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优质羊肉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羊生产过程中,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便是蓝舌病。羊蓝舌病的发生主要由蓝舌病毒引起,该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发生,此类疾病对反刍动物造成巨大的危害,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降低了畜牧生产效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蓝舌病列为A类动物疾病,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已将该疾病规划为一类疾病。羊蓝舌病是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类急性传染病,在羊生产上发病率较高,病羊临床体温明显升高,妊娠母羊发育不良,幼羊死亡率高,该病还呈明显季节性,在夏季和秋季发生量最多,因此,必须合理认识该病。本文主要从蓝舌病在羊生产上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综合预防治疗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养羊业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牛蓝舌病是牛感染蓝舌病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反刍动物感染率较高,发病后会出现高热,口腔和舌黏膜溃疡,流涎,鼻流脓性黏液,蹄冠蹄叶炎等症状,主要发生在高热夏季和早秋,可通过伊蚊、库蠓叮咬进行病毒感染,危害性较大.本文对牛蓝舌病的症状、诊断、防治进行分析,为有效防治牛蓝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磊 《油气储运》2011,(30):19-20
对羊只威胁较大的疫病主要有蓝舌病、口蹄疫、绵羊和山羊痘、羔羊痢疾、炭疽、布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羊巴氏杆菌病等。一、发生传染病时的注意事项及时发现病羊羊发病一般症状不太明显,要注意观察,凡发现羊只突然死亡,或几只羊同时出现一种症状,或者病羊慢慢多起来,应怀疑羊只患传染病,及时将病羊隔离起来,同时请兽医前来诊断。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某羊场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口疮混合感染的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情况和发病症状进行调查记录;对死亡的羊只进行解剖;无菌采集病羊肺脏组织后,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绵羊支原体PCR以及羊口疮病毒PCR的方法进行实验室病原诊断。结果表明:死亡羊只嘴角结痂、口腔糜烂,胸膜与心包膜、胸膜发生粘连,肺实质发生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具有典型的羊口疮和胸膜肺炎的特征;绵羊支原体、羊口疮病毒和曼氏杆菌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小反刍兽疫和口蹄疫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该病例最终诊断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羊口疮病毒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混合感染。本研究通过对绵羊支原体肺炎、羊口疮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介绍,可为今后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蓝舌病病毒 (BTV)属呼肠病毒科的环状病毒属 ,主要引起反刍动物发病。本病是国际流行病学会命名的 1 5种 A类动物流行病之一 [1] 。因此本病是全世界有关国家特别关注的疾病。蓝舌病最早发生于南非 (在 1 9世纪后期美利奴羊引入南非后 ,出现致死蓝舌病 ) ,进入本世纪后 ,在几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 ,本病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生或查出病毒。已有的记载是 :埃及 (1 90 7)、肯尼亚 (1 90 9)、西非 (1 92 7) ,塞浦路斯、巴勒斯坦、土耳其、叙利亚 (1 943~ 1 949) ,美国 (40年代后期 ) ,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1 956) ,巴基斯坦 (1 958) ,印度 (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发病羊进行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PCR检测,最终确诊为山羊痘病毒。同时针对该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等提出了有效的防制措施,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岑琼英 《农技服务》2011,28(9):1334+1336-1334,1336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黏膜形成丘疹、脓胞、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介绍了山羊传染性脓疤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烂舌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传染媒介是伊蚊和库蚊。牛、羊被叮咬易感染发病。黄秉政  相似文献   

9.
蓝舌病是一种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以消瘦、发热、口腔、鼻腔及消化道黏膜等出现严重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的反刍动物传染病.主要危害绵羊,可导致胎儿畸形,羔羊生长不良或死亡,病羊蹄部受损而跛行、皮毛损坏等,严重危害羊群健康和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羊的蓝舌病为例,对蓝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高海拔山区羊的主要疫病流行情况,为其防控提供参考,从贵州西部滇黔边界4个羊场(海拔分别为1 320 m、1 410 m、1 495 m和1 602m)采集281份血样,采用相应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对口蹄疫、羊痘、布氏杆菌病、小反刍兽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和蓝舌病等主要疫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牛/羊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ELISA抗体、牛/羊O型口蹄疫病毒ELISA抗体均为阴性,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免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9%;山羊痘免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3.13%;布氏杆菌病疑似阳性率为4.63%;小反刍兽疫疑似阳性率为3.2%;绵羊肺炎支原体阴性,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阳性率为20.28%;蓝舌病阳性率为62.28%.