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指出了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结束后,为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登记工作,应依据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林改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林权登记管理,就主体改革后如何开展林权登记管理操作办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析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相关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内容,以及集体林权制度相关法律概念,阐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意义,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实质就是法律关系的变动,将公权性质的集体林地所有权与私权性质的森林或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林地使用权交由不同主体行使。从法律的角度上对我国林权制度相关的法律关系进行辨析,并对相关权利形态进行法...  相似文献   

3.
林权是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简称,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问题,是林业生产关系的总和,也是决定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江西、福建等省开展的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述国外和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内容、特点和实践情况,论述林业政策评价在我国的进展以及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以江西省2 484个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农户收入增长为主要指标,评价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数量、增长速率以及增长机理;以典型县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的经济实质、持续增长的限制性,以及农民短期趋利性和森林经营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和由此引起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公益林是森林分类经营的产物,它存在的宗旨主要是提供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国土保安等公益性、大众性服务和产品。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至此林权改革全面铺开。林权制度改革把所有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包含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天然林),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然而公益林的生态优先属性必然制约林农的经营。通过调研,对这些潜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权抵押贷款是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的新型信贷产品,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产物,是盘活森林资产价值,推动林业融资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林权抵押贷款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陕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陕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推动陕西省林权制度改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是我国集体林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承担着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任务。通过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林改后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提出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建议,进而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林改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林权制度对发展的制约等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进行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改革的目标是: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综合配套.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是通过法律规定,对于那些属于集体的森林、林木以及林地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内容是要分山到户,确定林农对林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以及相关林木的使用权。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权流转相关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杨晗 《绿色科技》2014,(1):234-235
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是通过法律规定,对于那些属于集体的森林、林木以及林地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内容是要分山到户,确定林农对林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以及相关林木的使用权。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权流转相关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亚洲部分国家林权制度改革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巨大。文中回顾了自上世纪末出现的世界林权制度改革浪潮, 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和越南5个亚洲国家的林权制度改革实践与特点, 揭示了亚洲国家林权制度改革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明晰所有权、勘界发证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山林权属不清、争议多则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林木林地权属纠纷形成原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预防林权争议发生的措施,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林权争议的办法,对推进集体林权制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在不改变自然保护区内集体林地所有权关系的前提下,协调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依法维护集体林权和落实林地林木管护责任与补偿责任。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以后,还需要进行配套的制度改革,实现生态公益林制度的法律化,建立自然保护区林地管理契约制度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制度,区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责任及建立自然保护区资金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对安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顺宏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54-56,60
由于安宁市林地管理采取集体统一和模式化管理的形式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均山到户,给林地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加大了对林地监管的难度.文中分析了林改后林地管理中凸现的实际权利不到位,林权流转平台尚未完善,林农主体地位得不到兑现,林权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管理队伍不健全等问题.藉此,提出稳定林权,还权于民,规范林权流转机制,完善林业纠纷解决机制,依法依规保护管理林地,明确管理责任等加强林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有林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国有林这一特殊的所有制形态, 通过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有关国有林权流转的条款进行梳理分析国有林权流转制度的现状; 在借鉴国外国有林经营管理模式及林权流转制度的基础上, 就国有林权流转的概念、流转范围、流转程序和流转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加强国有林权流转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国外的私有林发展看我国的林权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外尤其是法国的私有林经营状况, 指出私有林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利也有弊; 认为林权改革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提高森林经营效率; 提出了为推进全国性集体林林权改革需要抓紧时间研究回答的几个问题; 最后指出, 我国的林业发展处于一个历史岔路口, 林权改革是必要的, 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立保障林改正确开展和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和保障条件, 而不是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or inhibit forest transitions in nine Asian countries: China, India, Indonesia, Japan, Laos, Malaysia, Republic of Korea,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A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which conditions or combinations of conditions led to or prevented a forest trans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ublic ownership with no private forest tenure or ownership of forest land, there was no instance of forest transition among the nine countries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liberal timber trade policies, there was no instance of forest transition in the countries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suggest that for a forest transition to occur, the country should liberalize timber import and provide forest tenure to the private sector.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argue that in order for a forest transition to take place or for REDD + to be effective, the state should allow for private sector to participate in forest management and create market conditions that meet the demand for timber via trade policy alignment.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世界上8个发达国家私有林采伐制度的研究,总结其经验,对我国集体林采伐制度改革提出建议。发达国家因地制宜设计私有林采伐制度,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地方政府具有更多的私有林管理权,各国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来指导私有林采伐、对私有林采伐行为侧重政策引导。建议我国要坚持集体林采伐许可证制度,完善林木采伐相关法律,政府制定林业规划,林主制定森林经营方案,实行多种政策调控私有林采伐行为,加强采伐后林地更新管理,积极探索各个地区不同的私有林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经济转型国家国有林林权改革趋势的基础上, 分析了经济转型国家在改革过程中国有林经营理念、经营主体、管理体制以及国有森工企业管理体制所发生的变化, 最后总结了经济转型国家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值得借鉴的4条经验:渐进式是改革方式, 不完全私有化是改革道路, 完善配套措施是改革保障, 推进国有森工企业管理体制转变是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回顾;评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指出了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吸收广大林农参与改革,促进林地和林木适度流转,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林,改革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和税费制度,构建林权交易平台等6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