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大麦种质并探究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以57份大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在张掖、兰州两地的57份大麦种质资源的株高、穗长、穗粒数、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地区6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3.08%和26.19%,且张掖地区种植的大麦材料6个农艺性状均优于兰州。通过系统聚类,将参试的57份材料分别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分别为半矮秆型材料(张掖地区)和中高秆材料(兰州地区),第II类群和第III类群均为中高秆材料。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累计贡献率为80.072%和75.501%的前3个主成分来评价57份大麦资源。揭示了不同大麦资源的表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甘肃天水地区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22份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11.5%),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75);品质性状中,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大(31.3%),容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87)。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8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636%,用类平均法(UPGMA)将22个品种聚为5类,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提高品质的材料供育种选择,第Ⅴ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辣椒种质表型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辣椒品种和挖掘新品种选育的特异种质材料,以52份纯化的辣椒种质为供试材料,对18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性、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分别基于表型性状及SSR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并对2种聚类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个性状在不同种质材料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34.57%,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47;被提取的前7个成分占表达信息量的78.153%,其中第1主成分占表达信息量的20.991%,且第1主成分在果实直径、果肉厚度、单果重、果形指数、叶片宽度和叶片长度等性状上呈现较高的载荷量;表型性状分析将52份材料分成四类,SSR标记分析将52份材料也分成四类,但2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027,P=0.6050.05),即2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吻合性不高。本研究结果为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华南型黄瓜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华南型黄瓜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69份黄瓜自交系为试材,对其2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9%~73.89%,各性状至少与其他1个性状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选取累积贡献率为73.597%的前7个主成分,其包含的17个农艺性状是黄瓜种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其中14份材料综合表现较优(F1.5)。进一步系统聚类,可将黄瓜种质分为4类:第Ⅰ类下胚轴较长,第1雌花节位低,瓜呈短圆筒形、具点状黄色斑纹,可用于早熟品种选育;第Ⅱ类下胚轴和节间短、第1分枝节位低,叶片小,第1雌花节位较低,瓜小、具点状黄色斑纹,综合性状与近缘野生种接近,可用于早熟、稳产、抗逆品种的选育;第Ⅲ类下胚轴和节间长,瓜皮白绿、具点状白色斑纹,可用于白皮品种选育;第Ⅳ类节间长、主蔓粗、第1分枝节位高,叶片大,第1雌花节位高,瓜大、呈长圆筒形、具点状白色斑纹,可用于黄瓜高产育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南型黄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适用于黄瓜优异资源的挖掘及品种选育。本研究结果为华南型黄瓜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藜麦种质资源在甘肃省陇中旱作区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更高效的选育藜麦新品种,以38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藜麦产量与各个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冠幅、全生育期、籽粒直径、千粒重、株高,全生育期与其余农艺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冠幅、全生育期、籽粒直径、千粒重、株高等5个农艺性状可以归为3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76.657%,同时在类间距离为17.5处,将所有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评价茄子种质资源,选取有代表性的茄子种质材料135份,开展茄子表型性状鉴定和黄萎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21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变幅为15.71%~89.86%,平均为40.09%;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322~2.135,平均为1.348。主成分分析将21个表型性状归结为6个主因子,即果形、色泽、果重、生长势、株型和果实商品性,6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2.84%。基于表型数据的聚类,在Pearson相关系数0.061处,将供试材料分为4组,即栽培茄+近缘野生茄、近缘野生茄、大果型栽培茄、紫色长条形栽培茄。黄萎病抗性试验鉴定出抗病(R)材料9份、中抗(MR)材料6份、耐病材料11份,占供试材料的19.26%;在抗性材料中,仅3份为栽培种,其余均为近缘野生茄。本研究结果为茄子优异种质的发掘和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欧李果实品质的遗传规律,本研究选用欧李农大4号与DS-1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双亲及后代群体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核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DPPH、FRAP、ABTS),对其后代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指标均呈现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呈连续变异,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后代未出现广泛分离,选择潜力较小,其中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选择潜力最小,这与大多数欧李果实呈现扁圆形的情况一致。平均单果重、核重、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后代广泛分离,选择潜力较大,尤其以平均单果重的选择潜力最大。平均单果重、纵横径受父本影响较大,以大果为父本时更易选出大果后代。果形指数不受父母本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核重表现明显的衰退变异,为趋小性遗传。以高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植株为母本时,后代更易选出高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优株。相关性分析将表型特征与内在物质含量相联系,为初步判断物质含量奠定重要基础。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包括清除ABTS自由基和类黄酮含量的第一主成分和包括纵横径的第二主成分。聚类分析筛选出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较强抗氧化能力和果实较大等不同特征的优株,可根据育种目标加以重点利用。本研究为欧李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2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及产量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2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 1%~27%,其中株高相关性状变幅较大,单株产量、叶片数次之,生育期、籽粒长、籽粒宽、百粒重、花盘径等相关性状较小。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籽仁率、籽粒长、百粒重、茎秆粗、花盘直径、叶片数、籽粒宽 、 株高 、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叶片数 、花盘直径 、籽粒宽、株高 、籽仁率、生育期 、百粒重 、茎秆粗、籽粒长。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影响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小区产量的主要性状为“株形因子”、“籽粒因子”。  相似文献   

9.
