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2002年在共和县江西沟乡上社村试验点,进行了13种牧草旱作条件下的引种试验,通过两年的试验观测,综合13种牧草产草量与越冬率,从中筛选出适宜共和地区推广和种植的牧草为多叶老芒麦、肥披碱草和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农区优良牧草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于2000-2001年进行了31种多年生牧草,1种二年生牧草,2种一年生牧草和2种经济作物的引种栽培试验。试验表明,有13种豆科牧草,2种禾本科牧草,2种蓼科牧草和1种菊科牧草共18种牧草适应春旱气候,抗旱能力强;其中有16种牧草能安全越冬,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达6134.0kg/hm^2;一年生牧草适宜当地种植,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吉林省建立人工草地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3.
2001 ̄2002年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江西沟乡上社村试验点进行了13种牧草旱作条件下的引种试验,通过两年的试验观测,综合13种牧草产草量与越冬率,从中筛选出适宜共和地区推广种植的牧草为多叶老芒麦、肥披碱草和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4.
北方农区栽培牧草品种比较及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于2000-2001年进行了36种牧草的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试验,间比淘汰,筛选出13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草原1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美国苜蓿、俄罗斯苜蓿、公农1号苜蓿、科学院苜蓿、龙牧2号沙打旺、苦草、白花草木樨),2种禾本科(林肯无芒雀麦、公农无芒雀麦)和1种蓼科(杂交酸模)牧草。结果表明:16种牧草适应北方春早春寒气候,抗旱耐寒能力强,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达6134.0kg/hm^2。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吉林省建立人工草地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原优质牧草引种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牧草引种试验”是西藏自治区科技左继粮食作物品种引种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抓的又一项重中之重的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经过1998-2001年四年的实施,共进行了从国内外引进的157份牧草品种和15份草坪草的试验。试验根据生态条件划分为两个类型、四个点,即高寒牧区类型的那曲、当雄点和高寒河谷农区类型的畜牧兽医研究所曲尼巴综合基地、中科院达孜生态站。各试验点通过对引进品种的物候期、生物量、农艺性状及越冬率的观测,筛选出适宜在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29份,其中按习性、科属分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6份,多年生禾本科牧草14份,一年生豆科牧草3份,多年生豆科牧草5份,其它科属的牧草1份;按生态类型分为:适宜在高寒河谷农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13份,豆科牧草2份,其它科属的一种;适宜的高寒牧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品种10份,豆科牧草品种6份。试验结果表明燕麦草类、黑麦草类、羊茅类、梯牧草类、冰草和鲁梅克期K-1杂交酸膜在西藏河谷地区(海拔3800米)均能收获得到成熟的种子。区间试验显示,区试品种在高寒牧区和高寒河谷农区均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地区优良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于2000-2001年在大兴安岭进行了10种多年生牧草和6种一年生牧草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间比淘汰,优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4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和1种菊科牧草(苦荬菜)。结果表明:5种多年生牧草的越冬返青率、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均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升高,年度间产草量差异显著(P<0.05),一年生牧草均适宜当地种植。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大兴安岭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试验于1993年在青海省晏牧场进行,共引25种优良耐寒2抗旱牧草品种。通过一年的研究,间比淘汰、筛选出3种豆科牧草,5种本科牧草。其中,禾本科草产干草4667.75kg/hm^2,豆科牧草干草产量1200kg/hm^2。经营养成分分析,8种牧草的营养成分、适口性均高于当地栽培的燕麦品种,而燕麦品种高于天然草场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做好云县亮山天池万亩牧草基地建设,根据当地海拔气候、水肥条件及当地畜牧生产特点进行5种牧草的引种栽培试验。通过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非洲狗尾草、鸭茅、特高黑麦草是适合亮山天池人工草地的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9.
引进优良牧草在青海西宁地区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8种优良牧草在青海西宁地区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越冬率和第二年的生长速度、生长性能均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高寒地区栽培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海省海晏牧场的草地资源状况和畜牧业生产特点,进行了牧草栽培试验,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间比淘汰,优选出了最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两种各种禾本科牧草和两种豆科牧草。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随栽培年限延长而升高,年间产草量差异极显著(P〈0.01),第2年产草量比第1年高2.3 ̄7.9倍;笔草的营养价值,分蘖力、生长高度和越冬返青率比第1年高,且均高于天然草地牧草,由此认为,这4种牧草是  相似文献   

11.
从日本引进四种梯牧草,经3年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梯牧草3号,产量高,草质好,适宜呼盟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2.
国外牧草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福建福清对34种国外牧草再次进行了为期3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适用于福建推广的多年生优良牧草共16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化草地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赤红壤坡地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适应性及其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果园间作6种不同牧草对比试验,筛选出4种适宜于赤红壤坡地种植的牧草。同时开展了利用刈割后的牧草覆盖野生蔬菜地和覆盖、填埋果树周围(树冠滴水线以外)土壤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刈割牧草覆盖填埋处理来改良土壤,可明显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促进果树生长。这种方式是解决牧草持续利用的一种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主要通过冬季刈割对牧草利用程度作不同处理,并在第二年观察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季草地的利用程序对第二年牧草生长发育极大影响。在荒漠草原地区,冬季牧草不利用或利用率在50%以上。都不利于第二年牧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兴安岭的草地资源状况和畜牧业生产特点,进行了9种多年生牧草、1种二年生饲料作物和6种一年生的饲料作物的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间比淘汰,优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4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和1种菊科饲料作物(苦荬菜)。结果表明:4种多年生牧草的越冬返青率在87%以上,第2年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均比第1年高,年度间产草量差异显著(P<0.05),一年生饲料作物均适宜当地种植。筛选出的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是大兴安岭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7.
果洛地区多年生牧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果洛地区两个试验点同时进行25种牧草的引种试验和室内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1种禾草和2种豆科牧草表现良好,6种禾草和1种豆科牧草一般,3种禾草和1种豆科牧草农现差。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果洛地区牧草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4种引自加拿大和欧洲的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青海省果洛州2年的引种试验表明:8种牧草的越冬率和第二年的生物产量均表现较好,可以在青海省南部高寒草甸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牧草组合在肉兔生产中应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免饲料中添加4种优良牧草对肉兔生产应用效果进行了多重比较试验,探索不同牧草在单独和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对肉兔生产能力和饲喂效果的差异性和显著性。试验证明,4种牧草中黑麦草饲喂效果最好,其次为聚合草。牧草混合饲喂的效果好于单独饲喂,其中黑麦草与白三叶混合饲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评述了北美三种优良冰草属牧草在东苏旗荒漠草原引种试验,经3年的观测,生长发育良好,能完成整个生育期,营养丰富,各种家畜均喜食,具有推广前途的牧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