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声波提取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继伟 《大豆科学》2011,30(3):507-51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在超声波环境下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对豆渣中提取大豆水溶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提取温度和液料比,然后是提取时间.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8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40 min,超声功率160...  相似文献   

2.
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工艺对酸性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大豆多糖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低卡占度的稳定蛋白质,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以酸性乳沉淀率为指标对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促进其深入开发.单因素试验表明,pH、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大豆多糖得率及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有显著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 (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多糖中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的各因素的顺序为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水平组合为pH3.5、温度125℃、时间90 min.该工艺条件下,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多糖含量为65.05%,蛋白含量为3.69%,酸乳饮料的沉淀率为0.72%.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慈姑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石油醚、无水乙醇回流脱脂、热水浸提法提取慈姑中水溶性多糖,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 L9(34)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慈姑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 ℃,提取料液比1:15,提取时间3 h,提取2次;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迅速,并能获得含量较高的多糖成分,在该工艺条件下慈姑多糖得率为12.94 %。  相似文献   

4.
豆渣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有机酸水溶液提取SSPS.通过对提取pH、有机酸种类、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酒石酸水溶液作为提取介质,温度110℃,提取时间1.5 h,pH3.8.该工艺的蛋白质溶出率仅为2.18%,产品分子量由三部分组成,其中5.424×10~5为主要部分.水溶性大豆多糖得率达到27.65%.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考马斯亮蓝法提取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效率,本研究以河北省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12号为材料,对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转速4种因素对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河北省大豆品种鉴定的精确、高效、可重复性强的方法体系,并采用优化后的提取方法测定河北省29份大豆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90 min、转速220 r·min-1;采用优化体系测定了2020年秋季收获的29份河北省大豆新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其中3份材料水溶性蛋白含量为15%~20%,7份材料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20%~25%,5份材料蛋白质含量为25%~30%,14份材料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超过30%。  相似文献   

6.
以金线莲为试验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对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金线莲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且4个因子对多糖提取得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金线莲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水浴温度70℃、提取时间90 min、提取4次。在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金线莲多糖提取得率为26.68%。研究认为应用此工艺多糖得率高,且简单易于调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法提取普洱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得率,试验以水为溶剂,采用超声波法从普洱茶中提取茶多糖。考察了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固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普洱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超声波处理时间20min,固液比1:20,提取次数3次。  相似文献   

