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都是真菌性病害,但是两种病害的病原菌不同,症状不同,防治药物不同。介绍了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时期。危害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是土传病害,种子、病残体、土壤和粪肥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病残体、土壤、粪肥或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冬。苗后干旱是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播种时期温度高,玉米发芽快,出土时间短,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时间也短,发病率低,温度低、出苗慢、发病重;土壤施用充足的氮、磷、钾肥可增强抗性,玉米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北方玉米区严重病害之一,发病区域大,发病程度、发病率增高,产量损失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1病害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由土壤带菌传病侵染植株幼苗引发的病害,侵害雌穗(果穗)和雄穗,通常于玉米抽穗后呈现症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作物生长环境的日趋恶化,以及种子市场的放开和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影响我省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充分认识和普及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常识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丝黑穗病,有的农民称其为“乌米”,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并对玉米生产危害极大。由于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的耕地面积中,适合种植玉米的地块难免造成连年重茬,再加之受到近年一些特殊的气候影响以及引进一些对丝黑穗病抗性较差的品种等因素,在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致使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普遍且有上升的趋势,有的地方甚至造成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钱思平 《种子世界》2021,(10):0063-006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的关键。针对玉米丝黑穗病与顶腐病两大常见病害,要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防治效果,促进优质高产实现。本文对玉米丝黑穗病与顶腐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就相应防治技术展开探讨,以期能为当地玉米种植的科学化、高效化发展提供些许支持。  相似文献   

7.
胡安龙  杨再能 《种子》2012,31(8):92-94
建立玉米苗期抗丝黑穗病快速鉴定方法,对开展抗病种质资源收集,加快玉米育种进程,保障玉米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丁布(DIMBOA)是玉米植株重要的抗菌、抗虫次生代谢物。本试验测定了12个对丝黑穗病抗性不同的玉米材料播种后7 d幼苗丁布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幼苗丁布含量与丝黑穗病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55 4,p=0.000 1),表明通过丁布含量可初步鉴定玉米对丝黑穗病抗性。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在一些地区均有发生且有逐年加重之势,发病后均可造成玉米穗变黑。丝黑穗病主要在玉米穗部表现症状,而玉米瘤黑粉病除在穗部表现明显症状外,还会在玉米其他部位涌现黑瘤。病菌主要侵染植株幼嫩部位,形成的黑穗和黑粉瘤会消耗大量养分,并有可能导致植株空秆不结实,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对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致病性情况进行了鉴定,共划分为4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其中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29.34%,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18.00%,说明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应用RAPD技术对4个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进行了分析,不同菌株的相似系数在0.40~0.64之间,在0.58的相似系数水平上共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505号和506号菌株相似性最大,相似系数达到0.64;504号和507号菌株相似性最小,相似系数达到0.40,说明丝黑穗病菌存在着丰富的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05~2006年,在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山西省寿阳县,开展了以覆盖农膜为主,结合抗病品种和杀菌剂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控制效果以及玉米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和2006年,覆膜使玉米丝黑穗病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从15.5%和8.9%降低到6.3%和6.5%,防治效果分别达59.4%和27.0%;使玉米产量分别提高746.2kg/hm2和1410.0kg/hm2。选种抗丝黑穗病品种能显著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晋单34号在2005年和2006年较宽诚1号和张玉1号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分别从17.3%和9.5%降低到4.5%和6.0%。本研究所选用的杀菌剂15%三唑酮、CAM和黑虫双全均未显著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各玉米产区普遍存在的病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威胁。通过种子包衣剂处理和田间试验,明确了不同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根穗宝(44%氟唑环菌胺悬浮种衣剂,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0.9mL/kg处理种子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6.53%,玉米增产16.5%。  相似文献   

12.
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以烯唑醇为主要成份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及其应用效果。经室内及盆栽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配方,并确定烯唑醇种衣剂加工工艺流程。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明确了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的趋势。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在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51.2%~60.3%,增产率38.6%~58.7%。异地试验示范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71.7%~96.2%,增产率6.8%~15.6%。生产上推荐剂量药种比1:200~1:300为宜。  相似文献   

13.
赵铁锁 《种子科技》2006,24(2):28-29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对策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4.
巡天 16是由宣化巡天种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独家选育开发的抗病、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 2004年通过河北省审定.该品种选育目的主要针对我国北方部分春玉米种植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而推出的.  相似文献   

15.
马立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264-266
5种种衣剂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Lamardor400FS、Baytan Plus200FS、立克秀60FS对玉米茎基腐病和丝黑穗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72.3%~94.0%;卫福400FS和满适金35FS种子对玉米茎基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76.2%~80.0%,而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较差。各药剂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为害,其中玉米丝黑穗病直接为害产量器官,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病害,主要发生在我国春玉米种植地区(冷凉地带),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丝黑穗病基因属分子性状遗传,其优势性状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很难与丝黑穗病基因分离,是目前通过育种方式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农民称为“乌霉”或“乌米”,是由孢子菌侵染所引起的玉米系统性病害。近两年,此病在吉林省发生普遍且严重,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今年,许多地区出现了丝黑穗病爆发的情况,造成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减产,已引起各级领玉米丝黑穗病,农民称为“乌霉”或“乌米”,是由孢子菌侵染所引起的玉米系统性病害。近两年,此病在吉林省发生普遍且严重,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今年,许多地区出现了丝黑穗病爆发的情况,造成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减产,已引起各级领导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表现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土壤菌量累积量增高,防治措施不到位等原因,玉米丝黑穗病在春播制种田里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该病害导致果穗全被破坏,一旦发病则全株没有产量,发病率即等于损失率,成为春播区影响玉米制种产量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兼顾“的原则,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利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3种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对该病进行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显著;种衣剂能有效地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提高玉米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黑败种衣剂的防效最佳,黑虫双全次之,立克秀最差。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两种重要病害,在发病后期均形成菌瘿,菌瘿破裂后散发大量黑粉,很容易混淆。这两种病害的发病规律有一定差异,防治方法不尽相同。准确诊断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