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棉铃发育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我校农学系许萱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环境生态因素对棉铃发育的影响——温度、水分与棉铃发育的关系》,于1993年5月14日在陕西省教委主持下通过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温度、水分与棉铃发育的关系,基本上搞清了棉铃各部分的动态发育过程,探索出一些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的科学结论:①温度在20℃以上有利于棉铃发育,19~18℃对棉铃发育已有抑制作用,17℃抑制明显,15℃是棉铃发育趋于停止的临界温度。生产上要取得较高的铃重,棉铃必须在日均温稳定通过15℃的终止期以前至少要有50天的发育时间。②在开花结铃期,土  相似文献   

2.
1.防舍温过低。在冬季和早春,必须控制好兔舍内的温度。一般家兔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低临界温度为5℃。如超过临界温度,能耗加大,饲料利用率降低。一般兔舍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3.
冬春家兔在繁殖时要抓好以下“六防”:一、防舍温过低。在冬季和早春要想实现家兔正常繁殖,必须控制好兔舍内的温度,这是家兔繁殖的根本保证。一般家兔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低临界温度为5℃。如果超过临界温度,能耗加大,饲料利用率降低。实践表明,一般兔舍温度控制在10℃以上,便可实现繁殖。  相似文献   

4.
棉铃发育温光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1 997~ 1 998年各位棉铃发育期内所获温度值和有效辐射量的实际测定值的分析知 ,棉铃发育所需≥ 1 5℃有效积温范围为 534~ 70 0℃ ,有效辐射量范围为 62 0~ 4 0 0 0mmol·dm-2 ·d-1 ,其最佳值分别为 654~ 689℃和 1 2 0 0~ 2 4 65mmol·dm-2 ·d-1 。在温光两个因素中 ,当一个因素 (在棉铃发育所需下限以上 )相对不足时 ,另一个因素可以补偿 ,其补偿值约为 1 7.5mmol·dm-2 d-1 ℃ -1 。补偿后棉铃可以完成发育 ,但铃重和纤维品质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棉纤维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温度降低,棉纤维干物质积累减慢,终值降低,在增长高峰期内干重增加量减少,纤维干重占全铃重百分比值呈现“先降后升”趋势;随温度降低,单粒子纤维干重显著降低,并使每毫米纤维干重出现“负增长”现象。温度对棉纤维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高于棉铃其它组分,14.8℃日温是棉纤维干物质积累停止增长的临界温度。果枝部位对棉纤维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1.控温保暖在冬季要想实现冬繁,必须控制兔舍内的温度,这是冬繁的根本保证.一般家兔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低临界温度为5℃.如果超过临界温度,能耗加大,饲料利用率降低.实践表明,一般兔舍温度控制在10℃以上,便可实现冬繁.  相似文献   

7.
随着养兔利润的看好,农村养兔的农户越来越多。但是,家兔冬繁技术总是跟不上,给养殖户带来一些经济损失。下面就把笔者在养殖实践中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1.防兔舍温度过低。冬季要想实现家兔正常繁殖,必须控制好兔舍内的温度,这是搞好家兔繁殖的根本保证。一般家兔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低临界温度为5℃,  相似文献   

8.
高温对棉铃胚珠数及不孕籽率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温度对棉铃发育的影响,众多的研究表明,温度过高会导致花粉粒败育,结铃率降低,秕子数增加,种子充实程度不够,纤维发育不良,单铃籽棉重减轻,而高温对棉铃胚珠数及不孕籽率的影响却研究得不多。1988年7月份,大气日最高气温持续23天超过35℃,严重影响棉铃发育,利用此气候条件,我们考察了高温与胚珠数及不孕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顶部棉铃发育过程中温度变化对棉铃铃重和品质形成的机理,分析膜下滴灌棉田播种后棉铃铃期发育及品质问题,以及分期播种后棉花顶部棉铃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确定播期及喷施脱叶剂日期,为膜下滴灌棉花确定播期和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在新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以正常温度播种时间为对照、设置3~4个播期,根据不同播期播种,调查棉花铃期,测定棉铃单铃重、棉花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单铃重较其余播种日期高0.79%~11.02%;花铃期提前3~10 d;棉花纤维长度高1.05%~3.86%、比强度高2.00%~9.49%、整齐度高0.59%~2.03%、马克隆值高0.41%~13.76%。【结论】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在23.70~23.86℃的日均温条件下,花铃期提前,棉花顶部铃铃期发育时间缩短,且单铃重较大,棉花纤维品质较高。其中,日均气温对棉花单铃重和纤维品质影响最大,可最为衡量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的重要指标。4月29日(晚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由于最低温度的影响导致铃期缩短,棉花纤维发育受到影响,不利于高强纤维和高质量棉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核不育性品种贵引AB的纯合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B.napus)细胞核不育系贵引AB育性转换不育株为材料,用分期播种和人工定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环境敏感类型、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敏感时期。[结果]贵引AB群体由可育变为半不育的临界温度是20.00℃,而由半不育变为不育的临界温度是16.00℃。但是,贵引AB不育株还是一个分离群体,其个体间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尚有差异。贵引AB不育株系186-1的10个单株由不育变为半不育的温度变化在15~20℃,而由半不育变为可育的温度则多数为23.00℃,少数为22.00℃,个别为18.00℃。贵引AB不育株育性变换的温度敏感期多数为开花前1 d,少数为开花前2 d。[结论]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特性明显,温度是控制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高温有利于其雄性发育,低温不利于其雄性发育,光照对其育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对叶尔羌高原鳅热耐受性特征的影响,在水温分别为10、20、30℃的条件下,对叶尔羌高原鳅进行2~4周的驯化,以1℃/h的变温速率连续观测试验鱼的耐受温度.结果表明:各驯化温度下的最高临界温度(CTmax)、最高致死温度(LTmax)分别为35.0、36.0、36.5℃和37.4、38.0、38.5℃,最低临界温度(CTmin)和最低致死温度(LTmin)分别为;6.7、7.0,7.5℃和0.3、0.5、1.0℃.随着驯化温度的提高,致死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也提高,即耐高温的能力增强,耐低温的能力减弱.经计算,叶尔羌高原鳅在各驯化温度下的温度耐受幅分别为28.3、29.0、29.0℃;在10℃~20℃的驯化温度范围内高、低温驯化反应率分别为0.10和0.05,而在20℃~30℃驯化温度范围内高、低温驯化反应率分别为0.03和0.05;热耐受区域面积为576.5℃;表明叶尔羌高原鳅的热耐受性明显有赖于驯化温度.  相似文献   

