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直播的增产优势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丁获蛟 《杂交水稻》2002,17(6):21-24
在种子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探索省种,省工,增产,稳产的杂交水稻制种新技术依然任重道远。母本直播具有根系发达,库容量大,盛花期比较集中,花遇优势增强,异交结实率提高,省种,省工,有利于除杂保纯,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等特点和优势,母本直播制种只要掌握了应用范围,调整好父,母本播差期,搞好分厢作畦,精细播种,把住杂草防除,合理施肥,管水,“九二0”喷施等关键技术,就能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福建花卉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花卉生产目前总的形势是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基地建设有所突破,但敛上缺乏宏观6调控,统一规划,生产技术水平低,科研比较落后,管理体制不顺,严重制约了花卉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现状和形势的分析,围绕对花卉产业的认识,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管理体制的理顺,花协的作用,花卉市场的培育,消费的引导,科技水平的提高,基地建设,资源,气候优势的开发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英山  吕景良 《大豆科学》1998,17(4):311-317
资源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资源分类也应围绕这一中心。据此,本研究栽培大豆品种资源的栽培区,栽培型,单株粒重,百粒重,生育期,抗病性(花叶病毒,霜霉病,灰斑病,孢囊线虫1号,3号),抗虫性(食心虫),株高,油分,蛋白质,叶形,花以及茸毛色,把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1778份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划分为1个区,1个型,5类,25群,99亚群,1663个类型。提出了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的基本模式及今后的发  相似文献   

4.
实施名牌战略 发展“一优两高”茶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燎远  毛祖法 《茶叶》1998,24(1):11-1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名牌是开创和占领市场的基础,本文综合分析了浙江省茶时生产现状,提出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茶业,应该统一认识,加大投入,依靠科技,推广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园区,拓宽营销市场,加速茶叶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周宁县位于福建东北部山区,境内山峦叠起,溪涧密布,溪谷山峰纵横交错,平均海拔800米,是我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凤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757.9小时,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良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茶叶成为周宁农村的一项支柱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0.55万亩,茶叶总产量4500吨,平均单产43公斤,年产值6000多万元,创税1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5%,全县9个乡镇,142个行政村,几乎村村产茶.茶业为振兴山区经济、…  相似文献   

6.
拉萨品甜茶     
拉萨,雪域之都,日光之城,圣洁,古朴,厚重。 初到拉萨,漫步街头,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而遍布大街小巷的甜茶馆,更是拉萨的一道人文景观。在拉萨或者说西藏的许多地方,喝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班可以不上,生意可以不做,而太阳不可不晒,茶不可不喝。每个茶馆差不多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老茶客,酥油茶、甜茶、清茶各有各的所爱,但价廉味美的甜茶,似乎更受偏爱。  相似文献   

7.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增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机理的核心是覆膜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地表和耕层土温,增加或部分增加因晚播而减少的积温。这一效应,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土壤中的不,肥,气,热状况,而且能促进小麦根,茎,叶的生长,使小麦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行光照阶段,延长幼穗分化时间,补偿生育期的不足,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独特的生育特点,针对其生育特点,研究了适宜盖膜期,播种量,揭膜期和肥水  相似文献   

8.
由于强调专业化茶园建设,集中成片,造成群落内植物种类单一,长期无树木遮荫和防护,夏日受烈日暴晒,冬天遭寒风侵袭,生态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层浅薄,茶叶产量低,自然品质不佳。茶园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由过去的有机能如有机肥、人畜力等为主转向现在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机械等石化能为主,这种能量的变化,虽然暂时提高了产量,但从长远来看,使环境质量降低,土壤结构僵化,土地报酬递减,同时大量施用化学氮肥,也导致茶树生育不健壮,减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建荣  赵燕燕 《茶叶》2006,32(4):41-44
博物馆作为一个保护,研究,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教育机构,是传承和展示人类文明的最好载体,是文化产业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文化资源,是国家,民族宣传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全面展示中华茶文化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在茶文物的征集和茶文化的研究,展示,传播等方面不断充实,延伸其文化内涵,拓展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0.
《垦殖与稻作》2005,(6):F0003
自10月26日辽宁省黑山县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以来,作为与其毗邻的辽宁省盘锦市,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国务院提出的“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防治方针,  相似文献   

