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探索十堰地区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中活性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动态变化过程,以确定何首乌人工栽培的适宜采收时期,采用HPLC法连续测定何首乌移栽后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THSG)和不同形态蒽醌类物质的含量。何首乌地下部干物质含量在移栽后3年内持续增加,移栽后的2年内增加最快,第3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何首乌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物质含量高低顺序均为:未膨大根块根茎,叶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微少、难以检出;根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均在移栽后2年内呈"直线式"增加趋势,并于第2年12月份达到最大值,第3年与第2年同时期相比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茎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在3年间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波动,均以每年12月份含量最高。十堰地区何首乌在移栽后第2年12月份的质量、产量相对较好,可作为人工种植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百蕊草及百蕊草不同部位中槲皮素醇苷和山柰素醇苷含量的影响和百蕊草不同部位中两种黄酮醇苷的含量分布。采用阴干、晒干、105℃杀青后80℃烘干、霉变后80℃烘干4种干燥方式及80℃,60℃,40℃直接烘干3种不同烘干温度处理百蕊草样,并用80℃烘干百蕊草叶、茎、叶、果实、根不同部位样,测定其酸水解液中槲皮素及山柰素含量,计算其两种黄酮醇苷含量。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百蕊草中两种黄酮醇苷含量影响为烘干=晒干阴干酶变,3种不同烘干温度对百蕊草中两种黄酮醇苷含量影响为:40℃烘干样80℃烘干样=60℃烘干样。百蕊草不同部位样中山奈素醇苷分布为叶茎种子根;而其槲皮素醇苷分布由高至低则为:茎叶种子根。明确了百蕊草根、茎、叶及种子中槲皮素及山柰素醇苷的分布,其中叶中含量最高,同时确定百蕊草最佳干燥方式为烘干,且80℃及60℃烘干温度均能有效地保持百蕊草中两种黄酮醇苷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黔产瓜蒌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阴干、晒干、烘干等不同加工方法对新鲜瓜蒌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多糖、皂苷、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瓜蒌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瓜蒌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综合评分值差异较大,从大到小依次为60℃烘干(0.88)、晒干(0.23)、阴干(0)。[结论]60℃烘干为瓜蒌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最佳工艺为:取瓜蒌鲜药材,除去杂质泥土,于60℃干燥箱中烘干。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瓜蒌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何首乌主要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在非生物因子胁迫下的变化,为人工栽培调控提供参考。采用UV-C照射、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喷施胁迫处理遗传背景一致的何首乌组培苗。结果表明:用茉莉酸甲酯溶液处理何首乌组培苗,0.20×10-3 mol/L溶液能有效诱导二苯乙烯苷的产生,根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增加极显著,茎中略有下降,叶中略有升高,但不显著;0.25×10-3 mol/L溶液抑制根、茎中的二苯乙烯苷的生物合成,且根中的下降量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叶中的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用乙烯利溶液喷施何首乌组培苗,250mg/L溶液处理的组培苗根和茎中的二苯乙烯苷增加量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叶中略有升高,但不显著;300mg/L溶液处理根和茎中的二苯乙烯苷的生物合成均受抑制,且根中的下降量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叶中含量略微增加,但不显著。用UV-C照射刺激何首乌组培苗,10min/d持续处理5d,何首乌植株根、茎中二苯乙烯苷的生物合成均被抑制,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叶中略有上升但不显著;20min/d处理5d时,何首乌植株根、茎、叶中的二苯乙烯苷的生物合成均被抑制,且与对照相比,根和茎中的下降量均达极显著水平。二苯乙烯苷作为茋类化合物,在外界因子胁迫下其生物合成会被诱导合成或抑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何首乌主要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在非生物因子胁迫下的变化,为人工栽培调控提供参考.采用UV-C照射、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喷施胁迫处理遗传背景一致的何首乌组培苗.结果表明:用茉莉酸甲酯溶液处理何首乌组培苗,0.20×10-3mol/L溶液能有效诱导二苯乙烯苷的产生,根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增加极显著,茎中略有下降,叶中略有升高,但不显著;0.25×10-3 mol/L溶液抑制根、茎中的二苯乙烯苷的生物合成,且根中的下降量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叶中的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用乙烯利溶液喷施何首乌组培苗,250 mg/L溶液处理的组培苗根和茎中的二苯乙烯苷增加量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叶中略有升高,但不显著;300 mg/L溶液处理根和茎中的二苯乙烯苷的生物合成均受抑制,且根中的下降量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叶中含量略微增加,但不显著.用UV-C照射刺激何首乌组培苗,10 min/d持续处理5d,何首乌植株根、茎中二苯乙烯苷的生物合成均被抑制,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叶中略有上升但不显著;20 min/d处理5d时,何首乌植株根、茎、叶中的二苯乙烯苷的生物合成均被抑制,且与对照相比,根和茎中的下降量均达极显著水平.二苯乙烯苷作为芪类化合物,在外界因子胁迫下其生物合成会被诱导合成或抑制.  相似文献   

6.
