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上游,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森林植被稀少,从而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日趋严重,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物种生存条件恶化,这不仅给该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而且严重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给青海的生态要省带来了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青海省应从本省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把大搞造林种草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生外来植物水盾草(Cabomba carolimana)入侵沉水植物群落的不同种群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选择了其扩散区域内的24个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测定了群落中13个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多物种间总体关联性及成对物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①水盾草入侵沉水植物群落13个种群中,水盾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次之.②水盾草与金鱼藻、黑藻、苦草和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间生态位重叠较大,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小.③水盾草和金鱼藻、苦草、黑藻之间具有一定的正联结,而与其他物种间的联结性不显著,基本上趋于独立出现.由此可见,水盾草在中国急剧扩散,对常见的乡土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下降,应加强防控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以及在耕作过程中不注重对土地的生态保护,导致土质恶化,耕地地力下降,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切实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岚 《云南农业科技》2012,(Z1):226-227
1外来入侵生物1.1外来入侵生物的定义外来入侵生物是指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生归化种群,其种群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不良后果的现象。1.2外来入侵生物的入侵途径(1)物种引进。为了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的需要,人为引进优良动植物品种,但由于对引进物种缺乏从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高度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2)进口贸易和入境旅游、边境农贸产品的走私。人口流动和物资的交流可以充当入侵生物的媒介,无意间将外来生物从原生地带到别的地区。此外,走私农贸产品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检疫,会带入  相似文献   

5.
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云南天然林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解决云南省天然林面积锐减和质量下降、森林物种分布区逐渐萎缩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明显衰减、区域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作者通过对云南天然林进行森林景观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分类,展示了云南天然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与景观分布格局;并从高度重视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天然林的监测、评价、预测、预警、保护、管理、重建和健康调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 ,云南天然林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资源 .为解决云南省天然林面积锐减和质量下降、森林物种分布区逐渐萎缩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明显衰减、区域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 ,作者通过对云南天然林进行森林景观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分类 ,展示了云南天然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与景观分布格局 ;并从高度重视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 ,提出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 .其中包括天然林的监测、评价、预测、预警、保护、管理、重建和健康调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面临的生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夏秋季高温时茶园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茶园害虫天敌数量,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做到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实现亚热带丘山区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现场调研和样品测试,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丘陵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高温和强光直射、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试验表明,夏秋季高温时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环境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即在茶园种植一定数量的高大乔木并覆盖稻草或者间种三叶草,建立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复合茶园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有效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可做到少使用农药,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实现长江流域丘陵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生态形式依然严峻,总体上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是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抑制、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下降、自然生态系统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日益减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旱涝、赤潮、沙尘暴、次生地质灾害等频繁发生,危害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0.
生态贫困是指某一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超过其承载能力,造成不能满足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们的衣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和难以维持再生产的贫困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的贫困。通过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及贫困原因的介绍,提出了改善生态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