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陆地棉杂交种皮棉产量与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杂交种皮棉产量有关性状的关联度分析表明 ,皮棉产量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果枝始生节位、实收株数关系密切。四个产量构成因子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综合与农艺性状株高、果枝始生节位、霜前花率、实收株数、生育期关系密切。明确了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关联度 ,为有效选育棉花杂交种和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28个棉花新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并对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7和0.53,果枝数与皮棉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6。通径分析表明,衣分、籽指、单铃重和株高4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确定单铃重和衣分为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棉花新品系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皮棉单产系由总铃数、单铃重及衣分三个因素构成。在生产上,提高单铃重的潜力较大。据上海市棉花高产栽培协作组报道,单位面积产量与单铃重的偏相关系数大于与铃数、衣分的偏相关系数。王家雄分析,苏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对麦套棉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与 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株高>单株铃数 >单铃重 >果枝数 >衣分 >霜前花率>生育期 >子指 ;与 9个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序是伸长率 >环纱缕强 >比强度 >麦克隆值 >黄度 >整齐度 >反射率 >2 .5 %跨长 >气纺指数。其中以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伸长率和环纱缕强与皮棉产量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 ,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豫东平原麦套棉高产优质育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43份杂交棉F1代为研究对象,时各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竞争优势、相关系教及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F1代中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表分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时皮棉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为单株铃数、衣分和单铃重,对F1代的筛选应注重对这几个性状选择,以获得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彩色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彩色棉与海岛棉种间杂交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 :以海岛棉为母本的组合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 ,单株铃数、单株皮棉最为明显 ,分别为 43.8% ,70 .2 %。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产量三要素与皮棉产量遗传呈正相关 ,而三要素间单铃重与衣分 ,单株有效铃呈负相关。有效铃与衣分呈正相关 ,且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的遗传力也较高。陆海杂交种在植株长势和纤维品质上有着较高的遗传力和较明显的优势表现  相似文献   

7.
以两年度两因子两水平进行高产条件下棉花铃重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高产棉花皮棉产量在1975kg·hm-2 以上时整体铃重的提高关键是促进上部各果枝及各果枝 3~ 5节位铃重 ,在氮钾肥与DPC合理运筹下促进中部外围和上部铃在花开 17天后籽棉和纤维量的加快增长 ,提高该部位铃此段时间的发育有利于铃重增加、单铃纤维增多 ,也有利于纤维素的积累 ,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肥水的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下单株铃数、单铃重、表分及皮棉产量的变化,并进行关联度分析,并确定各因素与密度之间的关联序。蛄果表明.在12000-57000株/hm^2的栽培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铃数逐渐减少.而单铃重、表分的变化很小,皮棉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在12000株/hm^2栽培密度下皮棉产量最低。在21000株/hm^2的栽培密度下单株铃数最多、单铃重最大、皮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应用部分双列杂交中的轮回设计,选用11个亲本,配制22个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1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均有一定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其中皮棉产量正向优势组合率分别达95.5%和86.4%,最大优势分别为50.23%和37.18%,纤维品质优势不明显;在F1中,单铃重与皮棉产量为遗传正相关,且显著,纤维品质与皮棉产量的遗传负相关已不同程度的被打破;对皮棉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为衣分、单株铃数、比强度、且遗传力也较高;单株铃数、单铃重相对遗传进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杂交抗虫棉14个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抗虫杂交棉13个性状对形成皮棉产量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两两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株铃数与皮棉产量达到板显著正相关,密度、霜前花率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黄萎病株率呈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分别与密度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株铃数、衣分、生育期、霜前花率、株高、黄枯萎病株率、单铃重对皮棉产量的形成直接影响较大。在杂交抗虫棉新品种选育中可视不同情况多加注意;果枝数、密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圩堆长度不能用于皮棉产量的直接选择。13种性状对皮棉产量形成的影响力依次为株铃数>衣分>生育期>霜前花率>株高>黄萎病株率>单铃重>枯萎病株率>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密度>果枝数。  相似文献   

11.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陆地棉品种问杂种F1代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皮棉产量、纤堆长度和霜前花率等3个目标性状进行了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铃重与皮棉产量遗传相关最密切,对皮棉产量的直接遗传正效应也最大;纤堆长度与霜前花率遗传正相关最密切,而对纤维长度的直接遗传正效应最大的则是皮棉产量;霜前花率与单铃重遗传正相关最密切,对霜前花率直接遗传正效应最大的是衣指。通过研究提出高产、优质、早熟性的杂种F1代选育的主攻方向是以抗病性为前提.首抓铃重,次抓衣指。  相似文献   

12.
鲁棉研 1 5号是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于一体。建湖县于 2 0 0 0年开始引进试种 ,2 0 0 3年已占全县棉田面积的 46% ,成为本地区的当家品种。1特征特性1 .1生物学特性。鲁棉研 1 5号全生育期 1 33天 ,属中熟偏早类型 ,株型中等 ,呈筒型 ,果枝上举 ,出苗好 ,前期发育搭架快 ,长势稳健 ,开花结铃集中 ,结铃性强 ,棉铃呈卵圆型 ,铃大而均匀 ,单铃重 5 .84g,衣分 40 .8%。铃壳薄 ,吐絮畅而集中 ,易采摘 ,霜前花率 90 %以上。1 .2产量表现。鲁棉研 1 5增产潜力大 ,一般每公顷皮棉 1 5 0 0 kg以上 ,…  相似文献   

