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TRAIL与5-FU联合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5-氟尿嘧啶(5-FU)联合刺激Jurkat细胞36h,以诱导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和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细胞凋亡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的表达和胱天肽酶-3、胱天肽酶-8的变化。结果表明:5-FU能有效增加TRAIL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并伴随p53表达增加及胱天肽酶-3和胱天肽酶-8的活性增加,提示TRAIL和5-FU联合诱导的T淋巴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与p53及胱天肽酶-3、胱天肽酶-8有关,为TRAIL和5-FU联合用于治疗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GF-β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TGF-β1作用乳腺上皮细胞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培养液,应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LDH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Western bolt 技术分析HSP70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5、10 ng•ml-1的TGF-β1均能抑制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大,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10 ng•ml-1 TGF-β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0 ng•ml-1 TGF-β1作用于乳腺上皮细胞,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其中6、12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LDH活力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12、24 h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DNA完整性随 TGF-β1作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不同程度降解;TGF-β1作用2~6 h细胞大量表达HSP70,6 h达到高峰,而后下降,2~12 h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GF-β1可以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10 ng•ml-1 TGF-β1可以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使细胞DNA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同时HSP70蛋白随TGF-β1作用时间发生显著的表达变化。本试验结果表明,TGF-β1可以以促进上皮细胞凋亡的方式,促进奶牛乳腺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牛白血病病毒(BLV)来源的miRNAs跨界调控人源基因的风险。对BLV-miRNA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何种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未来实际生产中地方流行性白血病防控措施执行的必要性研究奠定基础,对BLV与人类疾病间关联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使用mirbase网站对BLV miRNA的成熟序列进行查询,通过miRanda软件对BLV编码的10种miRNA(BLV-miR-B1-3P,5P、BLV-miR-B2-3P,5P、BLV-miR-B3-3P,5P、BLV-miR-B4-3P,5P、BLV-miR-B5-3P,5P)进行靶基因预测,并选取每个BLV-miRNA评分前10的候选靶基因(去除重复基因后共88个)进行功能分析,对受到多个BLV miRNA共同调控的候选靶基因使用RNAhybrid软件进行二次预测验证,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BLV编码的10种miRNA经预测后分别获得1 630—16 383个靶基因不等。对评分前十的共计88个候选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后发现,其中18个基因无相关功能报道;36个候选靶基因与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2个候选靶基因可以对细胞周期起调控作用;16个候选靶基因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14个候选靶基因在细胞结构/骨架蛋白的形成中发挥作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功能表现成拮抗关系,往往促进增殖的基因同时也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共有13个基因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起调节作用,有趣的是,这13的候选靶基因对细胞增殖凋亡功能的调节是双向性的,但不能明确BLV miRNA对细胞的调节到底是更趋向于增殖还是凋亡,因此仍需要后续研究深入探讨;2个候选靶基因对细胞分化起调节作用;16个候选靶基因对细胞的迁移/侵袭功能起调节作用,再次提示BLV miRNA与肿瘤性疾病可能存在更重要的关联性。7个候选靶基因可能在乳腺细胞的分化、迁移、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BLV与人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中,可以从BLV miRNA的角度深入探讨;BLV-B4-3P的2个候选靶基因Ⅰ型胶原α1链基因(COL1A1)、断裂点簇集区(BCR)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具有调节作用。此外,可以被多个BLV miRNA共同靶向的候选靶基因均属于黏蛋白家族(MUC5B、MUC12和 MUC16),且均可以在结肠中表达,对结肠黏膜的形成产生影响。【结论】外源性BLV miRNA可能跨界调控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结构/骨架、增殖、凋亡、分化、迁移/侵袭相关等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破坏细胞结构;BLV miRNA与人乳腺癌的相关性可能表现在人乳腺癌细胞的分化、迁移、和侵袭过程中;而BLV-miR-B4-3p本身与白血病相关miR 29a共享同一种子区域,可能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造成影响;外源性BLV miRNA具有靶向抑制黏蛋白基因(MUC5B、MUC12、MUC16)表达,通过破坏肠黏膜形成这一途径,跨界调控人源基因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奶牛乳腺炎一直是奶牛养殖业和奶制品行业最大的挑战之一,制约着奶业的健康发展。有效进行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可以为奶牛的健康、生产优质乳制品提供良好保障。探究茶树油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作用效果,探索茶树油替代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可行性,为茶树油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参考。【方法】在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中分别添加50、100、200、500、1 000μg·mL-1的LPS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量以及ELISA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等方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的相关指标。研究构建了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模型。在200μg·mL-1 LPS诱导12h的奶牛乳腺炎细胞模型中分别添加0.0002%、0.0004%、0.0006%、0.0008%、0.001%、0.002%、0.004%、0.006%、0.008%、0.01%的茶树油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100μg·mL-1的LPS攻毒情况下,细胞已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活性下降情况。进一步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在诱导12h的情况下,100μg·mL-1的LPS并未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而200μg·mL-1的LPS诱导情况下约有46%左右的细胞出现了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以上结果表明:试验中,200μg·mL-1 LPS诱导12h为构建奶牛乳腺炎模型的最佳条件。