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春,溧水县用3年生实生毛竹苗营造毛竹林,目前约有200亩,每亩立竹800株以上,新竹生长旺盛,平均高度7米左右,胸围14厘米左右,已进入成林成材阶段,充分显示出了实生毛竹造林发展速度快,生命力强的优越性.图为溧水小茅山、观山庙9年生实生毛竹林一瞥.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我省大力发展毛竹生产的需要,迅速解决竹母奇缺问题,我国从1973年至1977年,在200多亩的毛竹幼龄林、近成林中进行培育临时性母竹园试验。5年来共挖掘母竹11670余株(其中:1973年624株,1974年1336株,1975年2262株,1976年2425株,1977年5015株),平均每亩挖母竹12株,最多的达28株,1977年平均每亩挖母竹39株,最高达45株。用自挖竹母造林430余亩,竹林长势很好。  相似文献   

3.
我们遵照毛主席“绿化祖国”,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在管好水、用好水,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生产。1970年以来共营造杉木林1526亩,占山地总面积的21.3%,保存率在90%以上,生长较好。1972年春采用全垦开槽整地的200亩杉木幼林,据1973年10月份对六块标准地的调查,杉木平均高126.2厘米,最高达226厘米,1973年的平均生长量为68.2厘米,幼树生长旺盛(表一)。  相似文献   

4.
<正>栾城县王大枚村原第一生产队,1973年春搞农桐间作18亩,株行距5×18米,共栽泡桐130余株。1979年采伐10亩,木材自用未计收入。1983年冬将剩下的8亩共47株伐倒,低价处理给本队社员,收入现金10070元,平均每株树每年收入21.4元。 通过测算,这47棵泡桐平均胸径45厘米,最粗达57厘米;平均树高5.6米,最高7.4米;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95立方米,最大达1.2立方米。8亩地共计产木材44.6立方米,平均每亩5.58立方米,木材生长量平均为每年每亩0.51立方米,若按现行市场木材价格每方450元计算,共可收入现金20070元,仅木材一项平均每亩每年收入228元。  相似文献   

5.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我县从1966年开始进行飞播造林。六年来,飞播造林172.8万亩。去年上半年普查了1966年至1970年飞播的109.1万亩林地,保存率达63%,较好的播区平均每亩有苗500株以上,一般播区平均每亩有苗260株左右。飞播造林是加速绿化荒山的好办法,既节省劳力,又能降低造林成本。从测量设计到播种作业每亩只用0.02工,成本0.6元(包括种子、人工、飞行费);而同树种人工造林则每亩需1.3工,成本1.2元。  相似文献   

6.
新疆核桃具有颗粒大、薄壳、早熟等特性。车河地区林科所于1966年开始引种,经过几年来的精心培育,现有180亩新疆核桃,长势良好。6年生树平均高3.34米,平均冠幅2.82米,平均地径9.18厘米。最优株树高4.8米,冠幅4.55米,地径13.3厘米。1969年开始结果,至1972年已有40%的植株开花,有21株结果,总产果269个,单株最高产果95个。1970年培育的子代茁壮成长,1973年已高达1.3米,地径2.4厘米。1972年用枫杨作砧木,新疆核  相似文献   

7.
林业近讯     
阿拉善左旗林业治沙局巳飞播16万多亩座落在阿拉善沙漠上的阿拉善左旗,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却在3000毫米以上,属典型的干旱荒漠区。这个旗的林业治沙局从1984年开始飞播沙蒿、沙拐枣、花棒,截止今年,飞播总面积达163660亩。今年7月份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1984年飞播的3500亩沙蒿,每亩平均保留2114株,平均高度67厘米;1985年飞播的沙拐枣、沙蒿,每亩平均保留847株,平均高度55厘米;1986年飞播的23900亩沙拐枣,  相似文献   

8.
黄甜竹(Sinobambusa edulis Wen)是浙江省林科所开发研究的竹种资源之一。原产福建,野生。1984年3月引种310株,种子本所,面积5亩。1985年出新竹356株,1986年出新竹1214株,最粗胸径已达4.7厘米。黄甜竹笋期4月21日至6月9日,发笋率高,笋肉色白,味甜,品尝风  相似文献   

9.
危害毛竹的螟蛾科害虫有10种之多,大面积成灾的以竹织叶野螟为主。此虫早于1859年已由Walker定名,但关于它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一直很少报道。竹织叶野螟1960年在浙江省安吉县双建公社严重危害刚竹林。1970年浙西北突然大发生,被害毛竹林35万亩。1973年后,苏、浙、皖三省年年大发生。仅浙江省嘉兴地区西部四县,1976年被害毛竹林面积40万亩,当年新竹受害致死250万株。受害竹林下年出笋大为减少,新竹眉围下降。为迅速控制竹织叶野螟的危害,现将浙江、江苏两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扦插育苗是进行杨树无性繁殖的好方法。过去我场插条育苗选用的插穗长度是15厘米,每亩以8000株计算,亩用种条1200米。1973年改为12厘米长,每亩节省种条240米,可多插0.25亩。鉴于良种杨种条的需要量逐年增多,进一步研究节约种条,扩大育苗面积具有现实意义。1974年,我们对小×美 旱插穗作了10厘米、6厘米和3厘米三种不  相似文献   

