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气象灾害是威胁林业安全和增大林业风险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不断提升林业生产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 力,是保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林业气象灾害的灾害类型、承灾体、孕灾环境、致灾因子等四个方面 入手,提出了林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给出了空间区划方法,为林业气候变化管理提供一个风险预判手段。  相似文献   

2.
林业生物灾害是导致生物链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为了保护林业生物环境,必须对林业生物灾害加以管理,文章针对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特点和原则展开了分析,从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出发,遵循科学化、社会化等原则,完善林业灾害管理工作,并保护林业生物。  相似文献   

3.
林业生物灾害是导致生物链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为了保护林业生物环境,必须对林业生物灾害加以管理,文章针对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特点和原则展开了分析,从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出发,遵循科学化、社会化等原则,完善林业灾害管理工作,并保护林业生物。  相似文献   

4.
以阿拉善左旗的霜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阿拉善左旗地区霜冻灾害气候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基础上,从霜冻灾害发生的成灾环境、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承灾体的易损性三个方面选取了地貌、灾害频率、人口、社会经济条件等评价因子;应用模糊评价法建立了霜冻灾害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等数学模型;运用ARCGIS10.0软件,通过对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操作得到霜冻灾害的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图层,经过图层叠加以及等级划分得到霜冻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相似文献   

5.
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旱灾适应性是当前农业旱灾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适应性概 念及适应性与灾害系统的关系,从农作物、农户和区域三类农业旱灾承灾体的角度,对不同 类型和尺度承灾体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主要 是以承灾体的适应性研究为重点:以农作物为承灾体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农作物的农学生长 过程反映适应性大小;以农户为承灾体的研究注重从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人 文因素进行评价;从区域系统承灾体的角度,研究仍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适应模式为基 本思路。目前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灾害形成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 加强承灾体适应能力和综合适应模式的普适性等问题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相似文献   

6.
对安康市汉滨区开展了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分析,对致灾干旱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的因素赋予合理的权重,计算出汉滨区干旱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空间分布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农业生产建议,以期为规避灾害、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以致灾因素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承受体脆弱性和防灾抗灾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选取2010—2018年雷暴频次、极大雷电活动频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指标,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沧州市雷暴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面积的雷暴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任丘地区、沧州市区、海兴北部地区和黄骅市东南部地区,主要是由于雷暴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中西部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相对低,导致雷暴灾害发生的风险较低;沧州市区的承载体易损性特别高,市区东部承灾体易损性也较差,导致沧州市区东部的雷暴灾害发生风险高于东部。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模式与森林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GCSP管理策略,即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分区管理和分期管理,以为规范森林健康和灾害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利用阿城常规站资料以及周边自动站资料、历史灾情资料和社会经济基础信息数据,从气象灾害的发生机理出发,通过分析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潜在易损性,采用专家打分法、加权综合评分法等数量化方法对各致灾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建立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结合GIS技术制作产生暴雨高、中、低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0.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致灾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凤贤 《农业考古》2002,(1):290-294
农业灾害诸灾种在周秦两汉时期大致都有发生,主要灾种为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霜灾、雪灾、低温灾、冻害、蝗灾、虫灾、火灾、草害、沙尘爆、水土流失等等,涉及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物灾害、农业环境灾害三大灾类,农业灾害系统初步形成。 农业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自然的因素发挥着主要的影响作用,社会因素则对农业灾害的危害程度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国家,林业生物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林业生物灾害是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使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失衡,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一种灾害。目前我国的林业生物灾害形势十分严峻,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目前的形势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从致灾因子、承灾体方面,研究探讨宣城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绘制宣城市雷电灾害风险综合区划分布图,为宣城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灾情调查、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阐述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4个气象灾害风险因素。提出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基本思路,并探讨了3种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是实现林业生物灾害的精确管理的重要工具。运用ENVI与Arc GIS一体化集成平台,建立林业生物灾害TSE分析模型,实现林业生物灾害的精细化预报,以期为林业生物灾害精确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森林有害生物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目前,我国年均发生林业生物灾害1000万hm^2,损失高达880亿元,己对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林业生物灾害预警是降低和减少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将介绍美国进行林业生物灾害预警的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本文以菏泽市的历史气象数据和气象灾害灾情数据为基本资料,建立菏泽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菏泽市的气象灾害进行风险区划,以期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为菏泽市气象灾害防御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理论支持。根据菏泽市7县2区1971~2016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菏泽市的气象灾害灾情数据,对菏泽市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及发生地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考虑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结合GIS系统,得出菏泽市暴雨、高温、雷电、冰雹和大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以及菏泽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区划所使用的方法为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气象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分法等。研究结果表明:菏泽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程度较高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牡丹区、巨野县;风险程度相对较小的县区主要分布在成武县、单县;其它县属于中等风险区。  相似文献   

17.
极端气候导致生物灾害暴发和频发,生产方式变化引致灾害种类演替和灾害加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农业生产目标客观造成生物灾害防控的新压力,市场大流通扩大了生物灾害成灾范围和致灾慨率是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生物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列举了现阶段江苏省农业重大生物灾害的主要类型,提出建立农业重大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神农架林区内10 m×10 m大小的区域为研究单元,从灾害损失成因和洪灾形成机制出发,形成包含自然环境危险性和承灾体承灾能力两大部分20余项指标,建立了基于云模型和熵值的洪灾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从灾害成因和灾损成因的角度出发对山区村镇洪灾风险的各成分进行了指标因子分析,使用逆向云发生器结合熵值修正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通过GIS实现指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表达,并予以评价度量,最后结合权重获取水位上升5 m洪水强度下的自然环境危险性、承灾体承灾能力,用洪灾自然危险性评价结果代表值减去承灾能力代表值得到洪灾综合风险评价结果,为林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林区的灾害危险区域分布广泛,带有一定的集中度,主要因为全区自然环境危险度较高,而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灾害防御工事缺失或不健全;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有木鱼镇、九湖镇、松柏镇、阳日镇、宋洛乡东部,下谷坪乡、新华镇和松柏镇北部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少数生物抢占生态位,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从而发生林业生物灾害。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标准化是对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活动中实际与潜在的问题做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活动秩序,提高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并维护森林生态健康。在论述林业生物灾害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工作特点和标准化建设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而言,时间管理、空间管理、生态调控等措施以及精确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是实行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我国当前重大林业生物灾害的宏观管理,在防治、检疫与生态调控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从加强防治管理,压低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高发态势;强化产地检疫拦截,逐渐弱化直至取代现有公路调运检疫,严密拦截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认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自然属性,扭转"剿灭"式防治思维,着重生态调控培育健康森林;整合基层应急处置资源;强化责任追溯与损失赔偿,实行疫情实时发布;研发新技术尤其是推广使用移动式切片机进行现场处理疫木等方面着手,遏制我国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高发频发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