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华北石质山区不同郁闭度条件下野生黄连木5年生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摩尔分数、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响应和CO2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幼苗叶片在不同郁闭度下的光响应过程基本相似,净光合速率都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升高而增加,到达光饱和点后逐渐平缓.郁闭度0条件下,黄连木有较高的光...  相似文献   

2.
以杂交大豆品种杂交豆2号和杂交豆5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的生育期变化呈单峰曲线,从V4期到R4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呈增加变化,R4期最高,然后逐渐降低,R7期最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呈现出随着杂交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在V4期最高,R7期最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生育期变化表现为V4、R7时期较高,R2、R4和R6时期偏低的变化。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呈现出随着杂交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的趋势,在V4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低,R7期最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酸雨实验,研究酸雨胁迫(pH2.5、3.0、35、4.0、4.5)对台湾桤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雨酸度的降低,台湾桤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上升趋势。pH2.5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最低点,比对照(CK)降低28.6%;pH4.5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比CK高10.2%;pH2.5时,叶片的蒸腾速率达最低点,比cK降低59.5%,而pH3.0、3.5、4.0、4.5分别比CK降低57.4%、53.1%、50.1%和34.7%。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持续,台湾桤木叶片净光合速率先降低后升高,蒸腾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气孔导度先降低后升高;胞间CO2浓度前期降低,9月达最低,其后又升高;气孔限制值先升高后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适合苏北地区环境条件的北美海棠品种,以5个北美海棠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结果表明:5个北美海棠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都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反;红宝石、雪球和道格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型,王族和亚当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型;红宝石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高于其它4个品种,而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低于其它4个品种;道格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高于其它4个品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低于其它4个品种。王族和亚当在下午16点至18点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气孔限制值也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从该研究结果看,红宝石的耐涝性较强,道格的耐旱性较强,王族和亚当耐弱光能力较强,而雪球综合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梭梭幼苗光合作用对风沙流胁迫的响应规律,从光合生理角度揭示风沙流对梭梭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盆栽梭梭幼苗为研究对象,在风洞模拟不同强度的风沙流胁迫条件(5,11和17m/s,持续吹袭20min),于胁迫后1h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梭梭同化枝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计算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并分析上述参数对风沙流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随着风沙流胁迫强度的逐渐增大,梭梭幼苗同化枝的净光合速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较轻程度的风沙流胁迫可引起梭梭幼苗净光合速率升高,水分利用效率略微下降,由气孔因素占主导地位.随着风沙流胁迫程度的增大,梭梭幼苗的光合器官受到损伤,非气孔因素的作用逐渐增强,引起梭梭幼苗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6.
红松光合特性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取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01液化CO2钢瓶提供不同的CO2浓度(400、600、800 μmol·nol-1)测定红松光合特性,同时对净光合速率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3种CO2浓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表现出单峰曲线的日变化格局,随CO2浓度增大,净光合速率增大且差异显著,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并随CO2浓度增大而减小;蒸腾速率基本呈减小趋势,且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格局有所不同,且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在不同CO2浓度处理下,对于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所变化,在对照试验中,蒸腾速率是主要因子;在其他(600、800 μmol·mo1-1)两个处理中,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7.
栓皮栎对CO2增长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 5 0年生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叶片的活体测定 ,研究了CO2 浓度增长对栓皮栎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结果如下 :CO2 浓度为 80 0 μmolCO2 ·mol- 1 时栓皮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比在正常大气CO2 条件下提高 42 .5 3 % ,同时光补偿点降低 ,光饱和点提高 ,光量子效率提高 ;CO2 浓度为 80 0 μmolCO2 ·mol- 1 时 ,栓皮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 ,而CO2 浓度为40 0 μmolCO2 mol- 1 时 ,净光合作用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CO2 浓度倍增 ,栓皮栎叶片的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和暗呼吸速率降低 ,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栓皮栎叶片对CO2 增长的反应 ,对其生长是有利的 ,对全球CO2 浓度增长起到反馈调节作用 .  相似文献   