评价和筛选优异野生大豆农艺性状可为大豆育种提供种质资源.本研究对204份寒地野生大豆资源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幅为14.0% ~71.4%,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1.46~2.06;筛选出27份特异材料,有8份材料聚集了2个以上特异性状;单株粒重与其它的性状(无效荚数除外)之间均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14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考察单株粒重等19个性状,用差异显著的17个性状,进行亲本表型性状直接标准化、主成份分析和剔除与粒重不显著的几个性状后的主成份分析等3种方法计算遗传距离,并用欧氏平方距离类平均法和欧氏距离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同时对不同方法得出的遗传距离(D2及D)与杂种F1代单株粒重及其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间的关系作一元一次(二次)线性回归分析.几种方法所得的两种遗传距离(即D2、D)与单株粒重大小间的回归达到或接近0.05的显著水平.比较三种方法与杂种F1的关系,方法[较好,方法Ⅲ次之,方法Ⅱ最差.比较遗传距离与亲本间遗传系谱的差异,发现其与血缘、地理远缘等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张茹  吴昌娟  张丽君  郭淑红  田洪岭 《核农学报》2022,36(12):2381-2390
为了揭示远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的特点和种质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并筛选出相对合理的评价指标,本研究利用形态性状数据以及3个主要指标成分(远志皂苷、远志𠮿酮Ⅲ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对省内11个不同来源的26份和省外7个不同来源的16份三年生远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发现远志在形态性状以及指标成分含量上具有明显差异,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在13%~49%、19%~30%和0.7~1.7、0.9~1.4之间;远志𠮿酮Ⅲ含量与花色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木芯粗呈极显著负相关性;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与细叶远志皂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性;细叶远志皂苷含量与茎分支数呈显著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5个指标简化为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7.764%;形态性状和指标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均将远志分为三大类群,但各类群成员并不一致,利用综合评价F值筛选出8份优良种质;各种质的综合得分范围为-1.15~1.23;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到远志种质评价的7个关键性指标,分别为茎分支、叶色、花色、根重、木芯重、远志𠮿酮Ⅲ含量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综上所述,参试远志种质资源主要形态性状和指标成分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变异幅度较大。本研究从42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8份综合表现良好的优异单株,可用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为远志种质创新利用、品种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系统评价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资源,通过表型变异结合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观察的农艺性状中,除蔓性、生长势、果柄、果肉质地等4个性状外,其他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34.88%,其中果形的变异最大,部分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使用UPGMA法聚类分析可依据叶片大小、叶色和叶尖将28份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ISSR标记和SRAP标记所揭示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本一致,均表明供试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基于ISSR标记,所有供试品种间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43,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62.90%;基于SRAP标记,H=0.2258,PPB=61.50%;2种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均可将供试品种分为5类,但是其聚类结果与表型分析结果之间相关性较低。综合2种标记的扩增结果,各品种间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GS值为0.7741,海13和海17亲缘关系最近,而海30与海18遗传基础差异最大。供试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ISSR和SRAP标记均能有效应用于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研究结果为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几种遗传聚类方法对玉米自交系遗传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7个自育玉米自交系(P1组)和7个引进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49个杂种F1为材料,考察P1组亲本单株粒重等20个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比较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方法,只要是从亲本表型性状入手的聚类结果,只反映亲本间的表型差异与血缘关系无关;而从杂种F1的目标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的遗传差异,却能反映亲本间血缘关系;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与血缘关系吻合最好,杂种优势的聚类分析结果,吻合程度次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瓜对嫁接黄瓜产量与风味影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丽  段颖  王长林  高媛  于贤昌 《核农学报》2019,33(10):1949-1958
为探讨中国南瓜砧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筛选同时具有较高产量和较优风味品质嫁接黄瓜的中国南瓜砧用种质,本研究以国内外102份中国南瓜高代自交系种质为砧木,以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接穗进行嫁接,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嫁接黄瓜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等13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新泰密刺相比,102份嫁接组合的各项指标存在广泛变异,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226%,其中植株产量因子、雌花因子、果实风味因子是构成嫁接组合性状差异的主要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将102个嫁接组合划分为4个类群,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柿饼南瓜5Bb636-3(N67)和三禾13-s08z13-3(N91)等7份砧木的嫁接组合产量和口感等各项指标表现突出,可作为南瓜砧木品种选育的优异亲本材料。