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垄稻沟鱼以稻田进水口挖10-20m^2的鱼坑,坑深1.5m以上,冬季存水养萍放养种鱼6-8条,鱼苗500-600尾,稻田1m宽起垄,宽窄行插植水 稻,能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晚稻和冬菜免耕栽培,节约人工,便于稻、鱼、菜(绿肥)管理、改善稻、鱼、菜(绿肥)生长环境,夺取稻、鱼、菜(绿肥)高产稳产,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进行稻田养鱼的国家,这种传统的生态农业方式既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又能增产粮食和水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而被传承下来,并在稻作区广泛传播,成为极富生命力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农业生产中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富有启发意义。这一历史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今天传统稻鱼生产方式正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术根系AM真菌的侵染情况及其对白术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自然条件下,对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丛枝、泡囊的感染率和根际AM真菌孢子的进行测定,在土壤较贫瘠,且在管理过程中未施加任何肥料并一直处于水分胁迫状态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盆栽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对白术AM菌根真菌优势种和根际AM真菌对白术的成活率、生长量、抗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感染率较高,达59.68%,泡囊成群分布,产生少量的丛枝。(2)白术在接种AM真菌浓度在400-813个/kg之间时,成活率和生长量逐渐升高,在813-1653个/kg之间时,逐渐减低。(3)在土壤贫瘠,水分胁迫下,白术在不接种AM真菌时,全部死亡,接种了AM真菌而能够成活,从而可知AM真菌能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以稻为主、稻鱼并重、以鱼为主的三种稻田养鱼法并比较了各自的利弊。总结了鱼窝、鱼沟占地面积及选用适宜的水稻品种和鱼种的优化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两种茶翅蝽卵期寄生蜂的竞争关系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26±1℃下,研究了茶翅蝽沟卵蜂和平腹小蜂对寄主卵的竞争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蜂均能寄生已被另一种蜂寄生了的卵;寄主卵先被沟卵蜂寄生,发育0~4d后再供平腹小蜂寄生时,出蜂绝大多数为平腹小蜂;发育6d后再供平腹小蜂寄生时,沟卵蜂羽化率可达92.31%。寄主卵先被平腹小蜂寄生,并发育0~1d内再供沟卵蜂寄生时,出蜂以沟卵蜂为主;发育2d以上再供沟卵蜂寄生,出蜂多为平腹小蜂。新鲜的卵利于蜂的寄生和羽化,寄生已发育4d以上的寄主卵,出蜂率很低。茶翅蝽沟卵蜂成虫在田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6月上旬~8月中旬可见平腹小蜂成虫活动。从9月上旬开始,两种寄生蜂及寄主卵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北方寒地稻田养鱼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稻田养鱼生产的稳定性,科学指导寒地稻田养鱼推广工作,通过野外速测、室内分析与生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稻田养鱼引入北方寒地稻田后农田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相对高于对照,土壤速效氮、钾有所增加。昼夜田水日平均温度比对照高出0.5℃。10cm、15cm耕层土温日平均值比对照田分别高出0.4℃和0.5℃,田水ORP略高于对照田,pH呈下降趋势,昼夜田水溶解氧比对照田高出0.33mg/L,且都大于5mg/L,有利鱼类生长。水稻生长加快,一般比对照田早抽穗2~3d,杂草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趋向良好。  相似文献   

7.
湿地稻田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中国南方以稻田养鱼为主的各项稻田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巳成为提高水稻单产和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稻田露宿养鸭是发展巳久的成熟技术,而稻田围栏养鸭则是改进的新技术。稻田养鱼、稻田露宿养鸭、稻田围栏养鸭都具有除草、中耕、施肥、防治病虫的作用,而且不降低水稻产量,从而产生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稻田养鱼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杂交中稻新品种‘内6优106’为材料,在3个鱼-氮处理(CK:不养鱼+不施氮、F:养鱼+不施氮、FN:养鱼+施氮150 kg/hm 2)和4个本田栽秧密度下,研究稻田养鱼与氮密耦合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鱼后的有机质显著提高、氮素能维持平衡、磷钾素则显著下降。鱼氮处理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的总体趋势表现为FN>F>CK,FN与F分别比CK显著增产22.98%和13.43%。栽秧密度在9.0万~22.5万穴/hm 2范围内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干物质和氮累积影响随密增加而增加。每1000 kg稻谷的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素的需要量分别为10.24~16.74、1.31~2.72、34.38~56.49 kg/hm 2。中高产养鱼稻田在施肥管理上应控制氮肥和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9.