13.
在皮棉 1433kg·hm-2 产量水平下 ,测定了转B t基因棉花杂种F1、F2 、F3、F4 的产量竞争优势。结果表明 ,F1较B t棉增产 2 4 2 0 % (1 0 5 %— 44 74% ) ,较常规棉增产 2 6 91% (3 2 5 %— 47 89% ) ;F2较B t棉增产 10 2 8% ,较常规棉增产 12 6 8%。增产机理分析表明 ,F1、F2 较B t棉单铃重、衣分、绒重有显著改良 ;较常规棉结铃性有显著改良。F1、F2 、F3、F4 产量竞争优势递减 ,F3、F4 由于结铃性、铃重、衣分退化而出现负效应。生产上要积极研究应用抗虫杂交棉F1,稳妥地研究应用F2 。  相似文献   

14.
应用2006~2008年湖南省棉花区试和生产试验湘杂棉20号数据。对其产量构成各因子与皮棉产量进行变异性、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总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单铃重和子指,衣分最小。因此,在大面积推广中实现湘杂棉20号高产的途径是:提高有效铃数,适当增加铃重,保持子指和衣分的稳定适中,促进各因子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海岛棉品种新海 21 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棉铃在植株上的着生位置不同,其相应的经济性状也存在同株差异.主位铃优于次位铃,在纵向分布中除衣分、马克隆值外的经济性状均具有中段优势,其中 8~15 节是构成棉花单株产量的主体部分,单铃重高、衣分高,同时纤维品质优良.第 9~15 节主位铃铃期明显缩短,且具有集中吐絮的优点.棉铃经济性状空间分布的聚类及比较的结果是,8~13 节>2~7 节>14~18 节.第8~10节为经济性状敏感部位,此部位棉铃的发育时期为高产栽培关键时期.作为育种选单株时要注重此部位铃的选择,确保高产与优质.  相似文献   

16.
棉花经济铃重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铃重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铃重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棉花单株生产力,而构成单株产量的铃重、株铃、衣分三因子又有明显的负相关。为此,通过选择小铃型、薄铃壳,高铃重,单铃子棉重与单铃壳重经济比值高的类型,即提高铃重经济比值的方法,缓解了三因子的矛盾,提高了棉花的单株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的有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单铃重是决定抗虫杂交棉产量的主导因素;而棉铃的构成因素对单铃重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子指>衣指>每囊种子数。其次,霜前花率和生育期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超过了单株结铃数和衣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文章对抗虫杂交棉的选育提出了若干可供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陆中 8号 (91 - 1 9)作为南疆棉花主栽品种 ,产量优势明显 ,每公顷皮棉产量达到 2 2 50~2 70 0 kg,1 997~ 1 999年连续 3年对新陆中 8号高产棉田进行调研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产量结构1 .1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通过对高产棉田产量构成因素统计分析 ,得出 :新陆中 8号皮棉产量与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铃重呈显著相关关系 ,而与密度相关性不显著 .其中单株成铃数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增产效应最大 (r=0 .7998* * ) ,说明 :新陆中 8号产量主要是依靠单株产量的形成来获得的。根据资料分析结果 ,新陆…  相似文献   

19.
对农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杂交棉品种3-0812进行多茎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第7片真叶时去顶心的处理较对照单株结铃多5.8个,单铃重高0.1g,皮棉产量高404.3kg/hm^2,增产幅度达11%,但衣分低2.5%;在第6片真叶时去顶心的处理较对照单株结铃多3.8个,单铃重高0.2g,皮棉产量高67.8kg/hm^2,增产2%,但衣分低2.0%。对杂交棉进行多茎秆棉栽培时。摘除顶心的时期选择在7叶期较为合适,且以果棉间作的棉花边行采取多茎棉栽培技术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20.
棉花扩行稀植增产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英 《江西棉花》2000,22(6):34-35
近几年来 ,江苏大面积推广了拓行稀植新技术 ,产量水平获得突破性进展 ,据测海门市包场镇兴余村1996年棉花百亩方田间考察和实收结果 :1m大等行种植 ,密度 4 2 75万株·hm- 2 株 ,单株成铃 2 2~ 2 8个 ,单铃重 3 8~ 4 5g ,实收皮棉 1350~ 2 0 2 5kg·hm- 2 ,平均 1687 5kg·hm- 2 ,比常规密度增五成以上 ,经济效益提高2 0 0 % ,并出现很多 1875~ 2 10 0kg·hm- 2 的高额丰产户。 1997年因遭台风袭击 ,虽未获得理想的产量 ,增产效果仍十分明显 ,台风前 8月 15日调查 ,单株铃相差一倍左右。 (见表 1) 表 197年 8月 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