所检羊场的口蹄疫达到免疫效果,山羊痘免疫未达免疫保护力,存在布氏杆菌病、小反刍兽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和蓝舌病等发生风险,急需进行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牛羊蓝舌病主要是因为蓝舌病毒造成的,其传播途径是昆虫,可以在反刍动物中进行非接触性的传播,造成牛羊不明原因的发热、消瘦和口鼻胃黏膜的溃疡性炎症,对畜牧业的养殖带来影响,造成畜牧业整体减产,对养殖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牛羊蓝舌病的发病情况和发病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致病源,找到合理的方法对病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针对牛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贵州高海拔山区羊的主要疫病流行情况,为其防控提供参考,从贵州西部滇黔边界4个羊场(海拔分别为1 320m、1 410m、1 495m和1 602m)采集281份血样,采用相应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对口蹄疫、羊痘、布氏杆菌病、小反刍兽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和蓝舌病等主要疫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牛/羊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ELISA抗体、牛/羊O型口蹄疫病毒ELISA抗体均为阴性,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免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9%;山羊痘免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3.13%;布氏杆菌病疑似阳性率为4.63%;小反刍兽疫疑似阳性率为3.2%;绵羊肺炎支原体阴性,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阳性率为20.28%;蓝舌病阳性率为62.28%。所检羊场的口蹄疫达到免疫效果,山羊痘免疫未达免疫保护力,存在布氏杆菌病、小反刍兽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和蓝舌病等发生风险,急需进行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一、羊病毒性关节炎1、病原:羊关节炎病毒属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与梅迪-维斯纳病毒相似,血清学试验有交叉反应,因此,可用梅迪-维斯纳病毒抗原来诊断羊病毒性关节炎。2、发病特点: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只在羊之间相互传染发病,无年龄、性别、品系间的差异,但以成年羊感染居多。患病羊,包括潜伏期隐性患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河南省部分地方发生黄牛、山羊蓝舌病的临床症状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扶沟县练寺乡69头黄牛中有3头病牛患有明显蓝舌病临床症状,发病率为4.3%。并进行了病毒毒分离培养及提纯浓缩,将病毒用磷钨酸负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 同时对扶沟县练寺乡周寨、河套、双庙,西华县红花乡黄庄村等地黄牛、山羊也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查黄牛188头,琼扩阳性者10头,阳性率为5.3%,;检查山羊91头,琼扩阳性者8头,阳性率为8.7%。从而首次证实了河南省黄牛、山羊有蓝舌病病毒和感染流行。 用感染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聚乙二醇(PEG)提纯浓缩病毒,研究成功蓝舌病的单扩溶血试验,方法简便,准确性和重演性高,便于大规模畜群的普查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烂舌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传染媒介是伊蚊和库蚊,也是羊被叮咬后易感染发病的病毒性疾病,以颊黏膜和胃肠道黏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特征。乳房和蹄冠带上也常出现病变,且蹄真皮层遭侵害而发生跛行。因此羊一旦患病,每年羊群都可能会发生。本病多发于湿热夏季和早秋,特别是在池塘、河流较多的低洼地区发生。流行迅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室在临床接诊一例波尔山羊疑似感染羊口疮病毒的病例,方法:结合羊的临床症状,采集羊口腔、唇、鼻的水疱皮、水疱液及圈舍的环境棉拭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羊痘、羊口疮及羊口蹄疫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水疱皮及水疱液样品中羊痘病毒、羊口蹄疫病毒核酸均为阴性,羊口疮病毒核酸经检测为阳性;环境棉拭子样品中羊痘病毒、羊口蹄疫病毒及羊口疮病毒核酸均为阴性。通过实验室荧光PCR检测最终确诊该羊感染羊口疮病毒,提示该养殖户尽快采取隔离、清圈及消毒等防控措施。本研究旨在指导基层兽医工作者准确诊断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农牧民避免遭受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RT-nPCR检测方法,试验依据GenBank公开的PPRV基因序列,针对F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经过反应成分与条件的优化等方法对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RT-nPCR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极限为4.362×10~(-5) ng·μL~(-1),羊口疮病毒、山羊痘病毒、口蹄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检测为阴性,临床28份样品检测结果有4份样品为阳性,阳性率14.3%。说明成功建立了一种高度特异、灵敏的检测PPRV的RT-nPCR方法。  相似文献   

18.
藏羊螨病是羊螨科及疥螨科螨虫寄生于藏羊体表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此病的传染性比较强,呈季节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更易发病。此病临床症状初期比较轻,后期病羊营养不良,体表奇痒,出现结痂。由于临床症状较轻或没有明显症状,导致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造成此病的传播,给藏羊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藏羊螨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进行阐述,望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9.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同时也是牛、羊、猪等偶蹄兽共患病,人也可感染发病。通过对口蹄疫病原及其特征、流行特性、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分析,提出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智明  李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21-13422
[目的]为蓝舌病病毒的长期保存奠定基础。[方法]在70、-20、4和20℃下保存蓝舌病病毒1个月后,测定其毒价变化,研究不同温度对蓝舌病病毒毒价的影响。[结果]在室温和4℃下保存1个月后蓝舌病病毒毒价保持不变。在-70℃下保存1个月后蓝舌病病毒毒价从原来的5.5降至4.2。在-20℃下保存1个月蓝舌病病毒毒价变化最大,从原来的5.5降至2.8。[结论]长期保存时,应将蓝舌病病毒在-20℃下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