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工孵化主要条件是温度和湿度.孵化过程包括:翻蛋、照蛋、凉蛋、换气和人工助产等。 1 温度 温度是决定种蛋在孵化过程中胚胎能否正常发育的首要条件.只有在温度适宜于胚胎发育的条件下,种蛋才能正常发育。鸭蛋正常孵化28天出雏,健雏最多,如温度过高,种蛋胚胎新陈代谢加快,发育也加剧,发育周期缩短.提前出雏.可能造成胚胎大量死亡。如温度过低,种蛋胚胎的新陈代谢降低.导致胚胎发育迟缓或停止发育,最后也会引起胚胎死亡。可见,温度是决定种蛋孵化好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狮头鹅种蛋孵化期间失水率、蛋温变化等基础数据及其对孵化率的影响。[方法]对孵化期的狮头鹅种蛋进行称重,并测定孵化期内蛋内温度和蛋壳温度的变化,分析气孔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失水率不仅影响孵化率,而且影响雏鹅质量,孵化第6、15、24和28天种蛋最佳失水率分别为3.28%、4.75%、9.48%和14.22%。随着胚龄的增加,蛋壳表面温度相对稳定(37.32℃→37.17℃→37.37℃→36.83℃),而壳内胚胎温度上升较快(37.75℃→39.22℃→39.82℃→40.62℃)。蛋壳气孔数量显著影响胚胎发育。蛋形指数影响孵化率,但不影响受精率。[结论]降低湿度、严格选蛋、孵化中后期加强凉蛋是提高鹅蛋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具有背宽体厚的特点,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目的]探究温度对淇河鲫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在繁殖季节通过干法授精的方法获得雌核发育淇河鲫胚胎,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室温(21℃)、24℃、27℃、30℃、33℃)下孵化,观察胚胎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情况,并统计不同孵化温度下胚胎的受精率与孵化率。[结果]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可以将淇河鲫胚胎发育分为7个阶段,不同温度条件下各阶段经历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孵化速率与温度呈负相关,且温度过高会导致胚胎死亡;同时,温度对淇河鲫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也较大,在21~27℃范围内,受精率与孵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7~33℃范围内,受精率与孵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生产上为了提高胚胎孵化效率,可以在胚胎发育早期(受精关键时期)与后期分别采用不同温度以提高其受精率与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鸡蛋孵化是养殖中一项常规的工作,以下几个因素和技术要点特别重要。1温度1.1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胚胎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只有在适当温度条件下,才能保证家禽胚胎的正常发育,过高过低均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胚胎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生理零点温度,约为23.9℃,高于生理零点温度而低于最适孵化温度,会延迟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胚龄的瘤头鸭受精蛋进行“喷水凉蛋”处理,其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10胚龄开始“喷水凉蛋”组孵化效果最佳,平均孵化率达83.95%.孵化至第10天,瘤头鸭胚蛋内脂肪含量减少0.38%,蛋温升到38.2℃,胚龄增长至26—27天时(尿囊萎缩)胚胎主要吸收蛋黄营养,蛋温也随之升高到39.5℃.孵化过程采取“喷水凉蛋”可防止蛋温过.高,保持孵化温度的稳定.由于瘤头鸭蛋壳(0.44mm)和壳膜(0.107mm)都比鸡蛋厚,而气孔数(68个/m~2)又比鸡蛋少,故对番鸭蛋喷洒温水可洗去胶质膜,使蛋壳、壳膜不断进行收缩和扩张,加大蛋壳的通透性,促进水分代谢和气体交换,从而增强胚胎活力,起到提高孵化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鸡胚胎代用蛋壳及异体胚盘移植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鸡胚胎蛋壳培养的研究结果显示 :( 1 )在± 4 5°的转角下 ,不同体积的代用蛋壳的胚胎发育率 ,普通蛋代用蛋壳前 6d的胚胎发育率 ( 48.5% )显著高于双黄蛋代用蛋壳 (平均 2 2 .7% ) ,但是 ,双黄蛋代用蛋壳的孵化率 ( 8.3 % )显著高于普通蛋代用蛋壳。普通蛋代用壳无小鸡孵化 ,说明普通蛋壳对于移植等量鸡胚后期的发育空间不够。( 2 )双黄蛋作为代用壳时 ,可以不添加任何物质。( 3 )换蛋壳培养鸡胚胎 ,转蛋角度± 4 5°比± 3 0°的效果要好。异体胚盘移植结果显示 :同一动物间的同功物质具有通用性 ,异体胚盘移植鸡胚可以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 min细胞开始分裂,3 h 30 min为多细胞期,7 h为囊胚期,22 h胚孔关闭,37 h仔鱼开始孵出,孵出仔鱼健壮活泼。当水温高于26℃或低于16℃时,黄鲷胚胎不能孵出仔鱼;水温低于14℃时胚胎发育停止于高囊胚,12 h后受精卵开始变浊死亡;水温高于28℃时,胚胎发育至多细胞期,胚盘聚合死亡。黄鲷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422.2~483.6(h.℃)。黄鲷发育的阈温度为7.88℃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 min细胞开始分裂,3 h 30 min为多细胞期,7 h为囊胚期,22 h胚孔关闭,37 h仔鱼开始孵出,孵出仔鱼健壮活泼。当水温高于26℃或低于16℃时,黄鲷胚胎不能孵出仔鱼;水温低于14℃时胚胎发育停止于高囊胚,12 h后受精卵开始变浊死亡;水温高于28℃时,胚胎发育至多细胞期,胚盘聚合死亡。黄鲷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422.2~483.6(h.℃)。黄鲷发育的阈温度为7.88℃  相似文献   