12.
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温度.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幼苗生长的最低临界温度15℃,生育适温:白天22℃~27℃,夜晚15℃~20℃为好,26℃以上坐果率下降,低于10℃不能开花,地温以17℃~24℃为好,高于30℃或低于17℃,对根系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3.
在10组温度组合条件下研究烟蚜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生殖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第一代若虫期从8℃下的32.54d到26℃下的5.43d。28℃以上,发育受到高温的抑制作用,发育速率降低,28℃、30℃和32℃下若蚜的发育历期依次为6.24、6.68、7.19d。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得出烟蚜全代最低发育起点温度为4.86℃,其中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分别为5.15℃、3.67℃;并通过非线性回归迭代,得出全代最高发育上限温度为28.47℃,其中若虫和成虫分别为28.05℃、27.17℃;有效积温为142.86日度,其中若虫和成虫分别为121.95、22.32日度。温度在8~30℃变化时,若虫期的存活率为34.76%~72.92%,32℃存活率降至22.50%。成虫的平均寿命从8℃下的23.42d到32℃时的9.57d。平均生殖率26℃最高为34.56头/雌,32℃最低为13.71头/雌。对确定烟蚜迁飞规律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作者从1984年起在新疆棉区进行气温和棉铃发育关系的研究,在分析试验结果中发现9月降温对棉铃发育的影响甚大,认为有必要对降温过程作深入了解。后来得到新疆气象局资料室提供的石河子等地1956—1965年8月至10月各年的逐日逐时气温的自动记录数据(校正值),遂结合棉铃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按照一日中≥15℃和≥20℃的时数、白天平均气温及夜温三个因子,整理气温资料,求出三因子10年平均的旬平均值,同时整理田间试验年份相同时段的逐日逐时气温记录,求出该年三因子的旬平均值,再结合田间试验和棉纤维物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翁玲  陈宇 《北京农业》2012,(18):160-161
对赤水市大棚小气候特征与石斛生长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春末至秋初,棚内气温达到石斛生长适宜温度,冬季气温满足石斛冬眠需要;夏季棚内最高气温超出石斛生长的最高临界温度4.0~7.0℃,春秋两季棚内最高气温上限也达到石斛生长的最高临界温度,但最低气温均高于石斛生长的最低临界温度。对不利于大棚石斛生产的气象条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合理化的小气候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棉铃发育的适宜气温为25—30℃,超过33℃对幼铃的生长发育不利,低于20℃会延长铃期,推迟吐絮,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棉田喷施噻苯隆可刺激棉花加快成熟吐絮,促进棉叶脱落并催枯。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佳温度,设置19、22、25、28℃4个温度,观察各温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记录不同温度下胚胎和幼体阶段的成活率、发育速率、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及幼体发育速率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19~28℃)范围内,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9℃和28℃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622.67±6.02) h和(349.67±4.63) h;胚胎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2℃时孵化率最高,为91.03%±2.97%,28℃时孵化率最低,仅为40.53%±4.97%;幼体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9℃和28℃条件下幼体阶段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304.00±10.73) h和(194.00±9.03) h;幼体成活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温22℃时,成活率最高(94.37%±1.60%),水温28℃时,成活率最低(82.67%±1.51%)。采用Sanderson-Pearis公式,计算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分别为7.32、3.29℃。根据所建立的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依赖性发育模型推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06和22.78℃。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过程中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设置为22~25℃。  相似文献   

18.
<正>鸡种蛋的保存条件、时间等对种蛋品质有很大影响,而种蛋品质与孵化的成败密切相关。1温度适宜蛋产出母体外,胚胎发育暂时停止;当外界温度达到或超过鸡胚胎发育的临界温度(也称生理零度),即23.9℃,胚胎又重新开始发育;但胚胎的这种发育是不完全和不稳定的,易造成头照死胚的大量增加。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为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叶尔羌高原鳅人工饲养的成活率,对其年龄、摄食、繁殖习性、适应温度和窒息点及应激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喜栖黑暗,适夜间活动觅食;生长缓慢;生存的最低临界温度为5℃,最高临界温度为33℃,适宜水温在20±1℃;易受惊吓,宜养于无外界干扰流动的水体中,有弱趋光性;溶氧低于2 mg.L-1时活动不正常,当水体温度在20℃时,叶尔羌高原鳅的窒息点为1.18 mg.L-1;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性比有所不同,属分批产卵型,成熟个体大小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21℃、24℃、27℃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24℃、27℃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