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称为侵袭性鱼病。动物性病原体又称为寄生虫,因此此类鱼病又称为寄生虫性鱼病。动物性病原体通常包括原虫、单殖吸虫、复殖吸虫、水蛭、绦虫、线虫、棘头虫和寄生甲壳类等。 本文提到的淡水热带鱼是指孔雀鱼、月光鱼、黑玛丽鱼、斑马鱼、暹罗斗鱼、食蚊鱼等等,不包括红金龙鱼、银龙鱼、红花地图鱼、红尾黑鲨、玻  相似文献   

2.
<正>寄生虫性鱼病又称为侵袭性鱼病,是养鱼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大鱼小鱼都可感染,对鱼最敏感,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害会造成一些水产养殖鱼类的减产或绝产,是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3,(8):64-64
鳖病可分为传染性鳖病、侵袭性鳖病及其它因素引起的鳖病三大类,即由细菌、霉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鳖病通称为传染性鳖病;由寄生虫为病原体引起的各种鳖病通称为侵袭性鳖病;除上述两类由病原体引起的鳖病外,还有许多由物理、化学和生物诸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其他因素引起的鳖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把寄生虫性鱼病称之为侵袭性鱼病。侵袭性鱼病是养鱼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大鱼小鱼都可感染,对鱼最敏感,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害会造成一些养殖鱼类的减产或绝产,是制约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杀虫药物的大量使用,使一些寄生虫产生了抗药性,原有的药物剂量已不能将寄生虫体杀死,新的药物剂量又较难掌握,为此,把近几年在治疗常见的几种侵袭性鱼病的办法介绍给大家,供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5.
鱼种消毒是水产养殖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杀灭鱼体上附着的寄生虫、细菌和病原体,从而达到预防鱼病发生及提高鱼种成活率的目的,因此,在鱼种下塘时必须做好消毒工作。一、鱼种消毒方法通常地,在鱼种消毒方法上分为浸洗法和泼洒法两种。1.浸洗法即将鱼种放养在  相似文献   

6.
目前鲑鳟鱼类病害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性鱼病、真菌性鱼病和寄生虫性鱼病等几大类.本文着重介绍了这几类鱼病的病原、传播途径、症状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7.
鱼类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鱼类病理学的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在寄生虫性鱼病、细菌性鱼病、病毒性鱼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我国鱼类病理学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的鱼类病理学的研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鱼类寄生虫是信阳市常见的鱼病病原体,鱼类被寄生后其生长发育受影响,严重者甚至可造成死亡。有关河南省鱼类寄生虫的系统研究报通极少,1985年王发枝等曾对陡坡水库鱼病进行初步调查,报道该库鲢、鳙鱼因指环虫和中华鳋寄生引起浮头长达12天之久;1986-1988年间河南省水产研究所对全省池塘鱼病进行了调查;1987年李连祥等对封丘县湖泊和池塘病原进行过抽祥检查,1989-1991年之间笔者在实验教学中收集了一批鱼类寄生虫标本,现整理报告于后,供鱼病防治和寄生虫学方面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肉眼检测鱼病通常局限于症状较明显的鱼病和大型寄生虫病。而对一些症状不太明显和小型寄生虫引起的鱼病,需要显微镜检查。检查的部位重点是体表、鳃丝和肠道,必要时还可检查器官。一、体表用解剖刀刮取少许体表黏液置于载玻片上,加适量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10.
王明焰 《内陆水产》2003,28(3):38-40
有时鱼病的诊治是先进行临床观察,然后解剖、镜检,最后通过对病原体的分类将鱼病分为细菌性、寄生虫性、病毒性,接着根据疾病类型施以各种药物,如果诊治效果不理想,还要加大药量或连续用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鱼大夫习惯应用这种治疗程序,可是有些病原体对鱼体的侵入却是表象,在鱼病诊治过程中,只注重生物性病因而忽视非生物性病因,是造成盲目滥用药物,产生药残、药害的重要原因,应该从生态、环境、饲料等全方位检查鱼病,治病于根本。在高密度精养模式下,饲料(主要指配合颗粒饲料)是鱼类生长的物质基础,所谓“病从口入”、“食补胜于药补”,…  相似文献   

