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考古》2001,(4):366-367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一套5本)为填补空白之作,由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分别以现当代茶诗茶词、茶事散文、茶事小说、茶歌茶曲、茶论新说各一册,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茶叶艺文的精华之作,并每本书前都载专文对有关艺文的流变、特色、影响作了深入的介绍。丛书由……  相似文献   

2.
星海 《农业考古》2002,(2):76-80
一 从古到今,茶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被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唐代“茶圣”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茶叶这一古老而又文明的饮料,从发现、利用、……  相似文献   

3.
贵州绿茶的品质优势及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之一[1],茶叶的品质优势早已为人们所发现.早在我国的首部论述茶叶的专著唐陆羽<茶经>中就有: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费、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记载.近代1948年<贵州通志>风土志载:"黔省各属均产茶……铜仁之东山、贞丰之坡柳、仁怀之珠兰均属上品".1930年毋国平<炉山物产志稿>载:"茶,香炉山之云雾,凯里之莺嘴,凯棠旁海之毛尖,远近驰名".贵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上乘由来已久.本文就贵州茶叶品质优势、特点、形成原因及开发战略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寒夜客来茶当洒,竹炉汤沸火初红。真正懂茶、爱茶的人,莫不将身心皆融入茶中。置身于茶博会这样一个茶的海洋,对茶的体味更是不同。茶叶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铁观音、西湖龙井、恩施玉露……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茶品牌背后蕴藉着悠悠岁月沉淀下的情思。上善若水,茶水是至善之水,这个“至善”不仅是物的道理,更是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茶圣陆羽在余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清源 《农业考古》2002,8(2):25-27
唐代茶圣陆羽(733—804年),其足迹遍及全国32州的茶叶产区,经多年的认真考察,写出了《茶经》三卷,《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故后人称奉他为“茶圣”、“茶仙”、“茶神”。……  相似文献   

6.
来看看这些小故事,仔细琢磨,没准能悟出点什么…… 送茶叶的小故事 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新开茶店里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  相似文献   

7.
吴建新 《农业考古》2007,(5):234-235
南海县西樵山,与被称为东樵的罗浮山相对应而得名,是古代广东名山。远古时期它是一个位于西江口的孤岛,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唐宋时代在沿山的冲积地上有南迁聚落从事农作。明清时期此地以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文化传播中心而著称,也是闻名遐迩的茶叶产地。古代岭南的茶叶生产与茶文化从岭北传入。西樵山的茶叶栽培,传说是因唐末诗人曹松寓居于此。乾隆《南海县志》卷14《流寓》记载:“曹松……南游广州,山川胜处必流连累日。尝至南海西樵山,栖迟久之,移植顾渚茶于山中,教山民焙茶。至今樵茶甲于南海。山民以茶为业,鬻茶而举…  相似文献   

8.
明人罗廪的《茶解》云:“煮茶须甘泉”。从唐代至今的茶叶专家、学者在论茶时,差不多都提到了泡茶的“择水”问题。茶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强调了好茶必须用好水来烹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山水中又特别注重了泉水:“其山水拣乳泉石池瀑流者上。……使新泉涓涓然酌之”。他在考察、研究、总结茶叶产地、栽培、采制、器具、煎煮等茶技时,登山涉水,沐雨栉风跑遍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的长江两岸和浙江、陕西、广西部分地区,对所到之处的泉、江水进行煮茶品评。建国后,特别是七十、八十年代,笔者因用党史人…  相似文献   

9.
陈耀铭 《农业考古》2003,(4):202-205
陆羽《茶经》,“一之源”:有人断句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又有人断句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中又看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  相似文献   

10.
客来敬茶的文化现象寻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客来敬茶的文化现象寻觅宜宾市三江茶厂张富森宜宾市茶叶总公司颜泽文四川宜宾刘盛龙(执笔)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以后,“天下盖知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新唐书·陆羽传》)“茶之风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风接千载,悄然动容,茶通万里。”(刘勰《文心...  相似文献   

11.
释茶德──解读茶叶大师庄晚芳之“和廉敬美”云南凤庆茶厂杨明柱和中柔美是茶之诗韵,和顺恬淡是茶之神韵。淡泊清心内存真趣,和平善意当推茶为极首,一档清茶和气顿生,和颜悦色,内涵深邃,人类寿福尽可在茶中寻觅。廉耻礼义是茶之灵魂。廉洁自爱是茶之精髓。性存清廉...  相似文献   

