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面积达100多万hm^2,全面覆盖松突圆蚧疫区范围。放蜂定居成功率达85%以上,花角蚜小蜂普遍形成自然种群,有效地减缓松突圆蚧的扩散速度及将松突圆蚧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日本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1989年林间释放定居成功,1990~1993年采用人工挂放和飞机撒放种蜂枝条的方法,防治控制面积14.09万hm2。放蜂点的小蜂定居率达98%以上,1.5年后,松突圆蚧雌蚧被寄生率稳定在20%~30%,雌蚧密度由放蜂前每针束3头以上,下降为每针束0.3~0.6头,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应用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Tachikawa)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面积达100多万hm2,全面覆盖松突圆蚧疫区范围。放蜂定居成功率达85%以上,花角蚜小蜂普遍形成自然种群,有效地减缓松突圆蚧的扩散速度及将松突圆蚧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松突圆蚧(Hem 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的发生历史、危害及防治现状。从生物防治上分别介绍了松突圆蚧寄生蜂花角蚜小蜂(引进种)的生活习性、对松突圆蚧的控制效能、近年来广东花角蚜小蜂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等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本地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进展情况,并从林间生态位的角度介绍了松突圆蚧及其3种寄生蜂的相互关系。最后讨论了应用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从日本冲绳输引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到我国广东省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研究。通过对该蜂的繁育、释放及其对松突圆蚧的控制效能等研究,采用松突圆蚧密度较大的小片林地繁育种蜂,再用蜂源地的种蜂枝条扎成2—3kg一把,以600m的间隔进行人工挂放或飞机撒放的方法,放蜂面积约26万公顷,结果表明:95%以上的放蜂点定居成功,放蜂后一年内平均寄生率40%以上,二年后松突圆蚧雌蚧密度控制在每针束1头以下,虫口下降80%—90%,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飞机撒放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每架次装种蜂枝条200把,在松突圆蚧疫区以160~180公里/小时的航速作业,每13秒钟投放一把,每把控制面积33.3公顷。试验共作业飞行6架次,防治面积4万公顷,小蜂定居成功率达100%,半年后投放点中心区的平均寄生率达19.8%。每公顷防治成本2.25元,比地面人工挂枝放蜂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广东松突圆蚧发生类型区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是一种危害松林的外来有害生物.为寻求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分析了广东松突圆蚧发生类型区,分别介绍了松突圆蚧低虫口分布区、不稳定区、严重危害区3种发生类型区的分析情况,同时提出发挥本地寄生天敌对松突圆蚧的防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利用花角蚜小蜂的有效途径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近期内采用蜡蚧轮枝霉生物农药、引进花角蚜小蜂、飞机喷洒枝孢霉和松突圆蚧性信息素防治松突圆蚧所取得的科研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属蚜小蜂,是日本松突圆蚧上的优势种天敌.有关资料表明[1],在松突圆蚧原发生地日本冲绳,由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并不严重.因此,1986年我国从日本首次引入了花角蚜小蜂,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试验.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的寄生蜂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研究,以便更系统了解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友恩蚜小蜂是松突圆蚧的重要优势寄生蜂,已广泛应用于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经2008年观察发现:在广东省惠东县大岭镇文布种蜂地,友恩蚜小蜂一年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3~6月,第二个小高峰出现在10 ~ 11月.在罗定市苹塘镇林间,友恩蚜小蜂一年发生11代,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