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诱变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育种技术。文中简要介绍了太空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太空诱变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国内外植物太空诱变育种的进展, 总结分析了太空诱变在林木育种中的探索、现状和问题,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文萃     
人造地球计划 美国加州太空岛集团正在推行一项太空旅行计划,打算在5年之后用12个航天飞机加上废弃的燃料箱连接成轮状的太空站,并将其装修为豪华的“太空旅馆”,置于太空轨道上运转。据说,这种“太空旅馆”可以容纳350名客人和50名服务员居住。  相似文献   

3.
天地两重忧     
天忧日积月累的“太空垃圾”。如今的太空,已经“星满为患”。各国发射人造卫星,每次都有火箭残骸等碎块变成太空垃圾而飞驰于宇宙空间。即使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碎片,也会像一颗流弹,给运行于太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太空诱变对湿地松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影响,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经太空诱变的湿地松种子为材料,与未经太空诱变的种子进行了播种育苗对比,结果表明:太空诱变使湿地松种子发芽速度变慢,经太空诱变湿地松种子的发芽时间比对照长20d,日均发芽数量比对照少6粒。在同种管理及条件下,经太空诱变和对照湿地松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1.0%和77.8%,发芽势分别为47.7%和74.0%,出苗率分别为44.7%和59.6%,成苗率分别为87.6%和76.6%,经太空诱变湿地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分别比对照低26.8%、26.3%和14.9%,但其成苗率比对照高11%。太空诱变对7个月的播种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暂时没有显著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5.
所谓卫星太空育种,是把作物种子放在返回式卫星舱内,随看卫星在太空中6行一段时间,当卫星返回地面后,再把这类种子进行选育种植,这种过程被称之为卫星太空育种。据上海植物研究所介绍,他们通过卫星太空育种而得到的“植申一号”小麦,这种小麦具有抗赤霉病、高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且带有鲜明的遗传标记。又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有关人士介绍,他们用春小麦纯系种子进行卫星太空运行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提高2%~6%,出苗率提高8.5%左右,产量提高26.1%。另外还有诸如报道一棵“太空玉米”结7个穗,一根“太空藕”,其长度达1.…  相似文献   

6.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取农作物丰产、高效的先决条件。多年来,科学家们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在不懈地努力着。自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后,太空育种成了科学家们研究的新领域。1980年,美国科学家将西红柿种子作太空搭载试验,种植后增产30%—60%,表现出了异常优势,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我国的太空育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1987年到1996年,我国共有8颗卫星搭载了植物种子上了太空,获得了许多变异品  相似文献   

7.
从太空中看,71%的表面被海洋覆盖的地球如一颗璀璨的蓝宝石,在浩瀚、荒凉的太空世界显得格外美丽。但是,人类对海洋探测的深度与太空探测的高度相比却很不对称。迄今为止,人类潜水在借助氧气瓶的情况下也很难达到100米水深,即使潜水艇也仅可以到达几百米的深处,而无人水下探测器最多也只能到达万米水深。因此可以说,下海比登天还难!  相似文献   

8.
你见过一个能炒一盘菜的巨型青椒吗?你尝过长一米、重3斤的特大黄瓜吗?你听说过一亩地能产一吨的优质稻谷吗?这些农作物并非神话而是事实,它们的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经过太空之旅后而变得神奇无比。到太空中去培育更多更好的良种成为人类的新幻想。空间育种和空间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这一幻想奠定了基础。我国空间育种赢得赞誉在太空物体的重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状态,生物极易发生遗传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十分有利。太空中还剥去了大气层的“外衣”,太阳光辐射比地面强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  相似文献   

9.
卫星搭载华山松、白皮松种子苗木培育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4年甘肃省林业厅组织搭载我国第20颗返回式卫星的华山松、白皮松种子为试材,开展苗木培育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初步认为,经过太空诱变处理的华山松形态与对照无差异、白皮松种子颜色变浅;太空华山松种子较对照发芽早、播种早,但出苗时间无差异;太空白皮松种子较对照发芽晚、播种也晚,但出苗时间差异不明显。华山松太空种子苗在1年生时,苗高、地径比对照分别大12.27%、29.41%,2年生时,苗高、地径依然比对照大9.86%、28.24%;最突出单株的苗高、地径分别为9.3 cm、0.41 cm,比对照平均值大50.00%、13.89%。白皮松太空种子苗在1年生时,苗高、地径不如对照,但在2年生时,苗高、地径比对照大6.55%、25.00%;最突出单株的苗高、地径分别为10.6 cm、0.54 cm,比对照平均值大46.61%、63.64%。  相似文献   

