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茭白田泥鳅无公害套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海涛 《现代农业科技》2010,(8):342-342,344
在分析茭白田的生态条件和泥鳅生长发育特点的基础上,从田块选择与整理、泥鳅养殖、茭白管理、日常管理和捕捞上市等方面介绍了茭白田泥鳅无公害套养技术,以期为茭白田养殖泥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产品产地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无公害产品质量的重要因子之一 ,对丽水市大洋山高山茭白基地农业环境质量的调查和监测表明 ,大洋山高山无公害茭白基地符合无公害产品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无公害茭白生产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茭白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品种、栽培技术、采收、贮藏、清洗、整理、包装运输,适应于车坊镇无公害茭白生产。  相似文献   

5.
何伟民 《新农村》2006,(1):12-13
近年来,景宁县高山茭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杭州、上海、温州等大中城市作为补淡蔬菜。发展高山茭白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将其无公害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茭田选择和准备应选择具有高山气候特点,海拔为600~1050米的区域,光照好、土地平整、土层深厚、  相似文献   

6.
从选留优良种墩、择田整地、适时定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除杂定苗、田水管理、病虫草害的无害化控制、适期采收、老茭墩管理等方面介绍高山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从而为生产无公害高山茭白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精口农业转化,地处浙西南的缙云无公害高山茭白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本文对高山茭白立地条件和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发展无公害高山茭白优质高效生产的对策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别名茭瓜、茭笋,为多年生长宿根性草本植物,是我国特产水生蔬菜。随着农业结构优化,化德县茭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栽培面积达120多公顷。但茭白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为确保茭白无公害、少污染,现将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浙江省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为害特点及越冬场所。并根据茭白无公害生产的要求,提出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辅之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控测茭白病虫为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茭白田套养革胡子鲶(即埃及塘角鱼,以下简称鲶鱼),不仅充分利用田间水体生态环境,茭白与鲶鱼共生相得益彰,而且能提高茭白田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镇大力推广该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每667平方米可  相似文献   

11.
高山茭白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姚市高山茭白采收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此时平原无茭白采收,又是夏季蔬菜淡季,茭白销售价格看好,大力发展高山茭白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生产过程中,严重的病虫危害成为高山茭白无公害生产的重要障碍。现将高山茭白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这种种养模式有6大优点。一是由于茭白田养鱼、养鸭后,迫使农民只能使用低毒农药,这样茭白就成为无公害蔬菜,品质也有所提高。二是这种立体种养技术明显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三是鱼、鸭觅食了田间杂草、无效分蘖和茭白  相似文献   

13.
鸣鹤镇是慈溪市主要产粮区,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形成了二季茭白一季稻的栽培模式,茭白面积已达28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大棚茭白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解决了茭白生产中的无公害问题,还拉长、提早了本地茭白的应市时间,增加了茭农收入。近几年,大棚茭白平均亩产为2811千克,平均亩产值为6746元,露地茭白平均亩产为1850千克,平均亩产值为2870元,虽大棚栽培亩成本比露地多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2004,(4):32
茭白鱼鸭立体种养模式有6大优点。一是茭白田养鱼、养鸭后,农民只能使用低毒农药,这样茭白就成为无公害蔬菜,品质也有所提高。二是这种立体种养技术明显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三是鱼、鸭觅食了田间杂草、无效分蘖和茭白基部害虫(长绿飞虱、螟虫等),从而减轻虫害和草害,减少使用农药次数和用量。四是鸭粪又是鱼的好饲料。五是野鸭肉嫩、味美、价高。六是明显提高了茭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缙云县地处浙江中南部山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生态农业示范县之一.境内山青、水秀、土净、空气清新,有"浙江绿谷"之称,是种植优质无公害茭白的理想基地.尤其在海拔450m以上的中高山区域,夏季气候凉爽,十分适宜茭白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正>桐乡市董家茭白益农信息社是依托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建立起来的专业型益农信息社,该合作社系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63户,合作社拥有及辐射的专业化茭白生产基地达1.35万亩,年产值达1亿多元。董家茭白产品先后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等质量认证,产品销售市场从原先的上海、苏南及本省,迅速拓展到目前的广东、福建、云南、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并建立起稳固的销售渠道,2010年5月董家茭白成功进入上海世  相似文献   

17.
介绍茭白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种育苗、选地整地、定植、栽后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达到无公害、高产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产地环境奈件、选种、栽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贮运等方面介绍了高山茭白无公害栽培生产各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茭白作为一种具备较高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的蔬菜,是当前农业业生产中种植较多的一类经济作物。其肉质鲜嫩、可食用部分中纤维含量少,食用价值高。同时,茭白在食用中还具备降低血糖、利尿以及促进消化的健康价值,健康价值较高。在种植中,茭白一般在沼泽和相对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因此采用传统种植手段无法提升茭白的种植收益。在当前的生产中,农业从业者可以使用无公害栽培的手段,在提升茭白产量的同时降低种植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推动茭白在全国的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20.
1.1概况 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堡镇已成为崇明岛的茭白主要产业区。据崇明县蔬菜站统计,2006年全县茭白面积5720亩,而堡镇有3000亩左右,年产茭白1万多t,总产值1000多万元。其种植规模较为集中的小漾村,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连续3届被县科委、县农委列为科技示范村和茭白产业化建设示范村。2004年6月又被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审核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