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的特点,只要温度、水分、光照条件适宜,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均可种植。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进步,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玉米单产不断提高,但在玉米大田生产当中,多穗现象却频频发生,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发生程度不同;同一品种不同地区、不同耕作制度、不同的土壤条件发生程度也不同,多穗会造成第一果穗偏小,穗粒数少,影响产量,有的甚至造成空秆绝收,给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栽培条件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多种小区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了栽培条件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冬性强弱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法、氮肥运筹时间、施肥种类与配比等栽培条件,对小麦生育期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只有准确掌握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小麦生育期,并根据群体大小,麦苗长势、长相和发展趋势,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不同生育期的群体指标合理,才能协调好穗、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环境条件对白菜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HoMei”和“东京笋”两个白菜品种为材料,探讨了植株栽培的环境条件对白菜小孢子培养的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胚状体发生能力较强的HoMei品种,环境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有一定的影响,生长在长日照(14-18h)和15-20℃温度条件下的植株,胚状体发生数及植株再生率显著高于短日照(12H)、产高温度下(25℃)生长的植株。对胚状体发生能力较弱的东京笋品种,环境条件对小孢子培养影响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良种良法配套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克成 《种子科技》2006,24(3):26-27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广,现有推广杂交种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的不同,生产上要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必须研究各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地区适应性,以便合理安排品种的布局和搭配,并根据品种特性确定良种良法的配套措施,做到因种栽培,因种管理,以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争取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世界各地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不同地区晚疫病发生因素不尽相同,损失程度也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作者结合部分试验结果,论述了气候条件、种植品种、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四方面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地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不同地区晚疫病发生因素不尽相同,损失程度也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作者结合部分试验结果,论述了气候条件、种植品种、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四方面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整个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小麦主产区,小麦的播种面积、产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的不同,生产上要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必须研究各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必须合理安排品种的布局和搭配,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产量构成因素条件变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条件变量分析方法,对23个陆地棉品种(系)两年资料的棉花单株产量及其3个组分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引起单株产量的变异最大,衣分引起单株产量的变异最小;衣分以外的其他因素与环境的互作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铃数以外的其他因素与环境互作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小;不同品种基因型效应不同,不同品种3个组分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低氮胁迫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的生物产量高于弯曲穗型品种,经济系数低于弯曲穗型品种。在低氮条件下,两品种的经济系数均提高,且弯穗型品种的经济产量略高于直穗型品种。在高氮条件下则相反。在相同肥力下,抽穗前两品种的物质生产差异不大,但抽穗后直穗型品种的物质生产明显高于弯穗型品种。同时发现在低氮条件下,两品种的穗数明显减少,但穗粒数增多,结实率提高,穗子的1,2次枝梗的千粒重高于高氮处理。  相似文献   

10.
1幼苗鉴定法幼苗鉴定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种途径是提供给植株以加速发育的条件(类似于田间小区鉴定,只是所需时间较短),当幼苗达到适宜评价的发育阶段时,对全部或部分幼苗进行鉴定;另一种途径是让植株生长在特殊的逆境条件下,测定不同品种反应来鉴别不同品种。2种子形态鉴定种子形态鉴定省时、简单、快速、直观,但其准确性较差,受环境条件和发育状况影响较大,尤其是母本相同,粒型粒色相近的品种难以准确确定。对于种质基础较窄的品种,品种间形态差异更小,品种鉴定更是困难。形态鉴定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重复性好。但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将种子分成几类,适用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11.
盆栽条件下,以典型的籼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环境条件,研究对其对稻穗一次和二次颖水花饱和粒重的影响及其与全穗饱粒重的关系。与对照相比,出穗期15d至出穗期进行遮光,缺水或出穗前15d剪根处理均使稻穗一、二次颖花饱粒重显著下降;掺砂处理使稻穗一、二次颖花饱粒重显著增加;出穗前15d剪叶处理对稻穗一、二次颖花饱粒重的影响因品种而异,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一次颖花饱粒重的变异大于二次颖花。稻穗一、二次颖花饱粒重与全穗饱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日本晴以一次颖花对全穗饱粒生重的影响力更大,而扬稻6号一、二次颖花对全穗饱粒重的影响力相当。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环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6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栽培和水培,并在结实期进行两种水培营养液浓度(标准Espino浓度和1/2Espino浓度)处理,研究栽培方法及营养液浓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要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培条件,蛋白质含量和偏基准温度(PT)则低于水培条件;栽培条件对糙米率和粒型等影响不大。(2)与低营养液浓度(1/2Espino浓度)相比,结实期高营养液浓度(标准Espino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了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偏基准温度(PT)。对不同栽培方式和营养条件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晋熠星 《种子科技》2010,28(5):32-32
任何一个小麦品种,总是在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于环境的需求、适应等方面的特性具有一系列生态、生理上的差异,只有当环境条件充分满足和适应了品种生态、生理和遗传特性上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与生产潜力。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选用良种,一般应遵循以下五原则。  相似文献   

14.
水稻在成熟期遇到高温时便会发生很多背白米、基白米和乳白米,从而显著降低糙米品质。为了育成高温耐性品种,调查了成熟期高温条件下背白米和基白米发生的遗传模式。将在高温条件下背白米和基白米发生率显著不同的千代锦品种和越路早生品种杂交,对所获得的F2、F3代进行高温处理,然后对背白米和基白米的发生进行了统计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名词解释     
生态型同一个种的植物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物条件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产生适应一定条件的不同类型。作物生态型(品种生态型的形成,不仅受自然条件和生物条件的影响,同时还受  相似文献   

16.
我们已经较深入地了解了杂种、自由授粉品种和自交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其对形态性状和植株活力影响,并广泛应用于作物改良中。杂种与开放授粉品种和亲本品种表现的比较试验说明,从其最高产量潜力来看,在非逆境和中等胁迫条件下,杂种的表现都要好得  相似文献   

17.
苗期不同营养液处理对草莓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学文 《华北农学报》1996,11(4):123-125
在DFT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草莓苗期不同营养液处理对定植后草莓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斯断肥处理能增加草莓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苗期营养液浓度1.0mS/cm较0.5mS/cm有利于草莓产量形成。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草莓品种对苗期营养液具有相同的适应性,草莓品种春香宜作为水培草莓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存放条件对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份油脂试样在不同的存放条件下放置40d,期间每隔10d检测一次酸价和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存放条件下油样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在增长变化,空气、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油样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稻米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稻米品质应从碾米、外观、蒸煮、食味、营养等方面来衡量,有时还要考虑安全、贮藏、加工和卫生等性质。淀粉和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决定了稻米的品质。一般来说,直链淀粉含量在20%以上的稻米品种食味差;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以下的食味较好;蛋白含量超过9%的品种其食味往往较差。稻米中垩白出现部位与灌浆物质的输入途径有关。离背部维管束远的腹部胚乳细胞易充实不良形成垩白。稻米品质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稻株和颖果的生理过程而发挥作用的。过多施用氮素,特别是灌浆期间氮素过多,会使米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垩白率降低,然而食味变差。饭的食味还与煮饭方法、煮饭后食用时间有关。通常将米用水先浸1—2小时后煮,饭在煮好后的半小时时食用,食味最佳。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的小麦生态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年度和播期中,部分冬型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春播期中的样品蛋白质含量比秋播期中为高。气候条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有重要影响。开花至成熟期间的日平均温度较高,夜温较高,日长较长等条件都可促进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这期间的日平均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