添加茶树油浓度为0.0004%、0.0006%、0.0008%时细胞的凋亡比例会有所下降,其中添加茶树油浓度为0.0006%的这一组保护效果最为明显,其活细胞比例71.95%,早期凋亡细胞比例22.15%,晚期凋亡细胞比例5.11%,与未添加茶树油的乳腺炎模型组活细胞相比提高了约22%。之后对有保护效果的3组进行qPCR检测细胞因子与凋亡因子表达量,结果显示随着加入茶树油的浓度上升,TNF-α表达量下调的较多,IL-6的表达量下调的较少(P<0.01),STAT1的表达量在加入0.0004%浓度茶树油时有轻微的上调,在0.0006%和0.0008%浓度时表达量略微下调,其中添加0.0006%浓度茶树油表达量最低(P<0.05)。进一步使用ELISA法检测炎症蛋白和凋亡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3组浓度的茶树油添加组均极显著降低了NF-κB、MAPK和Caspase-3的表达量,其中,0.0006%浓度茶树油组较其余浓度组的炎症反应蛋白的表达量最低,约为空白对照组的50%(P<0.05),而这3组的凋亡反应相关蛋白表达量则几乎持平,约为空白对照组的55%(P<0.05)。【结论】茶树油对于奶牛乳腺炎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比例,提高正常细胞的存活比例,并下调炎症因子与凋亡因子以及相应蛋白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5.
奶牛非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等方法,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奶牛非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的病理变化,其中重点描述了成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样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以丰富或补充该病在这方面的资料. 用“奶牛非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的病名,较详细地描述该病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据国内可查文献,本文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 (CA)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Fas、Bcl 2及PCNA的表达 ,探讨它们在CA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 :对 5 1例CA上皮和 18例正常上皮分别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Fas、Bcl 2及PCNA的表达。结果 :CA上皮凋亡指数与正常上皮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CA上皮Fas、Bcl 2及PCNA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上皮 (P <0 .0 1) ,Fas表达与Bcl 2表达呈中度正相关 (r=0 .318,P <0 .0 5 )。结论 :CA上皮细胞凋亡与Fas、Bcl 2及PCNA的表达可能与C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楼水提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重楼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 双染法检测重楼对其凋亡的影响,ELISA法检测Bcl-2、Bax 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重楼水提物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作用效果在12 μg/ml时抑制效果最好(P〈0.01).12 μg/ml重楼水提物作用HepG2细胞24 h、48 h后,结果表明HepG2随着重楼水提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 μg/ml重楼水提物作用HepG2 细胞24 h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楼水提物能抑制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表现出时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 5 7例人脑胶质瘤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 ,并分析人脑胶质瘤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病理分级的胶质瘤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不同 (Hc=30 .1 75 ,P <0 .0 0 1 ) ,Ⅰ~Ⅱ级组与Ⅲ、Ⅳ组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5 ) ,且胶质瘤病理分级与胶质瘤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 (r’ =0 .730 ,P <0 .0 0 1 ) ;胶质瘤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不同 ,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也不同 (Hc=2 3.1 6 5 ,P <0 .0 0 1 ) , 、 组与 组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5 ) ,且胶质瘤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r’ =- 0 .6 4 2 ,P <0 .0 0 1 )。结论 :PCNA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有关 ,可作为预测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三苯氧胺(TAM)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其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四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AM浓度在1μg/ml时,发挥最大的促凋亡和抑增殖活性,且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最明显.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TAM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TAM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与survivin有关.survivin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有关,并参与肿瘤细胞耐药.survivin可能是乳腺癌基因治疗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白血病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0例伴11q23/MLL基因重排初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初治白血病患者中,10例伴有11q23/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为6.4%。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例(M4a、M4b及M5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1例,分类不明细胞白血病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CD33、HLA-DR表达;1例AML及CM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ALL(均为B细胞ALL)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伴有CD19、HLA-DR表达;1例伴有CD56表达。FISH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荧光信号为23%-95%。10例中,有9例接受了诱导缓解化疗,首次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66.7%(6/9),2例经2次诱导后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后死亡。共有6例复发,其中5例因复发死亡,生存期为4-14个月。仅1例M4a患者持续完全缓解至今,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 11q23/MLL基因重排主要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伴淋系和髓系抗原混合表达,具有高白细胞、复发率高及易于髓外浸润等临床特点,为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SIM对HO-8910P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IM对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SIM抑制HO-8910PM细胞的增殖,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荧光染色法显示经SIM作用后细胞出现变形,染色质浓缩,产生凋亡小体。