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与防治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分析研究,认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侵蚀,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再加之外部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诸因素所致。加快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徐燕  龙健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57-159,175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抗蚀性能的内在因素。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表现出明显的粗骨性土壤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林地、草地和台耕地的土壤物理性状良好,缓解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能有效地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大面积农耕坡地和裸坡地的土壤物理性状极差,促进了山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台耕地>林地、草地>坡耕地、裸坡地。  相似文献   

3.
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但在不同地区表现不一.喀斯特山区由于土壤侵蚀的特殊性,不能直接沿用其它地区已有的相关成果.选取贵州省西南地区喀斯特发育典型的一个小流域为案例,从土地利用的类型、坡度格局和高度格局三方面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与其它地区不尽相同,表现在喀斯特山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发生率依次为草地>林地>旱地>难利用地>建筑用地>水田.除水田外,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控制存在临界值20%~60%.土壤侵蚀强度与植被覆盖度近似呈正比.土地利用在坡度和海拔上的分布格局对土壤侵蚀的控制同样存在临界值,其中临界坡度在15~25°之间,临界海拔在1 485~1 505 m之间.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山区环境土壤侵蚀特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针对喀斯特山环境及土壤侵蚀发生的独特性,以滇东南峰从洼地区域典型侵蚀研究区所作的观测试验为基础,探讨了斯特山区环境土壤侵蚀现状特征,侵蚀分级,类型,成因等问题,分析拟定了适宜于喀斯特区的馆分级指标,研究表明,喀斯表明,喀斯特区土壤侵蚀已处于极严重的潜在危害程度,侵蚀以中,强度为主,侵蚀形式多样,组合各异,侵蚀成因源于特殊的斯特自然因素与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喀斯特地区总面积约54万km2,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加上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通过对近年来喀斯特地区土壤特征、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机理和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评述,提出了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该区独特的土壤特征与侵蚀环境,在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的地下流失及土壤侵蚀的定量化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侵蚀特征,以典型喀斯特区贵州关岭县为研究对象,以ZY-3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3S"技术,非喀斯特区根据《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标准,喀斯特区根据《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综合治理技术》中石漠化与土壤侵蚀等级划分标准,解译出关岭县2015年土壤侵蚀与石漠化图,分析了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关岭县不同等级石漠化区的土壤侵蚀特征存在一定的规律,关岭县喀斯特区土壤侵蚀发生率比非喀斯特区低9.4个百分点,非石漠化区土壤侵蚀发生率略低于石漠化区,严重石漠化区土壤侵蚀发生率低于石漠化等级轻的区域。关岭县石漠化与土壤侵蚀区域分布及强度并不一致,在土壤侵蚀治理过程中应加强石漠化程度较弱区域的治理,同时更需要加强还未发生石漠化区域土壤侵蚀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苏维词  杨华  李晴  郭跃  陈祖权 《土壤通报》2006,37(3):447-451
土地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山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的现状分布:土地石漠化面积约10.51万km2,占喀斯特山区总面积的20%,并集中出现在贵州和广西;分析了土地石漠化的危害:导致可耕地面积减少、加剧人畜饮水困难、旱涝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加;着重以贵州为例,从岩性、地表结构、特殊的土体剖面、钙性环境、降水和超载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方式等八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机理,并指出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因素为土地石漠化形成的内因,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诱因和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南喀斯特山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地质环境本底调查、制定土地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建立高标准的土地石漠化治理种苗基地、优化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就业结构、加强土地石漠化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大土地石漠化治理试验示范力度等八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面认识长时间尺度的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对土壤侵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松官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土壤侵蚀分布式模型WaTEM/SEDEM分6个阶段模拟了过去1986-2015年的土壤侵蚀变化,并将其与松官水库沉积物揭示的侵蚀强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WaTEM/SEDEM模型模拟得到的产沙量与实测值相近,显示模型在喀斯特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过去30年间松官流域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21.33 t/(hm2·a),侵蚀强度经历了先加剧后减缓的过程,最强烈的侵蚀出现在1996-2000年;流域南部的耕地地区是松官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来源,占土壤侵蚀总量的85.09%,而流域北部的林草地侵蚀较弱;模型结果与沉积物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皆反映出土地利用相较降雨对土壤侵蚀影响更大,未来对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更应关注土地利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困境,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必要性及意义,并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可针对不同区域特色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模式的特色经济,最后总结了4种典型区域的发展模式,如山地丘陵区的盆景、景观\盆景石模式,峰丛谷地区的特色蔬果种植模式,峰丛洼\谷区的喀斯特冷水鱼养殖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盆地型喀斯特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沉积量测量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盆地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运用沉积量测量法计算乌蒙山脉的麻窝山岩溶盆地中沉积区内土壤的沉积量,推算出流域内的土壤侵蚀模数,从而反演其石漠化进程,并探讨人类活动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窝山岩溶盆地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较高,为2900.55t/(km2.a),能客观地反映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土壤的侵蚀状况;沉积量测量法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比较接近现实,且其计算方法简单,数据可靠,容易操作,因此,该方法可作为无资料数据和测站时盆地型喀斯特流域计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首选模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张信宝先生用137Cs断代法计算黔西北麻窝山岩溶盆地土壤沉积速率,以及对谢良胜等研究成果提出的质疑,笔者从黔西北麻窝山岩溶盆地环境现状、环境演变、土壤堆积、137Cs活度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易地堆积土壤来源的不确定性导致土壤层中137Cs来源复杂,不能根据其峰值确定沉积年代,但可以作为定性判定土壤侵蚀强度的依据;在资料匮乏和无测站数据时,沉积量测量法是盆地型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计算的有效方法;麻窝山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为喀斯特石漠化系统研究提供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2.
