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季茭白"一茬双收"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来,我国茭白产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茭白主产区由江苏、湖北向浙江、安徽一带转移,特别是浙江省,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力量开展茭白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攻关,先后成功选育了浙茭3号、金茭1号、金茭2号和丽茭1号等茭白新品种,研究并推广了大棚双季茭白、高山茭白、冷水茭白等先进技术,茭白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产业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特点,年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约2.7万hm2,其中单季茭白1.3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2.
张尚法 《长江蔬菜》2013,(18):83-85
浙茭3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为原始材料,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夏、秋季采收始期分别比浙茭2号晚约5d和2d,夏季壳茭产量33000~36000kg/hm2,秋季壳茭产量21000-24000kg/hm。,全年产量比浙茭2号增产7.34%,肉质茎个体较大,光滑细嫩,品质优。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的抗虫性,利用存活率测定法对龙茭2号和对照梭子茭、浙茭911进行二 化螟和长绿飞虱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梭子茭对长绿飞虱表现为感虫,浙茭911表现为中抗,而龙茭2号表现为 抗虫;龙茭2号对二化螟表现为中抗。采用低温处理后测电导率法评价茭白品种耐寒性,发现龙茭2号的耐寒性要 好于梭子茭和浙茭911。  相似文献   

4.
陈可可 《长江蔬菜》2011,(17):33-34
黄岩是国内设施双季茭自主要产区之一.全区现有设施双季茭白(夏茭)2000hm2,主要集中在头陀镇、新前街道、北洋镇等5个乡镇街道,主栽品种为黄岩双季茭白,设施茭白年产量达7万多t,年产值2亿多元,已成为当地农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区相继引进了浙茭2号、3号等系列新品种,其中浙茭3号品种经2年多试种,因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超过200hm2,发展势头较快,发展潜力较大。现将浙茭3号设施种植性状及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的耐寒性,采用室内人工气候模拟法比较了龙茭2号及对照品种梭子茭和浙茭911对低温处理的表型反应,并采用低温处理后电导率法分析了这3个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细胞膜通透性反应,而且采用电导率法比较了34个茭白品种对低温的抗逆性。综合表明,龙茭2号耐寒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浙茭7号是从梭子茭优良变异品种中筛选出来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其植株较梭子茭矮小,适宜在浙江省中部以北平原地区种植;孕茭适温18~28℃;秋季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采收秋季茭白,比梭子茭早4~5 d;春季4月初到6月初采收夏季茭白,比梭子茭早6~7 d;秋茭产量约1 368.0 kg/667 m2,分别较浙茭911和梭子茭增加8.45%和10.44%,夏茭产量约2 718.8kg/667 m2,分别较浙茭911和梭子茭增加8.54%和12.83%。  相似文献   

7.
浙茭3号是从浙茭2号品系中选育而成的。植株矮壮,结茭早,单墩结茭数多,耐高温。茭白长17~20cm,茭肉洁白粗壮,品质优良,单茭质量120~135g。秋茭10月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100kg左右;夏茭6月中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400kg左右,采收期较长,适于大棚早熟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8.
过鸿英 《长江蔬菜》2013,(18):80-82
浙茭6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株为材料育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其植株高大,长势较强,株型较披散,耐肥力中等。孕茭适温16-20℃,大棚栽培,春季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收,比浙茭2号早6-8d:秋季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采收,比浙茭2号迟10-14d;夏茭产量约37560kg/hm2,秋茭产量约23700kg/hm2,分别较对照增加13.00%和19.88%。  相似文献   

9.
茭白是桂林市主要水生蔬菜之一,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种植品种单一,且品种变异严重,造成产量、品质下降。为了丰富品种,增产提质,从浙江引进浙茭1号、浙茭2号、浙茭6号、浙茭8号4个品种,以本地大榕茭白为对照,观察、比较分析田间苗情、生育期、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引进的浙茭系列苗情表现较对照大榕茭白优,株高偏矮,利于田间管理及采收,孕茭始期较早、产量高,品质好,可暂定为推广品种,其中又以浙茭8号表现最突出。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3):159-160
茭白新品种金茭1号的选育;无籽西瓜新品种新优38号的选育;西瓜新品种金蜜1号的选育;优质早熟小果型西瓜新品种新优42号的选育;早熟优质耐裂西瓜新品种京欣四号的选育  相似文献   

