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蝇蛆病是最常见的蚕寄生虫病,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体表面,孵化后幼虫咬破蚕的皮肤钻入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病害。发病蚕体皮肤出现黑色羊角状病斑,黑斑随蛆在蚕体内发育长大而逐渐增  相似文献   

2.
蚕病巧预测     
农家养蚕经常采用看、摸、听的方法,来预测蚕病。 1.看 一看发育情况。同一收蚁批的蚕,如果群体发育大小显著不齐、小蚕体无光泽、体皮松软则是病蚕的先兆。二看蚕儿体色。一般健康蚕体色青白而有光泽。如发黄无光泽,甚至皮肤出现不正常斑点的为体弱或正在发病蚕。三看蚕休态。蚕体均  相似文献   

3.
1.柞蚕病害 1.1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类蚕病,传染性强,对生产的危害大,重者可以绝收。此病的主要症状是:蚕体肿胀,体皮变色,质脆易破,化脓腐烂。蚕期主要表现为水眠蚕,半蜕皮蚕,嫩起子蚕,黄烂皮蚕和老虎蚕。  相似文献   

4.
<正>一、秋蚕僵病发生的症状秋蚕感染僵病后食欲减退,行动不活泼,蚕体出现各种病斑,有的不出现病斑,刚死时蚕体柔软,可以任意绕折,皮肤不易破,后蚕体逐渐僵硬,白僵呈桃红色,2天后,蚕体遍布白毛和白粉。眠前发病,病蚕多呈半蜕皮或不蜕皮蚕。蚕感染白僵菌后7天内死亡,对于小蚕潜伏期短,死亡的比较快。二、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分析秋蚕僵病的传统途径是接触传染和创  相似文献   

5.
蚕体发育不齐,将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部分蚕农发现蚕体发育不齐、开差较大,造成产茧量降低,经常把原因归结到蚕种质量上,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蚕体发育不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蚕农技术处理不当,造成蚕体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现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00,(4)
在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及时发现异态蚕、病蚕、弱蚕、小蚕是避免蚕病爆发的重要措施之一。区别病蚕和健康蚕,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看发育健蚕孵化、疏毛、发育整齐。虚弱或病蚕则孵化、疏毛、发育眠起不齐,大小不匀等。 2.看体色健康蚕每龄体色变化一般由锈色至青色到青白色, 最后成饴糖色就眠;虚弱蚕或病蚕体失去固有色,有的出现形状、大小各异的病斑。 3.看体态健康蚕体一般较结实,体态均匀,大小一致,眠起齐一;虚弱或病蚕则体瘦小或肥大,出现  相似文献   

7.
陈莉萍 《新农村》2009,(8):21-21
桑蚕的眠和起是蚕体生长发育的特殊生理过程.蚕体蜕皮前停止采食,一般固定在桑叶上,这种不食不动的现象称作眠.蚕的一生需蜕皮四次,眠和起是生理上的转折点,表面看虽不食不动,其实体内在进行激烈的组织更新,如眠期护理不好,病菌极易侵入蚕体,发生蜕皮困难,给后期饲养带来困难和损失,所以必须重视蚕体的眠期管理.  相似文献   

8.
桑蚕的眠和起是蚕体生长发育的特殊生理过程.蚕体蜕皮前停止采食,一般固定在桑叶上,这种不食不动的现象称作眠.蚕的一生需蜕皮四次,眠和起是生理上的转折点,表面看虽不食不动,其实体内在进行激烈的组织更新,如眠期护理不好,病菌极易侵入蚕体,发生蜕皮困难,给后期饲养带来困难和损失,所以必须重视蚕体的眠期管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病原真菌侵入蚕体所需时间及蚕体蚕座消毒药剂药效持续时间的研究,探讨了蚕期蚕体防僵用药的适期,白僵菌和曲霉菌侵入蚕体所需时间均为11h以上;蚕体蚕座消毒药剂“防病1号”消杀白例题菌和曲霉菌的持续时间,在覆盖条件下分别为25h的3h,在敞开条件下分别为10h和1h,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养蚕生产上蚕期蚕体防僵的用药适期。  相似文献   