范洪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59-19760,19792
[目的]对何首乌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检测叶愈伤组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在25℃暗箱培养条件下,将何首乌叶在含有浓度为1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浓度为0.4 mg/L萘乙酸(NAA)的MS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15 d后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接到相同培养基中培养15 d,共转接3次,并通过HPLC法检测叶愈伤组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状况良好,并且测得叶愈伤组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为0.37 mg/g。[结论]由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中含有二苯乙烯苷,该愈伤组织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生理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不同加工方法对陕西地区引种五味子木脂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陕西地区引种五味子药材品质影响,选择引种地五味子最佳干燥方式。以晒干、不同温度烘干、稍蒸晒干、晒干后稍蒸的加工方法处理五味子果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样品中六种木脂素类成分。结果表明,烘干整体药材性状优于晒干,且50℃烘干木脂素类成分含量较高。建议陕西引种地采用50℃烘干代替晒干。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太子参药材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阴干、晒干、烘干、蒸后烘干(蒸法)、烫后烘干(烫法)等不同加工方法对新鲜太子参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太子参皂苷、多糖、氨基酸、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太子参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太子参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综合评分值差异较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蒸法(0.746 4)>烘干(0.662 9)>晒干(0.657 1)>烫法(0.601 6)>阴干(0.401 5).[结论]蒸法为太子参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最佳工艺为取太子参鲜药材,蒸20 min,于60℃烘干.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太子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同一采收期的猪苓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干燥方法制备样品,采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猪苓样品的猪苓多糖含量;RP-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制备的猪苓中麦角甾醇的含量差异;并优化猪苓药材的干燥加工方法.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70℃2h,50℃烘干法的多糖含量最高(0.668 9%),阴干法多糖含量较低;HPLC法测得自然条件晒干及50℃烘干所得麦角甾醇含量较高,而高温干燥得到的麦角甾醇含量较低.说明不同干燥方法对猪苓多糖及麦角甾醇含量有显著影响,根据不同的药用途径应当选择不同的干燥加工方法.为了提高猪苓多糖的含量,应采用先高温干燥再低温烘干加工方法,为了提高麦角甾醇含量,应采用低温烘干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指纹图谱条件下测定了20批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所选色谱柱Ag-ilent SB-C18(5μm,4.6 mm×250 mm),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分析时间60 min。经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考察,RSD均小于3%,平均回收率为100.33%,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可满足企业在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的同时进行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三七切片皂苷含量的变化。采用日光照晒、50℃烘烤、100℃烘烤、微波干燥等方法对鲜三七切片进行干燥,并通过HPLC方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3个主要成分的含量。以日光照晒组三七皂苷含量为对照,50℃烘烤组皂苷含量平均降低了1.0%,微波干燥组皂苷含量平均降低了15.9%,100℃烘烤组皂苷含量平均降低了12.6%。不同干燥方法对三七切片皂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日光照晒和50℃烘烤更适于三七切片加工干燥。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马尾松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马尾松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马尾松试件的初期开裂等级为1等,内裂等级为1等,截面变形为2等,干燥速度等级为1等,综合特性等级为2等。马尾松的干燥初期温度为7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4~7℃,干燥终期温度为90℃。厚度为25 mm的马尾松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含水率10%所需的时间为6.75(5)d(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马尾松木材的平均纵向收缩率为0.48%,平均径向收缩率为4.35%,平均弦向收缩率为5.97%。马尾松试件主要缺陷是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硬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喷蒸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恰玛古干燥持续时间、色泽、感官评价及能耗的影响,为恰玛古较优的干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不同预处理方式3个重要的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提高干燥温度、降低切片厚度以及热烫的前期处理,能够明显缩短恰玛古干燥的持续时间;降低温度、氯化钠溶液浸泡的前期预处理能较好地保护原有的色泽;降低温度、降低切片厚度以及氯化钠溶液浸泡的前期预处理之后的感官评分较高;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的能耗越高。