岩溶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侵蚀性退化严重,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为了更好地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贵州岩溶山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贵州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需对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约束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地形的复杂性、地质环境的特殊性、降水的不均匀性以及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脆弱生态环境对贵州岩溶土地资源的影响,表现为:石漠化、土壤贫瘠化和土壤结构性恶化三个方面。最后提出了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层薄,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肥力高、富含腐殖质的表土非常珍贵。表土剥离对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质量意义重大,在现行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要求表土有多少、剥多少。总结了贵州喀斯特山区一般性表土剥离与防护经验、临时占压且受扰动浅的表土防护措施、露天开采项目表土剥离特点、高海拔山区表土剥离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贵州位于全球最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一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中心,由于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冲击和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破坏,其喀斯特生态系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尤以乌江流域最为严重。现已认识到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而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在土壤侵蚀与退化及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作为土壤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一个主要碳库的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开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壤有机质剖面分布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对流域土壤侵蚀与退化过程中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本研究选择乌江流域喀斯特地区二种主要土壤类型石灰土和黄壤,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土壤pH值、粘粒含量等分析结果,探讨了喀斯特山区石灰土和黄壤有机质的剖面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异,旨在为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贵州山区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分析研究了贵州山区主要土训类型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训主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认为,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抗蚀力的内在因素,贵州山区土壤表现出明显的粗骨性土训的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的差异,林地,草地和台耕地的土壤物理性状良好,有效地减缓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能有效地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而大面积的农耕坡地和裸坡地的土壤物理现状极差,则促进了山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因素,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评价山区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主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台耕地>林地,草地>坡耕地,裸坡地。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却极其有限,迫于生计压力对坡地的盲目开发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归纳、分析和讨论,对坡地治理、梯田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3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石灌化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2000年TM影像资料及典型地区TM7个波段数据,在ARCVIEW和ENVI平台上进行解译,并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及图件,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山区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5%,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0.4%,从分布上看,石漠化土地更多地分布在纯碳酸盐岩为主的贵州西部、西南部。  相似文献   

18.
3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 2 0 0 0年TM影像资料及典型地区TM 7个波段数据 ,在ARCVIEW和ENVI平台上进行解译 ,并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及图件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贵州喀斯特山区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7 5 % ,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2 0 4%。从分布上看 ,石漠化土地更多地分布在纯碳酸盐岩为主的贵州西部、西南部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碳酸盐岩溶蚀是喀斯特山区主要成土方式,研究碳酸盐岩溶蚀对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保护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类型小生境(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石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溶蚀试片法于小生境内进行野外溶蚀试验,观察溶蚀速率、溶蚀形态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分析溶蚀...  相似文献   

20.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以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和通道性增加;同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程度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肥力改善,生产力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