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南瓜砧木的评价体系,为选育嫁接黄瓜性状良好的中国南瓜砧木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干旱条件下小麦水旱地品种回交后代群体农艺性状改良效应,本研究以旱地品种‘长6878’为供体亲本、水地品种‘济麦22’为轮回亲本获得的回交二代(BC2)后代材料,对其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回交后代材料在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等性状偏向于轮回亲本‘济麦22’,同时在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等性状中存在超亲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经济系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而单株粒重又与株高、穗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等7个性状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在欧式距离40处,BC2群体分为4类,以轮回亲本‘济麦22’为核心的第Ⅱ类占BC2代总数的30.5%,供体亲本‘长6878’单独划为第Ⅳ类;在欧式距离45处将第Ⅰ类(占BC2代总数的58%)和第Ⅱ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群,即群体中88.5%的BC2单株和轮回亲本划分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主成分因子对BC2代农艺性状变异累计贡献率为85.51%,并筛选出综合得分高的10个株系,可作为后代重点选育。综合以上结果,在BC2代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农艺性状定向遗传改良效应,为回交定向改良小麦抗旱水分高效利用和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与施低氮(150 kg·hm-2)两种处理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氮素吸收利用及主要农艺性状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聚类、主成分等统计方法阐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氮素利用效率性状在施氮150 kg·hm-2条件下的变异系数较大;施氮促进了群体穗、茎秆、叶氮含量的增加和单株干物质总量(包括单株穗重、单株茎秆重和单株叶重)的提高。在两种氮环境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与株高、穗长、单株茎秆重、单株干物质总量呈正相关,与茎秆氮含量、叶氮含量、穗氮含量呈负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与单株谷重、结实率、千粒重、穗总粒数和穗长呈正相关,与单株茎秆重、叶氮含量、单株叶重、单株氮素积累总量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茎秆氮含量、穗氮含量和单株茎秆重对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影响尤为显著,而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更为显著的是穗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主成分分析表明,氮利用效率较高时,植株体内氮含量较低,尤其是茎秆的氮含量。因此,在大田低氮条件下,要注重筛选植株较高、茎秆较重的重穗型(穗较长,穗总粒数较多,结实率较高)株系;且具有较低茎秆与穗氮含量,尤其是较低的茎秆氮含量,将有利于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从中选出的氮高效品系如Q149与氮低效品系Q114等优良品系13份,可作为优质资源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区美国山核桃果实品质观察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广西地区美国山核桃果实品质差异并进行综合评价,给山核桃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广西扶绥县四个美国山核桃品种(系)(Cheyenne、Shoshoni、Desirable、Cherokee)的8项带壳果性状和果仁中脂肪酸类型、5种主要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差异,以及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供试品种(系)山核桃的带壳果品质。结果表明,山核桃带壳果横径变异系数最小,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3大类型脂肪酸相对含量间相关性显著;带壳果农艺性状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横径出仁率壳厚)达100%;果仁中脂肪酸含量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亚油酸亚麻酸)为92.73%;带壳果农艺性状及果仁中脂肪酸含量综合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饱和脂肪酸纵径含油率)达100%。果仁主要脂肪酸组分及类型贡献率大于农艺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可见,果仁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应作为必要项纳入品质评价指标。Desirable的带壳果农艺性状得分最高,Cherokee的果仁中脂肪酸得分最高;Desirable的带壳果农艺性状和果仁中脂肪酸综合得分最高。可结合选育目的和研究需求,将Desirable、Cherokee用作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新疆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里格尔87—5最适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工番茄里格尔87—5为材料,于2007年在石河子地区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期对加工番茄部分农艺性状、主要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番茄的株高和茎粗有着显著的影响,早播番茄的茎粗最粗,晚播番茄的株高最高,中播番茄株高和茎粗处于两者之间;播期对番茄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有很大影响,中播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糖酸比最高,早播次之、晚播最低,随着播期的推迟,番茄中有机酸含量逐渐升高,播期对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无明显影响;影响不同播期番茄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果数,其次是单果重,番茄产量随播种期的延后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里格尔87—5在新疆石河子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油用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优异紫苏种质资源及优良育种亲本,提高紫苏育种效率,本研究以159份油用紫苏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紫苏种质11个主要农艺性状及5个关键品质特性进行了鉴定、变异分析、主成分及系统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的变异系数介于2.60%~35.42%之间,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选择利用的前景较好;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聚为6个主成分,即分枝数因子、α-亚麻酸因子、油酸因子、生育期因子、千粒重因子和产量因子,总变异贡献率分别为40.943%、21.549%、12.332%、5.810%、4.486%和4.243%,累计贡献率为89.36%,可代表所考察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系统聚类将供试材料聚为五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材料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此外,本试验确定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划分标准,揭示了叶色、粒色等不同类型紫苏种质在产量、α-亚麻酸含量等关键指标上的差异性规律,评价筛选的高产及特异性明显的优异种质。本研究结果为生产中应用优异基因资源及改良育种亲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TA1218是野生多毛番茄(Lycopersicoum hirsutum)LA1777的一个近等基因系,带有LA1777第1染色体的含高可溶性固形物基因(QTL)的长1.2cM的染色体片段。研究以TA1218与栽培番茄(L.esculentum)骨干系9706、F1代及回交一代(BC1)为材料,对该染色体片段进行了AFLP分析,并对QTL附近的4个RFLP标记进行了CAPS标记的转化研究,共获得了2个CAPS标记TG161和TG237。对BC1群体进行遗传鉴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其它农艺性状的综合分析,获得了8个比TA1218中的外源染色体片段更短的番茄材料,其中3个含TG161的阳性标记的单株和1个含TG237阳性标记的单株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而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新的高可溶性固形物种质用于番茄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