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时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803、大肠杆菌C8381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1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时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1C为0.14mg/ml生药浓度,MBC为0.27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时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70mg/ml生药浓度,MBC为2.70mg/ml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野生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d.)Beauv)总黄酮与总酚酸最佳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本试验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探索萃取温度、循环次数、加热时间及萃取压力对火绒草总黄酮、总酚酸提取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确定了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使用70%乙醇提取火绒草中总黄酮时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93℃,循环次数3次,加热时间20 min,萃取压力102 bar,提取含量为(45.45±0.36) mg·g-1;总酚酸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90℃,循环次数3次,加热时间19 min,萃取压力97 bar,提取含量为(23.52±0.34) mg·g-1。火绒草总黄酮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为0.012 mg·mL-1和0.356 mg·mL-1,具有一定的还原力。本研究可为火绒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加工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详实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原植物香芸火绒草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获得了温度45℃、压力18MPa为其相对较佳提取条件,提取产物为黄绿色浸膏,得率为0.87%。将该浸膏精制成净油,其得率为60.2%。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净油分析,鉴定出其中的15种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邻苯二甲酸异辛酯、高良姜素黄烷酮、α-甜没药萜醇、橙花叔醇、胡萝卜醇、棕榈酸等。通过对香芸火绒草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高原特有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原植物香芸火绒草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获得了温度45℃、压力18MPa为其相对较佳提取条件,提取产物为黄绿色浸膏,得率为0.87%。将该浸膏精制成净油,其得率为60.2%。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净油分析,鉴定出其中的15种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邻苯二甲酸异辛酯、高良姜素黄烷酮、α-甜没药萜醇、橙花叔醇、胡萝卜醇、棕榈酸等。通过对香芸火绒草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高原特有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针对火绒草3种水溶性组分(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水溶部分),每种试验药物分为大剂量组(1g/ml)和小剂量组(0.5g/ml),每组12只小鼠,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差异,计算小鼠耳廓伊文氏蓝染料渗出的抑制率,探讨试验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和耳增重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除了水煎液小剂量组外,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P<0.01)或极显著意义(P<0.001),说明3种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药物对小鼠耳廓伊文氏蓝染料渗出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且抑制率均在88%以上,显示了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膨化艾草秸秆对湖羊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3月龄、体重(25.27±0.57)kg的健康湖羊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艾草秸秆组用16%艾草秸秆替代基础饲粮中16%干花生秧饲粮、膨化艾草秸秆组用40%膨化艾草秸秆替代基础饲粮中16%干花生秧饲粮和24%膨化玉米粉。预试期15 d,正试期56 d,在第42天每组选取6只体重相近的公湖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4 d。结果表明:艾草秸秆组和膨化艾草秸秆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艾草秸秆组相比,膨化艾草秸秆组脂肪表观消化率只提高了14.43%(P<0.05);与对照组相比,艾草秸秆组和膨化艾草秸秆组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了5.30%(P<0.05)、5.95%(P<0.05),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了16.75%(P>0.05)、19.51%(P<0.05),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13%(P<0.05)、6.47%(P<0.05),3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7.
艾草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其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称其为“草医”。对艾草的理化性质、提取方法、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和应用进行国内外文献研究总结。艾草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和糖类,具有抑菌、抗虫、抗氧化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开发出了具有抑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的产品。基于目前的文献研究,提出仍需深入研究艾草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艾草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艾草的安全性评价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该综述以期为艾草的药理机制研究和提高艾草的应用价值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和纤维素酶发酵对艾草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研究其适宜发酵时间。以全株艾草粉(70%)和混合饲料(30%,由80%的玉米、10%的麸皮和10%的葡萄糖组成)为发酵底物,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分为4个组,其中对照组不添加其他物质,复合益生菌组添加1%复合益生菌(含干酪乳杆菌1.0×10^6 CFU/mL、产朊假丝酵母菌1.0×10^8 CFU/mL和枯草芽孢杆菌1.0×10^6 CFU/mL),纤维素酶组添加1%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为130 FPU/g),菌酶联合组同时添加1%复合益生菌和1%纤维素酶,每个组设3个重复。将发酵底物混合均匀后,按照固体∶蒸馏水=5∶3(质量比)的比例添加蒸馏水,高压灭菌后进行发酵,发酵时长为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复合益生菌除显著降低了艾草中半纤维素的含量(P<0.05)外,对其他各项纤维成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单独添加复合益生菌、纤维素酶以及二者联合添加显著降低了艾草中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的含量(P<0.05);单独添加纤维素酶以及与复合益生菌联合添加均显著提高了艾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P<0.05),且菌酶联合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与菌酶联合组艾草的pH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菌酶联合组艾草中总黄酮和多酚含量显著升高(P<0.05)。3)纤维素酶组和菌酶联合组艾草表面微观结构显示凹凸不平,出现了大面积的破碎。4)菌酶联合组发酵第4天时,艾草中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菌的活菌数以及总黄酮和多酚含量均处在较高水平,其中产朊假丝酵母活菌数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发酵时间(P<0.05)。由此得出,复合益生菌与纤维素酶联合添加显著降低艾草的pH,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改善了艾草的微观结构。复合益生菌和纤维素酶联合添加时艾草的适宜发酵时间为4 d。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研究育肥期肉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青贮艾草对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15月龄平均体重为(326±22)kg的肉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分为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两个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水稻秸秆,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补充5%、10%和15%的青贮艾草,两个阶段精料补充料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脂肪酸组成及主要脂肪酸含量相近。结果 :精料摄入量随日粮青贮艾草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效应(P <0.05);随着日粮艾草添加水平的升高,肉牛末重和平均日增重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效应(P <0.05),而料比线性降低(P <0.05)。牛的屠体重、眼肌面积和大理石纹评分随日粮青贮艾草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效应(P <0.05),而背膘厚度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降低(P <0.05)。眼肌C18:0、C18:1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 <0.05),亚麻油酸、C18:3、C20:4、C22:0和C24:1脂肪酸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 <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增加(P <0.05)。结论 :日粮青贮艾草添加水平对肉牛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二次曲线效应,但高水平青贮艾草降低了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肉牛育肥期日粮中适宜的青贮艾草添加水平为1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国审高丹草品种乐食(Sorghum×Sudangrass cv.Leshi)为对照材料,对引进品种冀草4号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 cv.Jicao No.4)在渝西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冀草4号适宜在重庆荣昌试验点生长,生育期为155 d,较乐食(CK):130 d晚25 d,持久性更好,未见有严重病虫害。冀草4号在垂直高度、分蘖数、叶长、叶宽4个形态学指标上均极显著(P<0.01)优于乐食(CK);在相对高度、干鲜比、茎叶比3个指标上也均显著(P<0.05)优于乐食(CK)。尤其是在鲜(干)草产量表现上,冀草4号极显著(P<0.01)高于乐食(CK)。其中,冀草4号年平均鲜草产量达96 045kg·hm-2,较乐食(49 025kg·hm-2)高47 020kg·hm-2,平均干草产量(29 102kg·hm-2)比乐食(CK)高16 454kg·hm-2。综上所述,冀草4号在重庆荣昌试验点长势较好,生育期较乐食(CK)晚,可利用时间较长,表现出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具有作为一种优质高产牧草品种进行种植和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A.N.Z.A.A.S.     
  相似文献   

12.
A.N.Z.A.A.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A.N.Z.A.A.S.     
  相似文献   

17.
Extract

The many friends of Peter Flodin were shocked to hear of his sudden death ad the age of forty just two days before Christmas, 1957. He died after only a few minutes' illness whilst on a farm in the Hutt Valley.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