏丹混合原油,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原油粘度降低幅度增大;在原油处理过程中,温度回升将抑制化学剂的改性效果;原油中水含量减小,加剂生效果明显;在非密闭处理装置中,原油轻质组分的挥发是影响加剂改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在慢降温处理过程中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铁大线加剂大庆原油的管流剪切和过泵剪切的模拟试验,研究了剪切作用对有剪切历史和热历史加剂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规律。管流剪切模拟试验表明,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粘度的影响在35℃左右时最大;过泵剪切模拟试验表明,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粘度的影响在38~40℃时最大。另外,剪切温度和剪切时间也会对加剂原油的凝点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玉凤 《油气储运》2005,24(11):9-13
加剂原油流动性与经历的热历史和剪切历史有关,在测量流动性参数之前必须对其经历的热历史和剪切历史进行与实际管流尽可能一致的模拟。介绍了加剂原油管道输送过程中管流剪切作用和过泵剪切作用模拟量的确定及其模拟方法的研究状况,指出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剪切作用和热力条件对加剂原油流动性影响的数学模型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玉凤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4,23(11):33-37
以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和含蜡原油粘温关系机理模型为研究核心,建立了管输过程中加剂原油粘度变化的预测方法,大大减少了试验模拟的工作量和时间.通过对加剂大庆原油、加剂青海一厂原油、加剂青海混合原油和加剂中原原油44组管输模拟试验数据的检验,得出预测结果与模拟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1.5%.粘度预测值、测量值与按照降凝剂效果评价规范的"快速降温"方法评价结果对比表明,以管输应用为目的的降凝剂效果评价必须考虑剪切效应,该研究成果为快速预测管输条件下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流剪切、过泵剪切模拟试验以及管输模拟试验,研究了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测粘温度和析蜡点中间值附近35℃和37℃的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较大,剪切温度趋近于测粘温度和析蜡点时剪切作用对粘度影响变小,而对于凝点,不存在一个使剪切作用影响明显减小的较低剪切温度.剪切后温度下降幅度越大,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越大.快速降温条件下加剂原油受到的剪切作用较小,很可能会夸大降凝剂的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长距离的加剂常温输送管道中,加剂原油必然经受长时间的管流剪切。研究表明,在缓慢降温过程中的管流剪切会对油样的低温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而且存在一个“最佳降温剪切率”。描述了最佳降温剪切率在加剂原油粘度变化和倾点(凝固点)变化中的体现。研究证实,油样中高碳蜡的含量对中低速剪切效应有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出疆原油管道设计的需求,对北疆原油和吐哈原油分别进行了添加降凝剂的评价试验。在快速降温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管输工况下添加降凝剂输送和罐内储存的模拟试验,并确定了北疆原油和吐哈原油适用的降凝剂、理想的热处理温度、加剂浓度及加剂站点,论证了两种原油通过一站加剂热处理之后实现常温输送和储存的技术可行性。提出了应用新型高浓缩降凝剂的设想并作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速剪切后加剂原油低温流动性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现场和室内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高速剪切后加剂原油低温流动性的恢复问题。研究表明,加剂原油低温流动性的恢复与原油的组成和高速剪切后的温度条件有关。有的加剂原油高速剪切后恶化了的流动性可以恢复,有的不能恢复,还有的原油根本就不受影响。加剂原油的恢复性与温度有关,在高温下剪切后流动性可以恢复的原油在低温下不一定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加降凝剂的原油实现长距离的管输,就管流剪切速率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研究。把加降凝剂的原油降温过程中的剪切率称为降温剪切率,以加剂新疆原油为油样,通过试验发现,降温剪切率与降温速率有关,且存在着使粘度最小的最佳降浊剪切率,分析管道内加剂原油的流动情况,将流体沿管疲乏径向分为近壁底层区、过渡区和紊流核心区、分别测定各区内流体的剪切率,指出当管输量较低时,主要是过渡获近壁底层区内的管流剪切对加剂原同低  相似文献   

10.
