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称为细菌性鞘腐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水稻、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细菌褐斑病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水稻产区,由于剑叶叶鞘亦有发生,故有细菌性鞘腐病之称。  相似文献   

2.
一、症状 病原菌主要为菊欧文氏玉米致病变种.是一种杆状植物病原菌。细菌性茎腐病多在玉米生育中期发生,主要危害植株中部茎杆和叶鞘,叶鞘上初见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形状不规则.呈黑褐色,边缘波浪状,浅红褐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其明显.发病部位的叶鞘和茎杆迅速软化、腐烂,散发出臭味,有褐色菌脓.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向上、向下扩展蔓延。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59-161
介绍了六安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特点、传播途径及发生分布范围,重点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发病时间及发生程度。六安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面积在六安市老病区霍邱县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新疫情点仍在增加。为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传播蔓延危害,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依靠单一防治措施很难控制,应采取多项措施并举的综合防控措施,即加强检疫,严密监测,实施农业防控与化学防控并举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减轻危害程度,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富锦市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生呈增长性趋势。一、危害部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穗部。1.叶片病斑初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型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富锦市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生呈增长性趋势。一、危害部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穗部。1.叶片病斑初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型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  相似文献   

6.
江洪泾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21-22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颖上县有不断加突发生的趋势,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一、纹枯病纹枯病:又叫云纹病,俗名有眉目斑、花脚瘟和霉绿杆等,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病害从分蘖期开始发生,愈到后期发生愈重,主要为害靠近水面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上部的叶鞘和叶片。病斑初期为椭圆形,叶片中央为灰绿色,以后不断扩大成为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后,叶  相似文献   

8.
水稻病害是稻田生物灾害之一,它对产量的损失率通常约9.3-10%,在其流行的年份和地区,损失可达30%和50%以上。据多年的调查和观测,发生的主要种类有:真菌性的稻瘟病、纹枯病、菌核病、恶苗病、绵腐病、疫病、稻曲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叶鞘腐败病、云形病、褐色叶枯病、谷枯病等;细菌性的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等;  相似文献   

9.
一、危害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孕穗期剑叶叶鞘上,剑叶叶鞘初现暗褐色小斑,边缘较模糊,多个病斑可连合成云纹状斑块,有时斑外围现黄褐色晕圈.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规律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1996年,我们对农场的2 267 hm2水稻作了调查,结果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率为42%,给农场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996年以后,我们对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发展及为害等因素作跟踪调查,并对水稻栽培措施及药剂防治方法作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及发病条件 水稻叶鞘腐败病病原菌属半知菌,顶柱霉属此病菌在种子及病株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可随调运距离传播.第二年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遇伤口即可侵入危害.多发生在孕穗期剑叶叶鞘上,初为暗褐色小斑,后扩大形成虎斑状大型褐纹,边缘暗褐色或黑褐色,中间颜色淡.严重时病斑遍及整个剑叶叶鞘,使幼穗全部或局部腐败造成抽穗缓慢,或抽不出穗,被侵染的颖壳灌不上浆,形成大量秕粒.此外,病菌侵入形成病斑后,在病斑表面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昆虫携带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扩大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