11.
1983年冬,安吉县林业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毛竹丰产竞赛,南北庄乡赤渔村吴玉桂在冷水坑的4.078亩毛竹山参加竞赛,由于精心培育,1985年新竹获得丰收,经实测,共留养起新竹509株,折竹秆重10662公斤,折合平均每亩留养新竹124.8株,竹秆重2615公  相似文献   

12.
我市引种湿地松、火炬松,经历了70年代的试种和80年代的大发展两个阶段。从1974年到现在,全市共调入国外松种子13535斤,育苗7140余万株,造林49.18万亩,现保存面积达36.86余万亩,占人工林总数的51%,已成为我市造林的当家树种,在丘岗地区深受群众欢迎。据调查,14年生的国外松树高8.3—10.2米,平均9.1米,年平均生长量0.65米;胸径12.8—15.35,平均13.86厘米,年平均生长最0.99厘米;每亩蓄积量2.515—4.492立方米,亩平蓄积3.474立方米。3年生以上  相似文献   

13.
桃源县楠竹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45万亩。所产竹材杆高、节长、节匀、肉厚。韧性强,材质好,易加工,利用前景广,市场销路宽。长期以来,由于掠夺式经营,竹林长势差,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有20万亩处于低产状态,平均每亩立竹仅87株,每亩年增新竹仅20株左右。1992年,县委、县政府调整部署,打响了一场“增资源、增效益”的相竹低产林改造战役。近3年,累计低改相竹15万亩,新造竹林12万亩,平均每亩立竹株数增至1力株,单位面积每年新增立竹株数提高2-3倍,每亩最高新增立竹达152株。基本实现了以捕竹资源为基础,林工贸配套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我省从一九七四年开始进行飞机播种造林试验,六年来,先后在张家口、保定、石家庄、承德四个地区十六个县市共飞播油松造林250万亩。据各地调查,有苗面积为12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其中每亩平均有苗300株以上的占播种面积的36%,每亩平均有苗66株到299株,还需要补植的,占播种面积的12.1%。苗木长势良好,早播种的一般苗高已达10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5.
科技简讯     
油茶大枝带叶扦插怀化县石宝公社桂鱼大队的贫下中农大搞油茶科学试验,创造了油茶大枝带叶扦插法。1973年春扦插121株,成活110株,成活率达90%,扦插后当年即发出5—10条小根。1974年扦插枝条上的春梢生长良好,一般发新枝20多枝,多的达55枝;春枝平均长8.4厘米,最长的19厘米,最短的3厘米;根系粗达1—2毫米,长14—20厘米。这个大队已大枝带叶  相似文献   

16.
据省林调队1976年调查,全省现有竹林面积56万多亩,其中淡竹林达20多万亩,占全部竹林面积的五分之二,等于毛竹林面积的五分之四,每年提供的竹材达200万担左右.这说明,建立我省竹林基地,淡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竹种.而在这些淡竹林中,有五分之三系社员个体所有,亩产在10~20担之间,产值都高达200~400元.但尽管如此,若与兄弟省河南洛宁丰产淡竹园相比(每亩立竹1990株,胸围平均22厘米,年产量11144斤,每亩蓄积55720斤),仍有很大的差距,生产潜力很大.为此,我们开展了结构试验.现将2~3年来积累的试验区当前生育指标的一些参数作如下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蝇蛆及小卷叶蛾幼虫,是蛀蚀新生毛竹顶芽、枝芽、叶芽的主要虫害,并导致大量新生毛竹的死亡。这两种虫危害新竹的现象,过去还没有发现。去年,根据兴文先锋林场博望工区的调查,1970年有500亩新竹死亡;龙家沟900平方米有新竹25株,死亡24株,仅一株竹冠上有少量叶片,死亡达96%;曾家沟400平方米,有新竹40株,死亡21株,受害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徐州地区是无竹区,认为气候土壤条件不适种竹。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日益发展需要,市每年从外省调进用竹三、四百万斤。为了解决本地区用竹问题,我场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从1973年开始从本省宜兴、浙江、广西等地引进过毛竹、淡竹等二十余个品种。其中1975年引种在泉山的淡竹5.93亩,经过精细管理,1977年春已经满园。稀的每亩2864株,密的达4833株。平均高2.39米,平均胸径0.91厘米,生长旺盛,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19.
遵照毛主席“竹子要大发展”的伟大教导,1974年3月我圃从广东顺德县引进丛生竹三个品种,共计6220株(共中青皮竹1849株;撑篙竹2062株;尼竹2309株)进行育苗试验。据6月份调查测定,三个品种丛生竹成活率都在90%以上,每株竹苗出笋4—6株,生长情况良好。现在新竹一般高3—4米,最高的达5米。直径一般达2厘米左右,其中青皮竹最大的达2.1厘米,撑篙竹达2.5厘米,尼竹达2.8厘米。一年来的育苗实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雷林1号桉(E.leichow NO.Ⅰ)是我局60年代初期通过“三单”造林,品种比较中选育出来的天然杂交种。70年代初期,局林科所对雷林1号桉林分(8年生平均树高15.7M。胸径15.9cM、每亩53株,蓄积6.7021M~3/亩)进行疏伐、施肥等管理措施,营建100多亩母树林,选出了采种母树500多株,还根据选优标准,初选出优树30株。从1973年开始,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