11.
传统种植天然橡胶的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了,各地都在探索种植生态胶园,由于缺乏科技支撑,又没有足够的经验,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打破常规,发展现代生态胶园,坚持以胶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产业互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才能创出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玉米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丹  杜春英  于成龙 《玉米科学》2009,17(5):160-163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通过对研究区玉米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关系的分析,筛选出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合理布局。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适宜种植玉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绥化地区、哈尔滨的部分县(市)以及松花江沿线的县(市),总面积达172 30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88%。  相似文献   

13.
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继稻田养鱼、稻田养鸭之后,衢州市衢江区又推出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发现,该模式不但稳定发展了粮食生产,又大幅度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入,是一条生态循环农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地区大豆主要种植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兵  李丹  张宁 《大豆科学》2011,30(6):987-992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的第二大产区,种植模式较丰富,如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玉米间作夏大豆、冬油菜—夏大豆等.应用能量分析、养分平衡以及经济效果分析的方法,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的主要种植模式进行了评价,得出冬小麦—夏玉米间作夏大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总效益最高,是最值得...  相似文献   

15.
以两种不同管理方式(常规和有机种植)和3个坡位(上、中、下坡位)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高通量测序、功能预测结合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研究管理方式和坡位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共发生网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方式和坡位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且不存在交互作用。在门水平,管理方式及不同坡位样地的优势真菌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管理方式没有改变土壤优势真菌的种类,但影响其相对丰度。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管理模式导致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常规管理方式下不同坡位之间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P<0.05),而有机种植下不同坡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群落差异分析(LEfSe)表明,37个差异物种对管理方式非常敏感,不同管理方式富集了不同的真菌类群。共现性网络分析发现,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网络节点数、平均聚类系数、边数、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密度均明显高于常规茶园,说明其生态网络结构更为复杂。不同处理茶园土壤真菌以腐生营养型为主(66.67%~70.18%),有机茶园土壤中内生-垃圾腐生-土壤腐生-未定义腐生真菌、木材腐生真菌和动物病原-内生-植物病原-未定义腐生真菌的丰度显著高于常规茶园,而未定义腐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和动物病原-植物病原-未定义腐生真菌的丰度则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是影响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有机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提高了土壤有益真菌的数量(被孢霉属),增强了土壤真菌网络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了病原真菌的丰度(如拟盘多毛孢属和假拟盘多毛孢属等),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6.
南粳9108与小龙虾生态种养效益分析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兴化市南粳9108与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的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配套技术进行了细致介绍。该模式每年在兴化市约有135 hm2左右,每667 m2可产优质稻谷400 kg以上、高品质小龙虾100 kg以上,纯效益3 000元以上,是传统稻麦两熟模式的6倍。并且其配套技术通俗易学,是一项风险小、效益稳定的种养并举生产方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994~1999年,以四川稻茬麦在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和生产示范表明,在小窝密植技术和免少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麦精量露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保温、调湿、改良和培肥土壤、抑制杂草和节本增产增收效应,实现了高产与简化高效、当季高产与稻田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一般比旋耕机播栽培节约成本21.6%,增产10.1%,省工23.1%,增收35.4%;比撬窝点播栽培省工52.7%,增产3.9%,节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等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的研究现状,立足生产需要,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稻、蟹种的培育及选用,水稻栽植方式与配套农机具的研发,施肥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稻田生态效应的发挥与高效种养模式的建立以及多学科合作与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等。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产量最高的三大人工养殖对虾品种之一.结合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从南美白对虾的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稻田生态种养的内涵和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淑英 《中国稻米》2023,29(1):117-120
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已成为一种高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稻田立体种养技术的规范化研究,能够提高农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节省投入成本,有助于实现水稻产业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该种养模式在技术上尚未健全,极大限制了该模式的推广。基于龙岩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提出一套适合龙岩地区发展的“稻+稻花鱼+鳅”“稻+稻花鱼+甲鱼”“稻+鸭”立体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