10.
1蚕不结茧的原因分析1.1微量农药中毒在5龄盛食期食下微量农药污染叶,或蚕室、蚕具接触微量农药,特别是有机氮农药,虽不致死,有的还能继续食桑成长;但因蚕神经受到毒害而麻痹,影响蚕的营茧机能。1.2蚕体罹病蚕儿被脓病、软化病等各种病原体侵入丝腺,造成损伤或破坏蚕体丝腺细胞  相似文献   

11.
蚕病按照是否传染,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侵入蚕体危害所致,并可以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由于节肢动物的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及生理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不能由病蚕传给健康蚕。1传染性蚕病  相似文献   

12.
蚕病的种类很多,发生情况复杂,病症表现也有差异。通常按照蚕病是否传染,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侵入蚕体危害所致并可以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由节肢动物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及生理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不能由病蚕传给健康蚕。  相似文献   

13.
正秋蚕僵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蚕体传染病,对桑蚕养殖的危害极大,养蚕场(户)必须高度重视。1.僵病种类(1)白僵病白僵病是以白僵菌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桑叶等媒介附着于蚕体表面,然后钻入蚕体内部进行寄生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尤以接触传染为主。该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28℃,如果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定量调查了间歇性大气苯酚在蓖麻蚕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迁移。大气苯酚通过气孔被蓖麻植物和蓖麻蚕吸收并积累 ,蓖麻植物又通过蓖麻叶把苯酚带入蚕体 ,也会带入蓖麻籽 ,并且通过植株残体把苯酚迁入土壤和水分。苯酚进入蚕体后 ,除积累在蚕体组织外 ,还通过蚕丝和蚕粪排出体外。蚕粪作为肥料 ,内含的苯酚通过植物进入下一轮循环 ;蚕粪作为动物饲料 ,则影响鱼和鸡等动物生产。污染蓖麻叶中的苯酚一部分进入蚕体组织 ,并在其中积累 ,但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大气中的苯酚直接进入蚕体后 ,很少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而主要在血液等组织中积累 ,在丝腺中的积累也大大超过污染饲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蚕饲养是指1~3龄蚕的饲养过程,小蚕期是充实蚕体体质和维护群体发育整齐的关键时期,养好小蚕是获得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针对小蚕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弱,耐高温多湿等生理要求,必须严格技术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万飞  贺家慧 《湖南农业》2004,(10):15-15
从4龄开始喂叶到5龄后期上簇结茧这段时间叫做大蚕期。饲养大蚕必须针对其生理特点,掌握大蚕生长发育规律,采取不同饲育形式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创造大蚕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使蚕体生长健康,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大蚕要吃饱吃好才能上簇结茧。一、大蚕的生理特点和要求1.大蚕体  相似文献   

17.
蚕病按照是否传染,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侵入蚕体危害所致,并可以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由于节肢动物的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及生理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不能由病蚕传给健康蚕.  相似文献   

18.
丛娟 《新农业》2008,(4):56
蚕体强健性是由遗传、生理和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只有在满足其要求的适宜条件下蚕体才能强健。优良的蚕种在蛹期或卵期保护管理不当,会影响蚕蛹和蚕卵正常生理活动,导致体质虚弱,减低对蚕病抵抗力,容易诱发蚕病,所以要做好蛹卵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是彝良县蚕区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蚕病.在阐述该病的病症、病变、病程和病原的基础上,分析出该病的发生危害是蚕体蚕座消毒不严、病蚕及带病蚕沙处理不当等5种原因,并结合彝良县实际提出了建立健全消毒制度、隔离饲养加药物防治等4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兆云 《农家致富》2007,(20):36-36
一、蚕病多发的原因 蚕病的发生是病原、蚕体与环境三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蚕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