9.
提高我国山鸡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我国山鸡种蛋进行了3个人工孵化试验,每个试验设2次重复,测定在不同的孵化温度与相对湿度条件下,即高温度—低湿度、低温度—高湿度与恒温—恒湿,对胚胎发育的死亡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不同胎龄胚蛋的失重率及雏山鸡出生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山鸡种蛋在不同的孵化温度、相对湿度的人工孵化条件下,其胚胎的死亡率、受精蛋孵化率与健雏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雏山鸡出生重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为我国山鸡种蛋的人工孵化提供了技术材料与数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水温对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和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7、20、23和26 ℃组受精卵都能孵化,且孵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29 ℃组胚胎发育到神经胚期后停止发育。20 ℃时,各平行组间孵化率差异最小,且 20 ℃组与23 ℃组孵化历时与积温都相差不大, 表明20~23 ℃为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适温区。  相似文献   

11.
要生产高质量的一日龄雏鸡,需要长期的、高水平的孵化条件,必须为胚胎发育提供正确的通风、温度、湿度、和翻蛋,以满足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生理需要,如果不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正常的生理需要,就会导致孵化率降低和改变正常的死亡模型。本次实验所用的温度为37.5~37.8℃,相对湿度为60.5%~65%左右。孵化方式采用输氧和不输氧2种方式。每2h转蛋1次,转蛋角度为90°。结果显示:采取有氧孵化时胚胎后期的死亡率比无氧孵化的死亡率低,而前期死亡率有氧孵化比无氧孵化的高。  相似文献   

12.
1.孵化初期提高温度到38.5℃,孵化末期降至37.0℃,其间每日并在机内冷蛋2—4次的初拟的孵化制度,比一般的恒温孵化制度可大大地提高鸭蛋的孵化率和雛鸭的品质。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孵化率高13.3%,弱雛率低一半以上,初生雛健壮,初生休重相仿或稍大一些,心、肝、肺、肾、腸和胃等主要内部器官的发育良好,血液指标大为改善,血红蛋白的含量高。2.进行系统的生物学检查表明,试验组胚胎的生长、发育迅速,物质代谢充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胚盘横径、休节和血管域的发育较快,体尺、体重较大;透视检查时,血管网的扩散面积大(7日龄),气室弯曲者多(25日龄);蛋的减重在孵化前半期相似,后半期加快;蛋黄、蛋白、蛋壳的利用均快;啄壳、出党时间稍早;孵化初期和孵化末期死胚少。因此,进一步证明,初拟的孵化制度此现行的制度更符合鸭胚发育的要求。3.进一步研究胚胎实际感受的温度表明,初拟的孵化制度有利于孵化初期的感受温度和后半期放散休热,加强了气体代谢,符合鸭胚发育的特点。当然,孵化制度是多种因素的配合,一个最适宜的孵化制度并非一、二次试验所能达到的,今后尚需进行多次的试验,以逐步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设计表[l2^5(5^6)]设计、分析实验,发现在适温范围(17~25℃)内,盐度为影响鲤鱼(Cyprinus carpio L.)胚后发育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温度,并且二者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成负相关关系,相关方程为y=3.9x 169.4,水温对鲤鱼胚胎发育速度的影响肌肉效应期之后较肌肉效应期之前大。盐度与鲤鱼胚胎孵化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方差分析,鲤鱼胚胎和前期仔鱼发育的最佳孵化盐度为1‰左右,温度为21℃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用Nikon显微镜观察了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比较了受精卵在13种温度下胚胎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22.5℃、盐度29.9和pH 8.2条件下,从受精卵至孵化出膜总历时34 h 55 min,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1期;孵化水温对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和孵化时间有显著影响,孵化时数(h)、孵化积温(A)与平均水温(θ)密切相关,h=4265.9θ-1.547 9,A=3.420 1θ2-168.99θ+2 786.1;有效积温为480.04~553.96℃.h,阈温度为7.01℃,但实际孵化水温须高于12℃,14~28℃胚胎均能正常孵化。适宜孵化水温为17~22℃,孵化率高于89%,畸形率低于16%。  相似文献   