通过稻田养鸭试验,对稻飞虱防效达92%,对稻纵卷叶螟防效为85%,对二化螟防效为75.86%,对水稻纹枯病防效为84.9%,对田间杂草的防效为90.87%,产量比农民自防区增产51.8kg/667 m2,比空白对照区增产190.5kg/667m2.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是南方常见的农业模式,针对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若干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养鱼水质动态与水稻生长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稻田生态养鱼的水质动态变化、水稻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养鱼田的水溶性N,P,K及水质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养鱼田的水稻各项农艺性状及产量均优于对照田,其综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对照田.即对照田产值为8867元/hm^2,盈利4181.5元/hm^2,养鱼田产值为32078元/hm^2,盈利13398元/hm^2。  相似文献   

12.
在淡水养鱼生产中,常会发现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即发生“小瓜虫病”,并易引起病鱼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笔者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据笔者在田间调查后发现,凡是稻飞虱密度高的稻田,纹枯病发生也较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稻飞虱长、短翅型成虫为害水稻以后,排出的大量蜜露中含有14种氨基酸,这14种氨基酸在每克蜜露中占28.4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持续发展,鱼产量提高和投入增加,池塘内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良好的水源、水质难找,加上鱼池老化,故鱼病频发,事故不断,鱼产品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制约生产发展。为了实现健康养殖,为社会提供无公害的高质量鱼产品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我国传统养鱼池塘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地区发展池塘鱼蛙生态养殖,即在池塘养鱼的基础上,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养殖牛蛙,建立鱼蛙共生系统,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底层鱼诱捕定置网适用于人工放养的中小型水库、池塘、湖泊,可用于捕捞中底层鱼类及上层鱼类,不受水位深浅,水中杂草或障碍物、养殖区地形等条件的限制。在大型水库的网箱养鱼区设置诱捕定置网,捕捞率可达95%以上。同时可捕大留小不伤鱼,轮捕轮放,使商品鱼均衡上市,提高了农村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湘南丘陵山区玉米引种稻田春播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华  陈冬林  陈晖  刘善臣 《种子》2005,24(3):68-69,72
对10个从外地引进的玉米新组合进行稻田春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奥玉3102、辽单33、DY26、蠡试2101等4个组合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整齐度好,纹枯病轻,大小斑病轻度或偏中发生,秃顶少,青杆成熟,产量明显高于目前大面积栽培的农大108,可在永州及相似气候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稻田紫云英与黑麦草混播的增肥增粮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晚粳田套播紫云英,由于晚粳稻长势好,成熟迟,稻肥共生期长,大面积绿肥生长较差、产量低,部分田甚至变为空白,引起杂草增多,无效耗费地力。同时,随着节粮型养殖业(如养羊、鹅、鱼等)的发展,优质青饲料的来源不足。针对上述现状,从1986年起,我们进行了稻田紫云英与黑麦草混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纹枯病是河北省小麦生产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先对纹枯病的致病菌在河北省小麦生产中产生的危害进行了简要评述,又从气候和栽培管理措施两方面对河北省小麦纹枯病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究河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和形成原因,为在河北省构建小麦纹枯病综防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稻、鱼生态种养双增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种、养业的有机生态结合,鱼类能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等作为饵料,从而可以起到节本养殖的作用;而水稻则能利用鱼类粪便、残饵作为肥料,也能起到水稻优质增产的作用。实践证明,稻田生态养鱼,每亩可增收稻谷40~50千克,节省施肥和农药折款50~70元;养鱼可获纯利100元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