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化和空间化表达是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从人类活动基础、人类活动方式、人类活动结果3个方面构建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法等方法 ,综合运用统计、遥感、地形和交通数据,对宁夏中部典型生态脆弱区人类活动强度进行空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到可以人工取火,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分界点,特别是人工取火发明以后,原始人类逐渐走进了文明时代。人类学会了怎样利用火、控制火,不在吃生的野兽,而是用火烤熟了在食用。这样使人类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并且促进大脑的发育,使人类的进化有了长足进步,最终把人与动物区分开。火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使人类不再畏惧严寒,扩大了生产、生活的范围。火是原始人类狩猎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类学会用火以后,驱赶和围歼野兽提高了很大的效率,狩猎的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到可以人工取火,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分界点,特别是人工取火发明以后,原始人类逐渐走进了文明时代。人类学会了怎样利用火、控制火,不在吃生的野兽,而是用火烤熟了在食用。这样使人类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并且促进大脑的发育,使人类的进化有了长足进步,最终把人与动物区分开。火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使人类不再畏惧严寒,扩大了生产、生活的范围。火是原始人类狩猎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类学会用火以后,驱赶和围歼野兽提高了很大的效率,狩猎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5.
陕南稻作六至七千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作物及稻作的重要作用1、作物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最初栽培的作物,无疑来自采集的野生植物。时至今天,人们仍可以种植某些有益的野生植物,将其培育成新作物。自从人类开始培育野生植物以来,大量栽培作物出现,引起人类生活巨大变化。从此人类依  相似文献   

6.
水是人类的生命源泉,是人类及大自然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无论是人类、粮食、能源及环境都与水密不可分。现在人类越来越重视水资源,因为它是不可代替的自然资源,因此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地关系,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程度,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反作用。(1)只要是人,必需生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其生存、发展必定受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自然条件不仅影响人类生产活动,也影响人类的社会关系、政治组织及其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但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美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新考古学。其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他们将人类社会的研究分成三个层次: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通过环境分…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语出惊人,预言人工智能科技如果不加控制地发展,将超越人类智能,并控制或灭绝人类。无独有偶,牛津大学哲学教授、人类未来研究所创建者博斯特罗姆近日也指出,超级人工智能是人类未来最大的存在风险,其风险性高于自然灾害、环境恶化、流行疾病。那么,将来的电脑智能会超过人类吗?  相似文献   

9.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公布于世,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在2003年完成。这个工程决不只是简单的科学探索,它是一个将控制各种基因密码破解的巨大国际工程,实际上完成了这个工程就等于解开了人类生老病死的秘密。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继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最大的科学工程,是人类继洞开微观世界、宇观世界之后,首次全面地认识自我。人类基因组是人类所有基因和染色体的总和,含有生、长、病、老、死的全部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0.
自从人类诞生之日 ,即开始向自然无休止地索取 ,这种索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加剧 ,已严重地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招致了大自然施以人类以无情的惩罚 :大气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沙尘暴、水质与大气污染、土地肥力的下降、土壤沙化等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这时才逐渐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1 972年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1 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系统概括地提出了保护人类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1.
吴龙  余珊 《农业考古》2012,(4):273-276
人类在30多万年以前,就开始了进化的历程。在农业产生以前,人类依靠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果实、根茎等生存,过着饿则捕食、采食,饱则弃之的生活。由于野生动、植物的季节和地域等方面限制,人类的生活是没有保证的。人类的生存欲望和创造欲望使人类在距今约1万年左右的新  相似文献   

12.
人是自然不长期演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资源和场所,同时容纳和消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人类则通过生产、消费活动影响着自然界的变化。 在人类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工业革命以前,人口稀少,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比较和谐。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口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表现为:第一,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索取导致有限的资源迅速减少乃至枯竭。第二,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日益退化。第三,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使得自然界承载着难以负荷的气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6,(10)
正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可能发生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人类是脆弱的,面对灾害的到来,只能望天兴叹;但人类又是团结的,面对灾害又可以相互  相似文献   

14.
提高居民福祉对于生态脆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体系,探究2018年青海湖流域居民对人类福祉的认知,对比分析2011—2018年该流域人类福祉的变化.结果表明,2018年青海湖流域人类福祉综合分值为0.5318;生产资料满意度和生活条件是影响该流域人类福祉的主要因素;2018年人类福祉分值较2011年增长0.0778,人类福祉变化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特征、牧场情况、日常生活燃料、肉类蔬菜类满意度、水源来源、家庭关系满意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从景观圈和生物圈中获得积极的收入,同时又通过技术圈的输出来影响、改造生物圈和景观圈。人类与环境就是这样既对立又统一,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或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二者在协调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大工业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规模地改变了环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新能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物质的,人类活动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映,而人类维持生命、从事发展活动又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实现的。一切能量来自于能源,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光、热、动力的能量来源,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17.
百科集锦     
假如世界末日来临人类如何逃离地球虽然世界末日并不会朝夕就来临,但是人类消亡事件可能会随时发生。一颗巨大的、非常规小行星突然撞上地球,或者人类遭遇变异,或者遭受怪异病毒的侵袭,都会导致人类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为唯一尺度的文化观念。在生态批评视野下,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正蕴含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而且是两种不同的人类中心主义。主人公圣地亚哥所持的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把人类当作一切价值判断的依据,无视自然的内在价值,企图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而海明威本人,则信仰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他能够认识并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反对征服和奴役自然,提倡有节制、有理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这两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话,《老人与海》号召读者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采纳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对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树攀 《甘肃农业》2014,(18):32-33
低碳与人类生存环境紧密相关,低碳饮食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低碳生活,就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0.
自然可以离开人类而存在,但人类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从历史角度来看,今天的环境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问题,人类社会经历了多次与自然和谐共处到生态危机、再从生态危机到和谐共处的反复过程。今天的环境问题只不过是人类活动导致环境退化的历史过程中的一部分,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制度与政策等因素是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毫无疑问,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环境哺育了人类,但同时,人类的活动在更大的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历史是一面镜子,对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制度及其环境政策变迁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的正确评价,对今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