11.
单季茭白新品种-金茭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茭1号'是由浙江省磐安地方茭白品种'磐茭98'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单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长势中等,早熟,品质优,肉质茎长条形,表皮光滑,肉质白嫩,单壳茭质量110~135 g,产量18 000~22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正龙茭2号是2008年由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4家单位通过系统选育培育出的耐寒晚熟双季茭新品种,在桐乡等浙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黄岩传统的茭白种植是以夏茭为主的早熟双季茭,茭白的产量、效益主要在夏季。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自2010年开始引进试种龙茭2号,由于该品种夏茭上市迟,价格低,夏茭效益不及当地主栽品种,加上当地重夏茭、轻秋茭管理的种植习惯,因此该品种并没有引起当地茭农的兴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浙北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品种,对引进的4个优良品种和2个本地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余茭4号、浙茭6号、浙茭3号、浙茭7号4个引进品种相比2个对照品种,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商品性好、品质佳、产量高等特点,其中余茭4号有效分蘖数多、单茭壳和单净茭质量最大,产量最高,表现最突出;浙茭3号和浙茭6号比对照品种浙茭2号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浙茭7号虽然产量不占优势,但成熟期较早,在销售和效益上具有明显优势,3个品种均可在浙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建议生产上结合市场需要,根据各品种的特征特性,科学进行品种搭配,错开上市高峰期,保证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浙茭8号’是以‘梭子茭’优良变异株为材料,历经10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双季茭白新品种。株形紧凑,长势中等。秋季采收时间比‘梭子茭’早5~6 d,单只壳茭平均质量107.8 g,净茭平均质量70.2 g,平均产量17 910 kg·hm~(-2)。夏季采收时间比‘梭子茭’早8~10 d,单只壳茭平均质量123.7 g,净茭平均质量85.1 g,平均产量34 170 kg·hm~(-2)。肉质茎3~5节,隐芽白色,表皮光滑洁白,肉质细嫩。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相似文献   

15.
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茭2号’是由‘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长势较强,株形紧凑直立,分蘖力强,耐肥力中等,抗病虫性好。秋茭晚熟,极耐低温,茭白个体大,表皮光滑,肉质细嫩,商品性好。秋茭壳茭质量129.0~148.4g,净茭质量89.1~101.2g,产量22395~25335kg.hm-2,平均23340kg.hm-2;夏茭壳茭质量142.7~158.2g,净茭质量105.3~113.3g,产量44145~46260kg.hm-2,平均44790kg.hm-2。  相似文献   

16.
“浙茭二号”茭白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蔬菜》2001,1(2):15-15
“浙茭二号”茭白是由原浙江农业大学于1990年育成,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双季茭白,1993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我县于1998年引进示范,1999年推广,2000年种植面积达150hm2以上。一般秋茭产量1200kg/667m2,夏茭产量2500kg/667m2,比本地四九茭白增产35%。 一、生育特性 浙茭二号为双季茭白中熟品种。田间植株高度150cm,单株有50kg,土壤深耕20~25cm,耕耙要平整,灌水3~5cm。做到田平、泥烂、肥足,确保双季茭白生长需要。 (2)合…  相似文献   

17.
以双季茭白浙茭3号、浙茭5号为试验材料,选择不同生长阶段的肉质茎,分别测定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茭白肉质茎的膨大过程中,PPO、CAT的活性呈膨大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趋势。PPO的活性在生长后期有明显的上升。POD的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生长后期活性趋于稳定。浙茭3号、浙茭5号3种保护酶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品种间不同酶的活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孙喜  雷斌 《广西园艺》2005,16(6):53-55
鄂茭2号茭白是武汉市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选育,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04年4月9日引进鄂茭2号茭白2110墩,在该镇无公害蔬菜基地(莫家)试种成功。此次试种农户12户,种植面积4 022 m2,每667 m2种植350墩(可分为1 500株左右),4月11日种完。严格按照《无公害水生蔬菜(茭白)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栽培与管理,当年6月中旬每667 m2收夏茭403.5 kg,9月上中旬每667 m2收秋茭1 156 kg。比当地单季茭白(每667 m2产1 347 kg)增产212.5 kg,且鄂茭2号茭白也比当地茭白价格高,种植鄂茭2号双季茭白可比种植本地单季茭白每667 m2增收736.9元…  相似文献   

19.
浅水莲藕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莲藕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莲藕按生态类型可分为深水藕和浅水藕,其中浅水藕以早熟品种为主,如浙藕3号、浙湖1号、东河早藕等。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种植浅水藕近300hm^2,品种以浙藕3号、浙湖1号为主,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恩施高山地区引种栽培茭白优良品种,对适生性强的7个品种,进一步筛选优良类型,比较各品种优选类型的生长、产量、外观品质,以及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叶鞘长、叶长、株高、叶宽差异不显著,茎粗和有效分蘗数差异显著;肉茭长、肉茭直径、壳茭质量和肉茭质量、平均产量均差异显著;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鄂茭2号6号株系、浙茭6号、浙茭2号、秋玉和丽茭1号均表现出较好的外观品质。综合产量、品质和成熟期的影响,鄂茭2号6号株系综合效益最好,具有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早的特点,其次是秋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