【结论】恰玛古热风干燥较优的干燥工艺为:温度55℃,切片厚度3 mm,前期预处理的方式为氯化钠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桔梗切片的干燥速率和品质,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对桔梗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了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桔梗切片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干燥条件下干制品的水活度和色泽。结果表明:桔梗干燥主要为降速干燥,升高热风温度、减少切片厚度均能提升干燥速率;较适宜的热风参数为:温度55 ℃ ,切片厚度4 mm。Weibull分布函数决定系数R2的区间为0995 3~0.999 5,离差平方和2的区间为0.449 9×10-4~4.136 3×10-4,可以较好地拟合桔梗切片的热风干燥过程。尺度参数α与热风温度成反比;形状参数β主要受切片厚度影响;热风干燥技术可显著提高桔梗色差值,降低干制品的水活度。通过比较不同干燥条件下干制品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热风处理可减少表细胞损伤、提高干燥速率。该研究结果可为热风干燥条件下桔梗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当归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云当归切片干燥特性,解决云当归的干制问题。[方法]利用干燥试验,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云当归干燥速率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水分比变化拟合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云当归切片的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干燥温度越高,干燥用时越短;切片厚度越大,干燥用时越长。Page模型对云当归切片干燥过程的拟合性较好,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性好,可以用来预测云当归切片的干燥过程。采用4~6 mm厚度的切片,在60~70℃热风干燥温度下,云当归干制品中阿魏酸与蒿苯内酯的含量最高。[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云当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张海红  刘贵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14-15416
[目的]优化利用自制热泵干燥设备干燥苹果片的工艺参数。[方法]利用自制热泵干燥设备将苹果片脱水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干燥介质温度、装料量和切片厚度对干燥速率及能耗的影响。[结果]在30~40℃下,在相同的干燥时间内,随着干燥介质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明显加快。装料量为1~2kg/m2时,随着装料量的增加,干燥时间明显增加,干燥速率明显降低。在3~5mm的厚度范围内,随着切片厚度的增加,干燥时间明显增加,干燥速率明显降低。方差分析表明,干燥介质温度和装料量是干燥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最优工艺组合为:干燥介质温度为30℃,装料量为15k,切片厚度为3、4或5mm。[结论]热泵干燥艺提高了干燥效率,减少了能耗。  相似文献   

17.
紫薯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效率及干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紫薯干制品质、提高干燥效率,研究不同条件对紫薯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干燥模型。【方法】采用自制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干燥紫薯片,探讨风温、风速、预处理和切片厚度对物料干燥特性和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利用数据统计对6个干燥模型进行拟合筛选。【结果】与大多数食品物料干燥试验结果一样,紫薯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主要属于降速干燥。预处理可增加物料初温且使物料更快达到干燥环境温度,但降低干燥速率并延长干燥时间。干燥速率随着切片厚度增加而降低,但随着风温和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物料厚度和风速对物料升温影响小,但风温对物料升温有较大影响,随着风温增加会延长物料达到干燥环境温度所需时间。有效扩散系数随着片层厚度、风温和风速的增加而增加,最高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7.0033×10-10 m2•s-1。所有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紫薯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紫薯的水分变化规律,其中Modified Henderson and Pabis模型有最大确定系数,最小卡方值和均方根误差。【结论】风温、风速、切片厚度、预处理对紫薯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温度、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均有影响。在风温50—80℃,风速10—13 m•s-1且切片厚度为1.87—4.80 mm条件下,Modified Henderson and Pabis模型是拟合紫薯干燥曲线的最适模型。  相似文献   

18.
潘清方  周国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25-11927
[目的]优化芒果片冷冻干燥的工艺条件。[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芒果共晶点和共熔点,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按国标法测量的Vc含量为指标,并进行感官分析。[结果]芒果片的共晶点为-16.59℃,共融点为-4.61℃。正交试验得到芒果片冻干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切片厚度3mm,预冻时间3h,一次干燥温度-5℃,二次干燥温度30℃。在此最佳冻干工艺条件下,芒果片的Vc含量达到618.299mg/kg,明显高于热风干燥。冻干芒果片基本能保持原有的色泽、香味和形态。组织呈多孔海绵状,复水性能好。[结论]芒果冻干工艺流程合理有效,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冻干芒果片Vc含量高,感官评价优良。该工艺条件有较高的工业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