8.
以诺丽果干粉为原料,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诺丽果多糖的工艺,测定多糖的提取总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超声波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处理功率、料液比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诺丽果多糖提取率为考察结果。结果表明:诺丽果粉粒度60目、料液比1∶25、提取功率300 W、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70℃,提取次数2次为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在正交实验基础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提取诺丽果多糖的效率高,研究结果为提取诺丽果多糖提供了一定实际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菠萝蜜果肉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多糖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和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制备的多糖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二次方程模型拟合试验数据效果显著,菠萝蜜多糖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30∶1,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90℃,验证试验得率为6.18%,多糖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菠萝蜜精制多糖中总糖含量为31.6%,不含有还原糖、含有微量多酚类物质(含量为0.6%)。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酶法辅助超声提取法从余甘子中提取多糖,考查了超声时间、液料比、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余甘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41℃,液料比6∶1,超声时间75min,超声功率300W,多糖提取率为5.76%,接近于模型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与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病品种Hartwig和小粒黑豆,感病品种辽豆15和中黄28分别接种线虫,检测大豆根系中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对大豆抗胞囊线虫的抗性.经过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感品种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接种的品种,各个品种的STI表达量也不同.说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参与抗病过程.但是各个品种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表明抵御线虫的抗病作用机制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中国大豆供求失衡,振兴大豆产业势在必行.北方大豆正面临单位土地产出率低带来的比较效益低下、产销分离引起的成本增加、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带来的减产严重、油酯和蛋白质含量不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套作大豆作为南方新型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的主体作物,具有与主要粮食作物和谐共存,蛋白质含量高、利于食用和加工业的发展,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实现抗旱增收等优点,发展潜力巨大.作者认为稳定北方大豆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南方套作大豆是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大豆皂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吃过生大豆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那就是口感上有一种淡淡的苦涩味,但究竟这是为什么,过去谁也说不清楚。如今,当科学家把这种物质从大豆中提取出来并进行科学实验、并公开研究成果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被称作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天然物质,叫大豆皂甙,是对人体有诸多好处的保健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14.
大豆纤维     
本世纪30年代以来,营养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食物成分的了解日益深入,膳食组成的粗与精对人体健康的利与弊一直是一个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70年代初,英国医生贝尔克特等人在非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发病较多的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肠癌等,在非洲农村地区却极为少见,研究认为这是由于西方国家饮食过精而缺少膳食纤维的缘故,并将这些疾病称为“文明病”。1974年他们将调查结果以题为膳食纤维与疾病”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提出了膳食纤维的缺乏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相互关系的明确论述。自此以后,膳食纤维开始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美国膳食纤维专家斯佩勒博士在文章中写道:“膳食纤维已由60年代其价值被埋没的营养素而变成70年代末的重要膳食组成部分”。现今几乎所有营养学家都承认,食入适量的膳食纤维,将无疑会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在接种我国大豆产区主要流行SMV株系SC-3及SC-7和SCN 1号生理小种的条件下,对新育成的参加2004~2007年围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试的品种分别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抗SMV鉴定的334个品种中,对SC-3抗性较好(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数有148个,占参试品种数的44.31%;对SC-7抗性较好的有71个,占参试品种数的21.26%.同时对2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的有55个,占参试品种数的16.47%.这些抗性较好的品种既町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研究还显示,来自于西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的参试品种一般抗性较好.抗SCN鉴定的193个大豆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25个,占12.92%.汾9877.10、邯601、蒙9793-1、沧豆九号等7个品种兼抗sMV和scN 2种病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豆粕中大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微波火力中高火,微波时间3 min,乙醇浓度50%.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1.2432%.  相似文献   

17.
大豆甾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甾醇之所以被誉为“生命的钥匙”,是因为大豆甾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组织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很自然地,对甾体科学的研究就成为医学界和制药工业中引人瞩目的领域,其实在化学工业、食品、饲料和生物工程产业中,大豆甾醇也备受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对大豆甾醇的研究和应用目前相当活跃。说起大豆甾醇,有必要先从甾醇谈起,甾醇是甾族化合物的一类,因呈固态又俗称固醇。甾醇的分布很广,各种生物体中几乎都含有这一类甾族化合物。它们以游离、高级脂肪酸酯、苷三种形式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相似文献   

18.
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共生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中雨  李俊  张永芳  樊蕙  李力 《大豆科学》2008,27(2):221-227
大豆与大豆根瘤菌的共生体系是共生固氮的代表,开展根瘤菌与大豆品种的匹配性组合研究,为发挥这一共生体系的固氮效率和指导大豆育种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选取不同种类与来源的大豆根瘤菌代表菌株18株,与11个我国主要的大豆核心种质品种进行共生匹配性试验,测定了其中5个大豆品种与14个根瘤菌所结瘤的固氮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根瘤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结瘤固氮差异,快生大豆根瘤菌表现出比慢生根瘤菌更严格的大豆品种匹配性;其中USDA110、USDA110-A、113-2、WHG12、HH103、B16比其他供试菌株表现出广谱的结瘤特性,且USDA110、USDA110-A、113-2、WHG12、DE333、2048菌株形成的根瘤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在供试大豆品种中,商951099、郑92116和北京黑豆表现出较高的结瘤、固氮特性;商951099和郑92116这对材料与所供试18株大豆根瘤菌均结瘤且差异性不明显,而绥农14和绥农20、合丰25和固新野生大豆这两对材料表现出明显结瘤差异性。因此,实践中应根据大豆品种和大豆根瘤菌菌株的匹配性关系,选用共生效果好的菌株接种,或选用与之匹配的大豆种质材料育种,以达到提高共生固氮功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提取和纯化低温豆粕中皂甙的加工工艺,采用微波法提取低温豆粕中的大豆皂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皂甙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微波时间>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在微波火力为中高火、微波时间2.5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g:mL)的条件下得到最优工艺条件,此时大豆皂甙的提取率为0.6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