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东海 《作物杂志》1994,10(3):35-35
旱地胡麻丰产栽培技术刘东海(宁夏西吉县农业局756200)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忿小流城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胡麻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油料作物之一。1993年胡麻播种面积为480亩,平均单产为68.76公斤/亩,比1982年平均单产25公斤/亩增产1.8倍,比……  相似文献   

2.
胡麻是朔州市朔城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山区、旱作区的主要农作物。介绍了旱地胡麻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指导当地农户科学种植,通过使用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带动周边农户油料均衡增产,推进朔城区胡麻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全面提升胡麻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干旱是榆中县旱作区影响胡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胡麻生长环境和提高胡麻产量,开展了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减少了胡麻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胡麻生长期平均土壤含水量提高,胡麻的出苗率提高,胡麻有效分枝数、全株蒴果数、单蒴果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明显改善;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634.2kg/hm2,产值提高4 439.4元/hm2,纯收入增加3 149.4元/hm2。  相似文献   

4.
徐经国 《作物学报》1964,3(3):259-270
根据关中地区水文气象条件和棉花需水规律的研究资料分析,说明关中的气候和土壤资源完全能满足旱地棉花丰产所要求的条件。丰产示范结果进一步证明关中旱地棉田是能够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其关键在于掌握自然特点,运用旱地丰产栽培技术,保证全苗和促进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5.
胡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胡麻油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是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长期以来,粗放的栽培技术、落后的管理措施等导致胡麻产量低、品质差。为了促进胡麻生产实现高产优质,介绍了胡麻的应用价值和栽培特性,重点阐述了胡麻的适时播种、平衡施肥、间套作以及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探讨了目前中国胡麻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旨在为快速推进胡麻生产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豆婺春1号及栽培技术钱东南陈长生(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321000)丰作成(浙江省金华市种子公司)婺春1号是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丰产性较好、抗病性较强、适于在红黄壤旱地种植的品种。1995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红黄壤旱地种……  相似文献   

7.
旱地小麦偃佃9433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旱地小麦新品种偃佃9433的特点,如抗寒、抗病、抗倒,节水,落黄好,品质优,产量结构佳,高产稳产,丰产潜力大,旱作适应性广等,提出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旱地胡麻在施用60d缓释肥和90d缓释肥不同混配比例下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缓释肥能促进旱地胡麻的生长,增加地上部植株鲜重和干重,提高胡麻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可显著提高胡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60d缓释肥和90d缓释肥以3:1配比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产量达1 608.56kg/hm2,增产幅度为18.26%。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总糖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生育期期间植株中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旱地胡麻科学施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可以提高植株中总糖的含量,当氮肥、磷肥施用量均为60 kg/hm2时,植株中总糖含量最大。在胡麻整个生育期,植株中总糖含量呈M型,在现蕾期总糖含量最低。不同氮磷配施对胡麻含油率、亚油酸和棕榈酸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硬脂酸和油酸含量均高于对照(N0P0)。与不施肥相比,单施氮、磷肥均可促进胡麻籽粒产量增加,但氮磷配施促进效果更显著,其中N1P1籽粒产量为1620.81 kg/hm2,较CK (N0P0)增加了27.24%。  相似文献   

10.
云南旱地甘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旱地甘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张跃彬,段昌坪,吴正昆,刘少春,唐永芬(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000)“七五”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甘蔗面积的不断扩大,云南的旱地甘蔗发展很快,1995年全省旱坡地甘蔗已达14万hm2,占植蔗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11.
<正>梯田旱地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抗旱产粮栽培模式,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梯田推广种植。1选地、整地1.1选地在本区域海拔1400~2200m之间选择向阳、较宽、较长的梯田地块种植。宜选前茬作物为冬小麦、马铃薯、豆类地块,不宜连茬,也不宜与胡麻、谷类作物轮换倒茬。在选茬适当、面积较大且向阳的梯田地里种植全覆  相似文献   