在长距离管道输送过程中,剪切作用会恶化因加剂处理而得到改善的原油流变性.要解决加剂原油的剪切稳定性问题,就必须在有关机理研究上取得突破.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分子问作用力、胶粒间作用力和原油流变学研究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基础研究薄弱、试验影响因素多、条件性试验方法不统一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不局限于当前的研究结论、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综合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输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管输过程中,添加降凝剂的原油必然受到泵剪切和管流剪切作用。研究表明,在原油析蜡高峰区的温度范围内,泵剪切和管流剪切都会影响加剂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在缓慢降温过程中,管流剪切的影响可以超过泵剪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终冷温度对加剂改性原油蜡沉积规律的影响,保持油壁温差相同,控制不同的终冷温度,采用搅拌槽蜡沉积装置、流变仪、差热扫描量热仪等试验仪器,对添加纳米降凝剂的大庆油、添加EVA降凝剂的大庆油以及大庆空白油进行静态蜡沉积对比试验与动态剪切对比试验。同时,结合分子扩散、胶凝等机理,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加剂改性大庆油的结蜡规律。结果表明:当终冷温度较低时,加剂油结蜡总量明显高于空白油,但结蜡总量中含凝油多、蜡晶结构较弱;空白油结蜡总量低,但蜡晶结构较强;随着终冷温度升高,加剂油与空白油的结蜡量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终冷温度较低且剪切剥离强度较弱时,添加降凝剂会增加管输蜡沉积量;一旦经过高剪切或提高终冷温度,加剂油的结蜡量将明显降低,管输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濮临线CE降凝剂的应用与研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秀玲 《油气储运》1997,16(6):7-11
对濮临线CE降凝剂的现场实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取样压力、泵剪切(高速剪切)、重复低温加热、终冷温度等都会对应用降剂的效果有一定影响。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原油改性后的管路工作特性和降低进站温度对管壁结蜡的影响,调控濮临线的运行方式,实现全线一泵炉的最佳运行,以达到的目的。总结了濮临线采用CE降凝剂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并分析指出了现行输出油工艺所存在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类型降凝剂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锦昕 《油气储运》1996,15(10):7-11
在原油中添加降凝剂,可以降低原油凝点,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以利于实现含蜡原油管常温输送。聚合物类型的降凝剂可分为均聚物和共聚物两类,分别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常用的聚合物类型降凝剂的合成方法、化学结构式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赵帆  毛婉茹 《油气储运》1996,15(8):10-13
在长输管道输送的原油中添加降凝剂并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从而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变性。在管输原油中添加减阻剂,则可改变管中轴流的流态,减少沿程的摩损失,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添加降凝剂综合处理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低输量管道中,取得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有利于超临界CO2管道输送的参数范围,保证安全输送,基于超临界CO2流体作为管输介质与天然气和原油的不同之处,分析了超临界CO2管道输送技术的特殊性,进而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分别研究了不同入口温度、管输流量、总传热系数下管输压力、温度、密度、黏度与输送距离的关系,得到了特定条件下的有效输送距离,不同管输流量对压温及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范围内,输送距离超过100km后,CO2由超临界态变为密相,若要保持超临界态输送,需要在每100km范围内设置加热站;管输流量介于200-250t/h之间较理想;总传热系数介于0.84~1.3W/(m2 ℃)之间为宜。该研究属于超临界CO2管道输送基础研究,对于我国形成完整的超临界CO2管道输送系统具有参考价值。(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17.
控制流量实现管输原油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明  徐长安 《油气储运》1997,16(8):10-12
通过建立原油流量与温度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可知,当原油流量一定时,管道中原油的温度与原油的物理,化学特性密切相关,提出了控制原油流量实现管输原油的工艺,其特征是用流量控制系统控制加热炉加热管道中原油的温度,使出站的原油流量等于给定值。对流量控制系统与温度控制系统及粘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流量控制系统的流程框图。流量控制输油工艺可用于原油的冷输,即通过控制流量来调节掺入干线中的稀释剂,降粘剂或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