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37-143
对冀北山地黑桦(Betula 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l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等6种天然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异以及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pH值介于5.04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0cm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中,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为强变异性,其他养分含量各层均为中等变异。3)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速效磷与全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显著相关关系,全磷与有机质、速效钾有显著相关关系;速效磷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2.
选取野生栎树群落和城市人工绿地,分别进行了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栎树群落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城市人工绿地,只有有效磷含量低于城市人工绿地。野生栎树群落对土壤养分的作用规律总体表现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向土壤上层富集,而城市人工绿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4—2012年收集的广西油茶林地2 140个土壤样点数据,分析广西油茶林地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广西油茶林地土壤属于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和氮平均含量中等,土壤磷钾平均含量水平很低。广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较为贫瘠,除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为适宜油茶生长外,氮、磷、钾含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限制了油茶产量的形成,生产中应结合油茶营养吸收规律制定区域化施肥配方,精准施肥,以改良土壤肥力,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4.
选取云南河口橡胶园、油梨园和香蕉园的3种热带作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状况。结果显示:3种热带作物中橡胶园有机质、解碱氮最高,pH、有效磷最低,速效钾居中;油梨园土壤pH、有机质、解碱氮、有效磷均为中间水平,速效钾最低;香蕉园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有机质最低。总体来看,香蕉园土壤养分水平相对较高,橡胶园中等,油梨园中等偏下,这些养分指标中仅有橡胶园和油梨园土壤pH、有效磷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土壤养分之间为一般正相关关系,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 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宁地区不同抚育措施油茶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间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取样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锄抚林地在土壤养分、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方面明显高于未抚育和刀抚林分。相关分析表明,这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主要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6.
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油茶成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在不同土层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在林地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全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反,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2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钾、速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全氮含量相反,全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本试验对枇杷林地、蔬菜地和荒草地3种土地类型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10 cm和10 cm~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表现为:荒草地枇杷林地菜地,枇杷林地菜地荒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土壤有机质差异不大。(2)0~1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菜地荒地林地,全磷、有效磷含量荒草地菜地枇杷林地,土壤全钾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速效钾含量菜地荒草地枇杷林地。(3)10 cm~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而碱解氮、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均为枇杷林地菜地荒草地;土壤全钾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速效钾含量荒草地菜地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义丰溪湿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义丰溪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光滩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纯林、无瓣海桑+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混交林)土壤0~30 cm土层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20 a后,土壤pH值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恢复模式下,除pH值外,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林(P<0.05),说明混交林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因此,在后续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中应采用混交林模式以确保植被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盆地丘陵区梓潼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和数理统计结合的方法,对4种典型的紫色土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林地、草地)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田>林地>旱地>荒草地;土壤磷含量为:旱地>林地>水田>荒草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田>旱地>林地>荒草地.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8月,在杭州市余杭区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产区共设置了292个样地,对其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长期覆盖及重施肥对雷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2.06 g/kg,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2、111.61和206.99 m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很丰富的林地分别占51.4%、62.5%和40.7%;平均p H值为5.0,其中强酸性(p H4.6)的占34.7%;土壤p H值与4个肥力指标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碱解氮、有效磷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4个指标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含量的氮、磷、钾和土壤酸化导致林地养分不平衡,影响雷竹生长,存在面源污染风险。建议雷竹林经营过程中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土壤养分,适量施用石灰,减轻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