8.
以7年生的红早酥梨为试材,研究不施肥(N0P0K0)、缺氮(N0PK)、缺磷(NP0K)、缺钾(NPK0)和氮磷钾全施(NPK)的5个施肥处理对红早酥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氮肥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大,磷肥对叶片蒸腾速率、饱和水汽压差影响较大,钾肥对胞间CO2浓度影响较大;氮磷钾全施与不施肥相比,叶片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大了87.76%、69.95%、104.81%、78.68%和57.14%;缺钾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明显;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果径均存在正相关性,胞间CO2浓度与果实果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土壤干旱胁迫对臭椿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设置4种土壤含水量水平,即严重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适宜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2.5%、25%、50%和75%),研究臭椿幼苗在土壤干旱胁迫下的生长与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田间干旱胁迫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持续,幼苗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量、脯氨酸质量分数等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瞬间水分利用效率等减小。不同处理间臭椿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瞬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臭椿幼苗能忍耐中度以下的土壤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0.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模拟光照条件下,通过对冬小麦叶片生理指标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测定,研究了小麦的生理指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蒸腾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且不同生育期两者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拔节期环境因子对生理指标的影响要比灌浆期明显的多.光合有效辐射和CO2浓度是对净光合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影响最强烈的环境因子.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温湿度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在逐渐增大,对胞间CO2浓度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其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灌浆期日平均WUE比拔节期低30.5%.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三者之间极显著相关,叶片温度与气孔导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梁少民  李春发  张小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11-6612,6626
[目的]为提高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泥鳅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对生态孵化模式与传统人工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成活率和畸形率以及亲本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比传统孵化方式高32.60%,差异极显著。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幼苗成活率比传统孵化模式高22.32%。传统孵化模式和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幼苗的畸形率分别为26.50%和24.14%,差异不明显。传统孵化模式与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雌性亲本的死亡率分别为89.72%和5.91%。[结论]采用生态孵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泥鳅的孵化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减少亲本死亡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符合泥鳅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发展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8批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孵化生产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对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4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个指标两两间均呈较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进行毒理学研究。[方法]以昆明种小白鼠和Wistar大白鼠为试验动物,用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样品液对其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处理,以腹腔注射40 mg/kg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不注射菌丝体样品液为阴性对照,研究该菌丝体对试验动物的急性经口毒性及对动物微核率和精子畸变率的影响。[结果]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对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10g/kg;该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不同剂量处理组小白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精子畸变率及大白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生化指标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试验动物的脏器均未见与试验因素有关的病变。[结论]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对大、小白鼠未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鸵鸟屠宰性能测定及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解剖两只14月龄的雄性鸵鸟,可知其屠宰率煤8.28%-71.64%,产肉率为38.25%-38.98%,瘦肉率53.39%-57.04%。另外对鸵鸟肌肉的分布、相关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摄食、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对平均始重(6.42±1.09)g的虎龙斑(Hulong grouper)进行不同频率的投喂,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摄食率、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投喂频率对虎龙斑存活的影响较大,投喂频率对虎龙斑的摄食率(Feeding rate,FR)和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末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虎龙斑的科学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结果的属性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的结果是真光合作用还是净光合作用的问题,从测定过程上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对该法直接测定的结果是真光合速率,而不是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7.
叶片数量对欧李嫩枝扦插成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欧李带叶嫩枝扦插繁殖机理,以促进欧李扦插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欧李4号品种为试材,在嫩枝插奈上设不同数量的完整叶片以及同数量的半叶处理,研究不同留叶量的欧李插条生根、萌芽及生长情况。[结果]试验得出,欧李无叶嫩枝插条不生根。在插条留1~3片叶的情况下,随着叶片数量的增加,生根率、萌芽率、成活率和新根数量在增加;其中,留半叶3片的生根率、成活率最高,3片叶的萌芽率最高。扦插后10~13d萌芽速率最快,在13~17d时萌芽速率减缓,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插条的叶片数量对后期新梢的生长影响较小。[结论]欧李嫩枝扦插应留有一定数量的叶片,以保证插条的生根和萌芽;并在合适的留叶数量时,选择半叶处理比全叶处理能减少水分损失,从而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了解校园生态系统中行道树的生态效应,为校园绿化提供理论指导。以延安大学校园内两种行道树为研究对象,以该校先锋广场水泥地为对照,定点定时地观测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湿度,分析比较行道树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与裸露的广场相比,3条道路的行道树均有明显地降低光强、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的功效,平均遮光率、降温率和增湿率分别为80.2%、21.2%和37.6%。两种树木中以国槐的生态效应最佳,油松次之。这主要与树种的长势及冠幅等有关。因此,应该加强行道树的绿化和管护工作,使有限的校园绿地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用浸水法对2个品种(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桤木人工林枯落物贮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桤木林下枯落物贮量(7.86t/hm^2)大于台湾桤木(7.35t/hm^2);②四川桤木比台湾桤木不论在总持水量还是在各层持水量上都要大;③枯落物持水率在不同浸泡时间段内为四川桤木半分解层〉台湾桤木半分解层〉台湾桤木未分解层〉四川桤木未分解层;④2个桤木品种的2个分解层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符合W=at-b;⑤四川桤木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好于台湾桤木。  相似文献   

20.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摄食和代谢与盐度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盐度(S)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FR)、摄食率(IR)、吸收率(AE)、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盐度6~27范围内,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摄食率的影响都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滤水率与摄食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13时最大,分别为5.93 L/g.h和38.26×106cell/g.h;盐度对吸收率的影响不显著,吸收率为74.77%~78.41%。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与排氨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20时最大,分别为1.76 mg/g.h和0.11 mg/g.h;盐度对O∶N比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盐度下O∶N平均值为17.89,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香港巨牡蛎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港巨牡蛎的摄食和代谢活动在盐度13~20之间处于较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