15.
正温度是影响孵化率的最主要因素。偏离最适温度,孵化率、出雏率都会下降。虽然由于长期自然选择,鸡的胚胎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其范围为37~39℃),但就机械孵化而言,及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7.8℃,在高于37.8℃是胚胎发育加快,孵化期缩短,胚胎死亡率升高,死亡率的高低随温度增加的幅度及持续时间长短而异。在孵化作业中要掌握有3种温度类型:一是孵化给温,他是固定在孵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佳温度,设置19、22、25、28℃4个温度,观察各温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记录不同温度下胚胎和幼体阶段的成活率、发育速率、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及幼体发育速率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19~28℃)范围内,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9℃和28℃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622.67±6.02) h和(349.67±4.63) h;胚胎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2℃时孵化率最高,为91.03%±2.97%,28℃时孵化率最低,仅为40.53%±4.97%;幼体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9℃和28℃条件下幼体阶段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304.00±10.73) h和(194.00±9.03) h;幼体成活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温22℃时,成活率最高(94.37%±1.60%),水温28℃时,成活率最低(82.67%±1.51%)。采用Sanderson-Pearis公式,计算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分别为7.32、3.29℃。根据所建立的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依赖性发育模型推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06和22.78℃。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过程中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设置为22~25℃。  相似文献   

17.
侯庆永 《农家致富》2014,(12):36-37
一、孵化条件 1.温度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外界条件,只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的孵化率和健康雏禽。最佳孵化温度,一般为37~39.5℃。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孵化条件下,RF系番鸭种蛋的种蛋重、蛋形指数、蛋壳气孔数和相对失重率对孵化率有明显影响.蛋重75~84g,孵化率高达83.5%~85.1%;蛋重低于75g或高于85g,孵化率明显下降,分别为75.8%和72.10%~78.70%.蛋形指数1.34~1.37孵化率高达81.00%~86.80%;小于1.33或大于1.38其孵化率下降至61.5%~66.7%和71.4%~75.8%.番鸭初生重随蛋重的增加而增大,二者呈强正相关(r=0.98),平均初生重占种蛋重62.0%~65.0%;孵化过程中,在同一胚龄绝对失重与蛋重呈正相关(r10=0.90,r24=0.94,r33=0.92),而相对失重较为稳定;正常出雏的胚蛋在孵化第10、24和33天时相对失重率分别为4.57%、10.5%和14.20%,相对失重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胚胎致死.经检剖测定一照和三照死胚蛋、毛蛋(啄壳后死胚蛋)和健胚蛋的蛋壳气孔数,健胚蛋气孔数平均为77.3个cm-2,明显高于死胚蛋和毛蛋的气孔数47~61个cm-2.  相似文献   

19.
<正>鸡种蛋的保存条件、时间等对种蛋品质有很大影响,而种蛋品质与孵化的成败密切相关。1温度适宜蛋产出母体外,胚胎发育暂时停止;当外界温度达到或超过鸡胚胎发育的临界温度(也称生理零度),即23.9℃,胚胎又重新开始发育;但胚胎的这种发育是不完全和不稳定的,易造成头照死胚的大量增加。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为  相似文献   

20.
<正>1.温度 鸡胚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7~39.5℃,孵化室温度应控制在22~26℃。2.湿度 合理调节孵化前、中、后期孵化器内的湿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重要途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