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稻插秧机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插秧机技术研发与产品质量保障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日本、韩国等已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机型以高效高性能插秧机为主.近几年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插秧机械化水平、插秧机技术研发和产品产销量得到了大的发展,全国插秧机生产企业有20多家、年产销量达4万多台.今后插秧机技术发展趋势是,产品向系列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机型从单一插秧作业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底盘向多功能通用底盘方向发展.但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将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机型.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和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水稻插秧机作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产品,其行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对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有很大的影响。一、我国水稻插秧机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刺激了插秧机市场的发展,农民使用积极性高涨,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插秧机在水稻种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水稻插秧机的研究开始较早,从人力插秧机到智能化插秧机经历了4个阶段。为更清楚了解水稻插秧机的智能化发展历程,分析了水稻插秧机的分类、插秧机发展过程、智能化发展进展等方面,并总结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插秧机技术研发与产品质量保障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日本、韩国等已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机型以高效高性能插秧机为主。近几年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插秧机械化水平、插秧机技术研发和产品产销量得到了大的发展,全国插秧机生产企业有20多家、年产销量达4万多台。今后插秧机技术发展趋势是,产品向系列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机型从单一插秧作业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底盘向多功能通用底盘方向发展。但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将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机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近来发展迅速。其中水稻插秧机的推行,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手工插秧方式,机器插秧代替人工插秧,有效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效率。但是整体而言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偏低,水稻插秧机在一年两季甚者是一年三季的水稻种植区域运用较多,有些区域推广较慢,出现各地应用不平衡的现象。文章将从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分析推广水稻插秧机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我国3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前列。然而,水稻种植机械化一直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和瓶颈,据统计,2016年,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达到44.45%,远低于小麦(87.89%)和玉米(83.85%)。2018年5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国插秧机技术发展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针对插秧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总结了插秧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国产插秧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种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水稻种植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点。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种植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然而,在水稻插秧机投入使用过程中,种植人员还不能正确地操作,插秧机的维护保养也不及时,影响了插秧机的安全运行,降低了插秧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及其维护保养进行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亟待破解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迟缓的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双季稻地区的水稻种植将近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但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文章通过分析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缓慢的因素,提出要加快发展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需要确定以机械化育插秧为主流技术、有针对性地攻克双季稻育插秧技术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加强育插秧技术农机与农艺进一步融合;加速研发推出双季稻区适用的插秧机机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水稻种植是主要构成部分,其不仅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基础,而且关系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温饱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使得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水稻插秧机作为最常用的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水稻插秧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应用效率和质量。文章对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稻插秧机的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我国水稻插秧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一是大苗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二是工厂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三是机械、农艺和运行机制三突破阶段(1999年至今).同时,对今后我国水稻插秧机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产品研发的要点是应充分考虑我国农业发展不同的区情和现状,简化结构和完善功能,注重性价比,保证农民在使用中方便、可靠、有效益.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区水稻插秧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孙伟  张云彪 《农机化研究》2012,34(5):224-227
论述了水稻机插技术对四川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分析了四川地区水稻种植方式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以及地域差异而导致四川省水稻插秧机在生产应用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和对策,为四川地区水稻插秧机的发展及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L8(23)正交试验,对筛选的两种泥脚深度的冬水田—田A(21.9cm泥脚深度)和田B(31.6cm泥脚深度)进行水稻品种内香8518的机插秧栽插试验。结合冬水田性状特点,设置插秧机、秧苗和田块这三大试验主体的插秧机浮板类型、秧苗栽插密度和田块泥脚深度为三因素,每个因素设两个水平,在此条件下进行三因素对插秧机行走速度、秧苗栽插质量及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及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冬水田机插秧作业时:1对插秧机行走速度影响最大的是泥脚深度,影响显著;其次是浮板类型,影响显著;栽插密度看不出影响。2对秧苗漏插率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影响特别显著;其次是栽插密度,影响显著;影响最小的是泥脚深度。3三因素对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均特别显著,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其次是栽插密度,再是泥脚深度。4最优整体方案是泥脚深度21.9cm、采用改进浮板类型、栽插密度13.95万/h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植机械化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机械抛秧,水直播,旱直播,机动插秧机插秧,人工抛秧,手动插秧机插秧,人工插秧等7种水稻种植方案,依据产量,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人工用量,生产资料费,一次性投资等6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对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一般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依据不同的权重,分别得到3个模糊集,据此,对各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排序进行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作物移栽机械是我国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栽植机构是作物移栽机械的核心部件,栽植机构的性能对作物种植的直立度、成活率、种植效率、种植质量等有密切关系.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作物移栽机械栽植机构的发展进程,对圆盘钳夹式移栽机、链夹式移栽机、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导苗管式移栽机、吊篮式移栽机的栽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  相似文献   

15.
移箱机构是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栽植臂的取秧量,对整个插秧机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通过对现有移箱机构的研究与分析,设计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移箱机构。运用三维软件对转子和螺旋轴等核心零部件进行实体建模,通过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虚拟仿真,得出转子与不同过渡曲线的螺旋轴在运动过程中的接触力曲线图,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正弦过渡曲线的螺旋轴进行强度校核。最后运用多学科优化方法对移箱机构转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子最大应力降低2 1.8%,移箱机构满足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工作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水稻插秧机路径追踪设计——基于SOPC嵌入式视觉导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忠华 《农机化研究》2017,(10):213-217
针对水稻插秧机路径追踪问题,利用SOPC嵌入式和视觉导航技术,以FPGA为硬件核心,利用3×3窗口模块、中值滤波、Sobel边缘检测和Hough变换进行移动路径图像信息处理,并结合齐次变换法将图像位姿信息转换到空间坐标系中,为插秧机进行路径导航。同时,通过人工设置标志线对水稻插秧机进行路径导航和追踪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一定干扰环境下,水稻插秧机移动路径最大偏差为18cm,平均偏差为6.9m,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了路径追踪功能,而且可以根据偏差自动进行调整,具有精准度高、灵活性强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纸膜覆盖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提出设计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的基本思路,包括纸膜铺放机构、纸膜切断机构。该设计以期为以后生产样机和进一步优化设计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纸膜覆盖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提出设计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的基本思路,包括纸膜铺放机构、纸膜切断机构。该设计以期为以后生产样机和进一步优化设计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