12.
对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黄胡麻品系的综合性状进行了较系统的科学鉴定,为黄胡麻品种进行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可以丰富晋北区胡麻的市场供应,促进胡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试验结果表明,2049、F103-6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磷对旱地胡麻氮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以胡麻品种‘轮选2号’和‘定亚22号’为材料,4个施磷(P2O5)水平(0、45、90、135 kg/hm2)为因素,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7年和2018年在定西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磷影响旱地胡麻地上部分氮吸收转运和氮生理利用率,且年份间差异显著;年份、品种和磷互作对花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分氮吸收量、成熟期籽粒氮吸收量和分配率,茎叶和其他部分中氮总转运量、转运率、贡献率及氮生理利用率影响显著。与不施磷相比,施磷使旱地胡麻花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分氮吸收量平均提高76%和82%;成熟期籽粒中氮吸收量和分配率平均提高127%和25%;茎、叶和其他部分中氮的转运量和转运率分别平均提高556%、102%、237%和16%。‘轮选2号’氮生理利用率随施磷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定亚22号’氮生理利用率在施磷(P2O5)90 kg/hm2和135 kg/hm2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施磷量与旱地胡麻氮吸收转运和利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胡麻新品种宁亚17号是固原市农科所以67-93-1为母本、红木为父本杂交选育并经过胡麻枯萎病抗病性鉴定筛选.于2003年培育成功的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的胡麻新品种.原代号9025w-14,2005年1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3月通过全国胡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08年1月获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密度对晋亚10号胡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晋亚10号胡麻品种不同密度水旱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胡麻基础群体对产量的贡献高于分茎,在晋西北生产水平下旱地播种量37.5~52.5 kg/hm2,出苗率70%左右,水地播种量45~60 kg/hm2,出苗率保持80%~85%是保证晋亚10号胡麻获得高产的理想群体.  相似文献   

16.
陇亚1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CI3131为母本、天亚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胡麻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油2014004,于2016年通过全国胡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胡麻2016003。该品种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好,适宜在甘肃、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全国胡麻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刘秦  姚正良 《中国种业》2009,(Z1):121-122
张亚2号(原代号8858)是甘肃省张掖市农科院以自育白粒胡麻品系8158为母本,以外引材料766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丰产、优质、抗病、适应范围广的白粒油用型胡麻新品种。该品种于2007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也是目前国内胡麻审定品种中为数极少的白粒品种。  相似文献   

18.
胡麻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国胡麻生产明显下滑 (1)胡庥种植面积据国家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胡麻的播种面积为55.1万hm^2,本世纪我国胡麻种植面积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走势,年平均近45万hm^2,比“九五”期间年平均59.8万hm^2减少近15万hm^2,下降近30%。其原因:一是胡麻的主要产区是高寒、干旱、土壤瘠薄的山旱地,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使得这类地区的作物种植面积下降;  相似文献   

19.
对5个胡麻新品种在人工接菌病田、自然重病田和普通田中进行了抗胡麻枯萎病、丰产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陇亚8号抗胡麻枯萎病,丰产性好,含油率高,工艺长度较长,属油纤兼用品种,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陇亚9号高抗胡麻枯萎病,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植株较矮,属偏油用型品种,抗例伏性能好,较早熟,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在水肥条件较高的地区增产潘力更大。晋亚8号高抗枯萎病,丰产性优于陇亚7号,含油率较高,属油纤兼用品种,可在枯萎病重发地区推广应用。坝亚7号和天亚6号抗枯萎病性能差于陇亚7号(ckl),但明显优于感病品种天亚2号(ck2),属于中抗品种,可在枯萎病发生较轻的地区作为搭配品种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旱地谷子生产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具有明显的增温、集雨、增产、增收效果而在生产上得到推广,但是随着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的深入,适宜的应用范围、适合的技术模式选择、配套技术的应用、前瞻性技术研究等都成为需要明确和不断完善的问题。系统总结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的比较优势,探讨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的光、温、水、土效应和谷子生长发育的响应,评价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明确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分析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