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开发用于分析复杂生物学问题的生物传感器,对于研究人类疾病和发现潜在药物分子十分重要。内含肽介导的蛋白质剪接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型生物传感器发展,基于内含肽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对酶活性、激素受体、维生素和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进行高效精准的分析和研究。重点阐述基于内含肽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开发用于分析复杂生物学问题的生物传感器,对于研究人类疾病和发现潜在药物分子十分重要。内含肽介导的蛋白质剪接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型生物传感器发展,基于内含肽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对酶活性、激素受体、维生素和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进行高效精准的分析和研究。重点阐述基于内含肽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内含肽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来源于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PCC6803的DnaB内含肽的剪切特性,纯化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将内含肽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融合于DnaB内含肤的C端,在20℃,pH 7.0的条件下诱导DnaB内含肤的自剪切发生,利用几丁质亲和柱纯化到无素和标签的绿色荧光蛋白,得到蛋白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简单、经济的重组人β防御素3(HBD3)制备方法,将HBD3序列插入类弹性蛋白(ELP)与△I-CM内含肽融合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20℃下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在优化条件下进行相变循环,用内含肽自裂解活性释放目的蛋白,用琼脂扩散和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重组HBD3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在重组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第1轮相变循环的纯度为85.7%,再次相变循化的纯度达93.1%;内含肽裂解温度为28℃,孵育12 h裂解效率达90.3%;重组HBD3回收率达74.8%,产量为0.98 mg·L~(-1),纯度为92.6%,内毒素含量低于0.03 U·mg~(-1)(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说明基于ELP相变循化和内含肽自裂解的重组蛋白表达与纯化系统可用于重组}tBD3的规模化制备。  相似文献   

5.
内含肽介导的蛋白质主链骨架环化是一种稳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内含肽的作用下,蛋白质的N端和C端生成一个天然的肽键,达到蛋白质环化的目的。环化可以减小蛋白质构象的熵值,从而使蛋白质更加稳定。蛋白质环化的方法为生产稳定药物蛋白质和工业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CRISPR/Cas9技术在植物的基础研究以及谷物的遗传改造方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目前植物基因编辑方法大多是基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该方法不仅涉及转基因过程,容易引发公众关注,同时该方法对较难转化的植物而言有一定的技术挑战.研究开发了一个简单的非转基因植物基因编辑方法,即采用病毒递送的方式将片段化的Cas9和gRNA运送到烟草中.为了适应马铃薯病毒X载体的运载能力,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aCas9分成3个部分,用2个片段化的内含肽将其连接成完整的Cas9蛋白.结果表明:在培养的细胞和植物叶片中,2个片段化的内含肽均能使3个片段化的Cas9重组为完整的Cas9蛋白.将3个片段化的载体和1个sgRNA载体注射到叶片中,能对PDS基因进行靶向编辑.该非转基因的植物基因编辑方法可能对其他多种植物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人溶菌酶、内含肽、弹性蛋白3个基因串联插入巴斯德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获得重组质粒pPIC-MIELYZ,经Pme I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并用甲醇诱导表达,以探讨内含肽-弹性蛋白介导的人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正确,抑菌试验表明融合蛋白对微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说明融合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为后继的纯化工作及新型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蓝细菌分离DnaE内含肽的自我剪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蓝细菌Anabaenasp.PCC 7120复制酶中分离的DnaE内含肽的自我剪接活性。【方法】分别将AnabaenaPCC 7120中分离的2个dnaE基因的部分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上,获得重组表达质粒,经超量表达和纯化后,免疫家兔获得相应的抗体;同时,两段分离的dnaE序列被克隆到同一表达载体,构建双重组表达质粒,两段序列具有各自的ORF,但由同一启动子调控。双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之后,利用以上获得的抗体对含有内含肽的DnaE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的自我剪接反应进行检测。【结果】在双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产物中,抗体不仅可以分别与对应的蛋白质反应,而且还可以同时识别1条新条带,该条带的表观分子量与成熟DnaE的理论值大致相符。【结论】蓝细菌分离的DnaE内含肽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可以进行自我剪接;本研究中获得的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无明显背景干扰,而且效价高,抗体可以稀释1 000倍以上使用,也可以用于相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玉米肽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从玉米肽概念出发,综述了玉米肽的分离纯化、醒酒机理。加强更高质量和更高生物活性玉米肽的开发与应用,将带动蛋白类醒酒产品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货币时间价值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本技术,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已广泛应用于资本预算分析。本文探讨了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在农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的经济含义及在决策中的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The SAR11 clade consists of very small, heterotrophic marine alpha-proteobacteria that are found throughout the oceans, where they account for about 25% of all microbial cells. Pelagibacter ubique, the first cultured member of this clade, has the smallest genome and encodes the smallest number of predicted open reading frames known for a free-living microorganism. In contrast to parasitic bacteria and archaea with small genomes, P. ubique has complete biosynthetic pathways for all 20 amino acids and all but a few cofactors. P. ubique has no pseudogenes, introns, transposons, extrachromosomal elements, or inteins; few paralogs; and the shortest intergenic spacers yet observed for any cell.