11.
金燮理 《内陆水产》1995,21(2):30-31
第二讲鱼病的类别及病原体特性金燮理(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系410128)鱼病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可分为由生物及非生物引起的两大类。由生物引起的鱼病有:(1)寄生性血病。其中有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鱼病,如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等;由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鱼病,如原...  相似文献   

12.
<正>在鱼病诊治过程中,用肉眼目测检查是生产实际操作中诊断鱼病的首要步骤。肉眼检查,是用眼睛仔细观察鱼体各部位有无充血、发炎、溃烂、变色、畸形和肉眼可看到的寄生虫害等,主要检查鱼的体表、鳃部和内脏部位。一、体表检查将病鱼置于盘中依次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等顺序仔细观察。1.检查有无大型病原体。如水霉、嗜子宫线虫、锚头  相似文献   

13.
<正>在鱼病防治方面,以往普遍的认识就是病毒病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是鱼病的一大难题,而寄生虫病与细菌病、病毒病相比好治、不碍事。之所以认为寄生虫病不碍事或不当成病,一是寄生虫病通过一台普通的显微镜,就能轻松地看到,能准确鉴别出病原体,对症下药就解决问题了;而细菌病的病菌则复杂得多,需要在实验室无菌室分离、培养,才可能鉴别。二是寄生虫与细菌病的病菌相比较,后者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草药防治寄生性鱼病的文献,系统的介绍了常见的寄生性鱼病,并就其中草药防治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寄生虫数量达到或超过其危害阈值时,均会构成鱼类病害,危害较大的有斜管虫、双穴吸虫、头槽绦虫、锚头鳋等,控制病原体数量于危害域值之下是鱼病防治的基本策略之一。中草药对寄生性鱼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加强中草药对寄生性鱼病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肉眼检查通常局限于症状比较明显的鱼病和大型寄生虫病,而对一些症状不太明显和小型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则需要经显微镜检查,同时由于鱼病发病情况比较复杂,存在多种并发症要正确诊断,单凭肉眼不能确定病症,需要更准确地确定出病原体的种类时,必须用显微镜做详细检查。 镜检一般先在国检所确定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方法为从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置于载玻片上,再加少量干净水,如系内脏组织,就需要用生理盐水(或0.85%食盐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从低倍到高倍仔细地检查。 一、体表 用解剖刀刮取少许体表粘液置于…  相似文献   

16.
鱼种消毒是水产养殖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杀灭鱼体上附着的寄生虫、细菌和病原体,从而达到预防鱼病发生及提高鱼种成活率的目的,因此,在鱼种下塘时必须做好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7.
春季是鱼病的多发季节,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池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而鱼类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出鱼上市时多次拉网造成鱼体受伤和鱼体冻伤,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起鱼类发病,给养鱼场造成很大威胁。现将几种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相似文献   

18.
鱼病生态防治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焰 《内陆水产》2000,25(12):36-37
鱼病防治过程中,单纯依靠药物防治其副作用显现明显,对环境、鱼体、人体的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探索鱼病的生态防治方法逐渐受到广大水产工作者的重视。鱼病发生主要通过鱼体自身、环境、病原体的传播和数量三方面因素的改变引起的。掌握和改变鱼病发生的生态条件,来防治疾病称为生态防病。这方面的论述较多,但是对于具体的生态防治方法进行总结的则较少报道。本文就通过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控制鱼体的生态环境、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和数量,从鱼苗、鱼种培育到成鱼培育,对鱼病的生态防治方法进行简介和分析。 1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 一个…  相似文献   

19.
渔工 《海鲜世界》2002,(2):38-39
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是常见的传染性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严重危害草鱼鱼种、成鱼,一旦暴发,草鱼死亡率高达60%以上,同时也严重威胁青鱼、鲢鱼和鳙鱼。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迅  相似文献   

20.
蟾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又名两栖胡鲶,为我区新引进的养殖品种,养殖试验正在各地推广,但其易发生哪些鱼病,如何防治?报道的资料不多。两年来,我们在鱼病门诊中,诊治蟾胡子鲶寄生虫性鱼病多起,现将病原、症状、药物治疗和几种药物对蟾胡子鲶致死及安全浓度试验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