12.
巴蜀茶史三千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蜀茶史三千年四川农业大学李家光巴蜀茶叶利用的起源、发展与演变是祖国茶史的重要部分,历来学界说法有异,有说“发乎神农”,有说“起源商代”,……传统茶史考证多从古史茶假借字“荼,……”着手,很少考虑古地理、古民族、古习俗,以及民族分布与茶树自然分布等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中国茶之起源,源于古代,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之益智健身功能,中国饮茶已有3000余年历史。晋代郭璞注《尔雅》,明确“茶”的含义。进入唐代,伴随着灿烂的盛唐文明,茶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陆羽著成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推荐湖州紫笋茶为贡茶;浙江长兴顾渚山建起贡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茶叶生产是该县特色主导产业之‘,经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俗话说:“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夏秋茶由于温度高、光照强,茶叶内儿茶紊含量高,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含量低,成品茶苫涩味重,香气差,在我县一般只做为茶叶生产中的副产品、下脚料。大批的夏秋茶鲜叶因质差价低,茶农不愿采摘而白白地浪费掉了。调查表明:夏秋茶产量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40%。  相似文献   

15.
酸茶有茶叶的清香味,还有酸甜可口的滋味。长期喝酸茶能够帮助消化,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除我们布朗族爱吃外,还是祀品。但其加工比较麻烦,不如制作一般的茶叶方便。而且酸茶的保存时间较短,一般仅一个月左右,时间长了就会腐烂。酸茶的制作:首先是从茶地中将新鲜茶叶采摘回家,放在铁锅中炒熟,然后装入已准备好的带绿色的新鲜竹筒里,用力塞紧,最后将竹筒封紧,不让漏气,放置1个月左右,便可拿出来象泡一般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祖国,产茶历史已历数千年,茶叶品类之丰富,堪称世界之冠。从古至今,数百种茶叶一直被世界各国所享用。由于茶叶种类、产地、加工方式之不同,茶叶冠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茶叶之名,林林总总,绮丽多姿,妙趣横生。它既是我国广袤土地上名山大川的蕴藉,又洋溢着丰富厚重的人文精神。丰富多彩、美妙绝伦的诸多茶名,和琳琅满目的各地名茶一样,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显示出无穷的魅力。这一切,无疑构成了一片色彩斑斓的奇妙天地,一个昭示中国茶文化丰厚底蕴的窗口。一、鸟嘴雀舌出天成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相似文献   

17.
产于婺源县的“婺绿”茶,以独特的色翠、汤清、香馥、味醇而驰名审外,列为茶中之珍品。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婺绿”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茶叶金奖。1935年纽约出版的威廉·乌克斯所著《茶叶全书》,把“婺绿”誉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  相似文献   

18.
刘金芳  万斌 《农业考古》2004,(2):156-15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兴于唐。”作为享有国饮之称的茶,不仅可消渴解乏,满足人体生理健康之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于是,自古而今,就有了以茶为礼、以茶待客、茶宴茶食茶话会等茶礼茶俗,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其中,评茶与品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茶叶饮用方式,茶之评与品,虽皆为饮茶,然而各自内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建茶史微     
建茶史微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姚月明建茶,建州之茶,占有“建溪官茶天下绝①”之赞誉;宋·周绛《西溪丛语》说:“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历唐宋以降数朝千余年来声誉不绝。明末清切,武夷岩茶(乌龙茶类)脱胎于历史上的建茶,从中演化脱颖而诞生...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想学做茶叶生意,走出一条致富路,但我对茶叶知识了解甚少,请介绍一下识别真假茶叶的有关知识。王南华同志:假茶是利用茶树以外的其他植物芽叶为原料,制成外形类似于干茶的茶叶,或在假茶中掺入真茶,并冒充茶叶销售的。假茶叶中常含有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饮用假茶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消费者应引起注意,以防上当受骗。真假茶无论在外表形态上或内在品质成分上都是有差别的,只要把握住茶叶固有的特征仔细观察分析,假茶是能辨认的。现将鉴别真假茶叶的方法介绍给你,供参考。一、干看干看主要察看干茶色泽和嗅闻干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