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期观察方法,了解食蚊鱼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的食蚊鱼群体的白内障有较高的发生率,白内障鱼一般体色晦暗,经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其摄食和生长也受较大影响。食蚊鱼白内障大多是双眼同时发生的,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浑浊。从外观形态区分,食蚊鱼白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绕核性白内障,另一种无法看到晶状体形状,表现为整个眼球的不透明。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晶体,所有病例的晶状体纤维都出现病理变化,最普遍的是晶状体皮质区纤维不同程度变性或断裂;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脱落、增生等。食蚊鱼白内障为鱼类白内障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四川北部25个产茶县133个茶园土壤中Al、S、P、K等16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着重研究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川北茶区土壤中S、P、K、Ca、Ti元素表现为显著贫化,Sb和Se表现为相对富集,其浓集系数k分别达9.47和5.38,其它Al、Mg、Mn等9种元素与中国土壤含量背景值相当或略低;营养元素背景值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Sb、Zn的背景值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差异显著, S、Sb的背景值以砂土中最高,K、Mg、Ca、Se、Ti的背景值以酸性紫色土中最高,Al和Mo的背景值以黄壤中最高,而P、Mn、V、B、Zn、Co、Ni等元素的背景值则以棕壤中最高.  相似文献   

15.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麦芽凝集素(WGA-HRP)注入北京鸭隔中脑束,在延髓的孤束核,脑桥的兰斑核和中脑的中央上核,均见有标记细胞,以同侧孤束核和兰斑核的标记细胞最多,其中孤束核内标记细胞中等大小梭形为多。兰斑核内标记细胞以中等大小圆形为多。此外,尚见延髓腹侧网状结构,脑桥的外侧丘系核,中脑的后线核,中央灰质、Gudden氏被盖背侧核、Gudden被盖腹侧核和网状结构有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6.
威宁红富士苹果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威宁红富士苹果合理施肥,对威宁红富士苹果叶片和果实的10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Mn和F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4月份P和Cu含量高于正常值,5月份以后处于正常值范围,其余7种矿质元素含量均处于正常值范围,P和Cu含量比较高,B和Zn含量相对较低;成熟果实与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几个松材线虫虫株,分别对黑松、马尾松和雪松进行接种,接种后分离树体内的线虫,并观察树体的组织细胞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个日本虫株均能使黑松、马尾松和雪松发病并枯死,而中国线虫虫株仅能够使黑松和马尾松发病枯死,不能使雪松致病。接种后不同时间分离线虫,比较线虫在寄主体内的数量消长情况。发现凡接种发病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最多;发病但没有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也较多;中国虫株接种的雪松,一直没有表现任何症状,其体内也分离到了一定数量的线虫。接种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细胞和组织变化与线虫的移动和扩散有关。黑松和马尾松,接种日本和中国浙江松材线虫虫株后,72 h时皮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变形、死亡普遍存在,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均遭到线虫破坏。144 h后,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心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空洞,管胞中可见线虫活动。而对于雪松,接种日本松材线虫虫株后,皮层、韧皮部和形成层细胞死亡,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死亡,有少量代谢物聚集。中国松材线虫虫株接种后,初期皮层、韧皮部细胞变形并破坏;但是,细胞的破坏只局限在小范围内。后期皮层、韧皮部细胞被破坏,但形成层完整,木射线和管胞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18.
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的减数分裂及植物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采自不同地点的5份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Schum ach)材料进行了减数分裂过程及植物学性状观察。结果表明,象草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均为2n=28,多出现后期桥现象,中期I染色体的构型和染色体间的形态都极相似,以二价体为主且多为环状,单价体极少;它们的植物学特征有一定差异,但一些基本性状基本一致,认为它们为象草的不同居群。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的进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5例双峰驼大、中、小动脉与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的微细结构,结果表明,各级动脉与静脉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在大动脉,3层中均有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其间界限不甚明显。中动脉与小动脉属肌性动脉,中膜平滑肌厚而明显。中动脉外膜内层结构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大静脉的内膜与中膜均较薄,中膜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则很厚,由大量平滑肌束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构成。中静脉中膜仅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厚,弹性纤维丰富。小静脉管管壁的结构与中静脉的相似,但较薄。毛细血管管壁也较厚,内皮细胞呈高突状,胞质中常有许多质膜小泡。毛细血管管腔狭小,管腔内有红细胞时,毛细血管内界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奶山羊颈迷走神经传出神经元胞体的定位和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RP注入颈迷走神经干后,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全长出现标记细胞,但该核的尾部以特征性的巨、大或中型梭形标记细胞为主而区别于核的前和中部。在孤束内侧核有散在的类似于背核的标记细胞。在疑核可见大、中、小三型标记细胞,但在疑核嘴侧部的腹侧群即面后核无标记物。在疑后核、上颈髓中间带区有类似于胸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中型标记细胞和分布特征。在脊上核的背侧群和上颈髓的腹角背内侧核和副神经脊髓核有一些大多极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