结论SIM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其凋亡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infection of 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and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 in broiler breeders, and then find the method and optimal time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complex clinic multiple infection,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pathohistological changes, apopto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ultrastrueture of tumor tissues of broiler breeders inoculated with MDV and REV. The study showed that proliferation of small lymphocytes was seen in the main organs at the age of 1 week, then immature lymphocytes, all kinds of lymphocytes, primitive reticulum cells, and Marek's disease cells (MDCs) were observed at 2-9 weeks.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could not be seen until the age of 10 weeks in the immune system.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signs of MDV and REV antigen were observed in the main organs at 2 weeks of age. Multi-morphology lymphocytes, MDV, and REV, mitotic figures and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help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DV cooperating with REV promotes the course of disease of coinfec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an be done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he early stage (before 2 weeks), and histopathology in the late stage (post 4 weeks). MDCs, primitive reticulum cells, immature lymphocytes, and two kinds of virions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histopatholog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3.
金梅  白雪  胡景慧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9):1379-1384
 以小鼠H22腹水型肝癌和L615白血病为实验模型,采用榄香烯或/和热休克等为应激原(stressor),对小鼠H22腹水型肝癌细胞和L615白血病细胞进行不同浓度榄香烯、不同时间热休克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百分率及对肿瘤细胞膜HSP70、HSP90表达的影响;进而分离纯化不同应激原(榄香烯、丝裂霉素-C)诱导的H22和L615肿瘤细胞的HSP70-肽复合物,并用之免疫Balb/c和615小鼠,进行体内抗瘤免疫效应的研究。透射电镜显示,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都能引起2种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坏死,L615白血病细胞较H22肝癌细胞更敏感,形态学变化更剧烈;流式细胞术检测进一步证明,榄香烯与热休克都能诱导2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两者复合作用更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在一定范围内L615细胞凋亡与榄香烯的浓度和热休克的时间呈明显的依赖关系;用榄香烯或MMC诱导的2种肿瘤细胞分离纯化的HSP70-肽复合物给Balb/c和615小鼠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组小鼠在1个月内全部存活。而buffer D免疫对照组小鼠无一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Zeylenone体外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效应及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比较Zeylenone对肿瘤细胞、正常细胞增殖的影响;AO/EB染色观察其对ALL细胞(Reh、RS4;11)凋亡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Zeylenone对多种细胞呈现增殖抑制作用,且对ALL细胞株呈现更高的敏感性,而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抑制作用较小,抑制Reh、RS4;11细胞增殖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Zeylenone能够诱导ALL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结论 Zeylenone体外具有抗ALL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铁蛋白基因启动子区PCR-RFLP分析与乳房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MT方法检测奶牛的乳房炎发病情况.筛选 90头分别设为对照组(健康奶牛)、隐性乳房炎组 (试验组Ⅰ )和临床乳房炎组(试验组Ⅱ),每组 30头.检测每头奶牛的NAGase活性,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技术,检测乳铁蛋白(L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RFLP多态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别的奶牛之间NAGase活性差异显著 (P<0. 01),且Lf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RFLP多态性,说明该多态性与乳房炎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奶牛乳房炎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运载Star3 shRNA对鼠胶质瘤C6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包被的Stat3 shRNA转染到c6胶质瘤细胞内,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TUNEL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及增殖情况.结果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运载Star3 shRNA转染C6细胞后,呈时间依赖性抑制C6细胞生长和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该质粒可使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O/G1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吖啶橙及TUNEL染色发现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运载Stat3 shRNA体外可明显抑制胶质瘤C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是治疗胶质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形式,前者属于生理性的平衡机制,后者则是由于致病因子作用下发生的病理过程。免疫系统抑制与细胞凋亡有关,在免疫系统中存在两种细胞程序性死亡,一种是在无生长因子时,Bcl-2基因调控的程序化死亡;另一种是细胞毒介导的靶细胞的程序化死亡。细胞凋亡是动物机体对病毒侵入的一种防御机制之一,当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平衡破坏时,可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