10.
1月13日,乘“神八”旅行397个小时的岳阳林纸“太空松树种子”落户岳阳林纸君山林业科研所,在今春就能长出嫩芽。这是神舟系列飞船首次搭载湿地松、马尾松种子到太空。搭载在“神八”上的种子要闯过“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完全失重,  相似文献   

11.
苏联科学家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试验,太空已长出绿草鲜花和蔬菜,昔日荒漠的宇宙已出现一块块‘绿洲’一九七八年,苏联的两名宇航员在‘礼炮—6’号轨道上品尝了他们在太空亲手载种的洋葱头,翌年‘礼炮—6’号上培育的郁金花又开  相似文献   

12.
网状太空垃圾回收器太空垃圾指的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无用的人造物体,这种高速运行物体很容易给正在运行的卫星和飞船造成危险,而由于其数量庞大,分布又无规律,如何回收和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日本宇宙航空开发研究机构(JAXA)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网状的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展开世界地图,我们一眼就能看到人类生存的家园百分之七十的面积为蓝色的海洋;乘宇宙飞船到太空遨游的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所有光体中,惟有地球表面能够朦胧显现出一层蓝色。就是这蓝色,不仅创造了她自身的壮美,而且创造了万千生命,创造了她自身的永恒。但是...  相似文献   

14.
林木种子要上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权威人士获悉,我国首颗“种子卫星”将首次搭载林木种子,搭载重量将多达 10公斤!目前,林木选种及前期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造林专家罗菊春教授认为,林木太空育种要研究三大问题;林木太空育种必须注意优选树种、精心采种;杉木、油松、马尾松、落叶松等树种有可能成为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太空诱变油茶M1代的光合生理特性,笔者对油茶苗苗高、地径等生长发育指标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率等光合日变化参数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空诱变油茶M1代的苗高和地径都得到提高,且地径增长达到显著水平;太空诱变油茶M1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在上午11:00时达到首峰,为10.83 mol/m2·s,下午13:00时出现次峰,为6.40 mol/m2·s;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刚好完全相反;蒸腾速率日变化与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趋势完全一致;水分利用率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6.
对思茅松太空诱变种、同批未诱变种、商品种、杂交种苗期生长节律进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苗期的苗高、地径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太空诱变种和同批未诱变种苗高生长表现较商品种、杂交种要好;杂交种地径生长始终表现出较大优势;商品种苗高、地径均低于其他。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湖南林业》2005,(12):24-25
湖南林业全国领跑,人类探索太空之最,中国最美旅游溶洞——黄龙洞入选,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故宫十六大镇宫之宝  相似文献   

18.
以"实践十号"搭载的紫色马铃薯种子为试材,以地面种子为对照,进行诱变种子发芽试验和幼苗鉴定筛选试验,利用生物统计方法初步研究紫色马铃薯种子太空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经太空诱变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成苗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幼苗的植株矮化、生长较迟缓,而茎粗则增加,变异株在茎和叶片的颜色方面黄化或加深。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增强,且增强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李嘉 《技术与市场》2010,(7):133-133
太空桔柚是从国外引进的高科技柑桔新品种,是利用脐橙、柚子、蜜桔的细胞汁,通过太空人造卫星高空细胞核裂变合成产生的变异杂交品种,集三种果树的高产、高值、香甜可口的优势于一体,树势强健,枝梢紧凑,叶片椭圆形,早果丰产,果实11月底成熟,最大单果重510克,外观似橙子,果皮红黄色,光滑亮丽,易剥离。果肉红黄色,柔软多汁,细嫩化渣,含糖量12%~13.8%,浓甜不酸,香气袭人,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汽车油耗25年没降;全球老虎野外栖息地缩小四成;科学家尝试用微生物分解太空生活垃圾;过量女性荷尔蒙污染英河流;每日全球海滩垃圾3700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