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桃小食心虫Garposina sasakii又名桃蛀果蛾,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可为害苹果、桃、花红、梨、李、杏等。2012年以来,全县富士苹果普遍遭受为害,2013年9月下旬调查,蛀果率高的达56%,一般蛀果率18%~44%,果实品质严重下降,失去食用价值,给长顺县苹果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经过两年来的调查和性引诱监测,初步掌握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规律,2014年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将蛀果率  相似文献   

2.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为害‘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害虫。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系统调查了不同栽培管理条件、果树种类和用药次数下梨小食心虫各世代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单植梨园全年成虫有5个高峰期,混植梨园成虫有4个高峰期。单植梨园和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发生量不同,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重叠严重,发生数量是单植香梨园的4.02倍;单植梨园中管理粗放的河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较重,打药频繁的母本园发生较轻,梨小食心虫成虫第1~第4代峰期延迟8~28 d,属于迁入为害。研究还表明:在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产卵有8个高峰,幼虫孵化期有6个高峰,在世代发展中相邻峰值叠加,形成成虫期4个大峰。因此,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有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宋德平 《植物保护》1990,16(6):44-44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是我国大豆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在幼虫防治中,当前主要通过成虫发生期性比预测幼虫发生确定田间防治适期,迅速、准确地鉴别大豆食心虫成虫雌雄,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记载该虫雌雄成虫主要根据体色深浅,翅缓数目、腹部末端形状是否具有产卵管或抱握器和显著的毛束。自1983年以来,作者进一步作了一些观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特征可供鉴别雌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湘西山区大力发展葡萄,但1992年以来葡萄吸果蛾发生严重,有的减产80%以上,成为葡萄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在本校和吉首市农村进行捕捉和定点观察,初步掌握了吸果蛾种类和为害习性,并探索了防治方法,现简报如下。 1.种类与取食类型 于葡萄果实食成熟前,吸果蛾夜晚吸食为害时,组织人力采集正在为害的成虫,共捕捉到吸食葡萄果实的蛾类23种(其中夜蛾科22种、拟灯蛾科1种)共843头。据检视按口器的尖锐与角质化程度、取食习性分为3类:  相似文献   

5.
梨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地域分布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箭  徐洁 《植物保护》2000,26(6):40-41
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molestaBusck)等蛀果害虫在地域内的分布对果树栽培具严重威胁 ,许多国家为有效地保护本国的水果安全生产 ,把蛀果害虫纷纷列入对外检疫对象。梨小食心虫是《中俄双边植检植保协定》中 ,俄方提出的检疫性害虫 ,桃小食心虫、梨小  相似文献   

6.
山植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各地发展较快的果树之一。山楂粘叶蜂(Allantus sp.)是新发现的仅为害山楂叶片的一种单食性害虫,为国内一新种。该虫在吉林省长春地区1年发生1代及一不完全的第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盘下0—7cm的表土内越冬,盛夏7月份为害最重,但幼虫发生期可一直延续到9月上、中旬。为害幼虫体覆透明粘液。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化蛹。成虫和幼虫均有假死性。当前生产上可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用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等有机磷杀虫剂;20%杀灭菊酯或20%灭扫利乳油4000—5000倍液等合成菊酯类农药常规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还可结合防治桃小食心虫等进行树盘土壤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7.
酸枣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蕾  沈宝成 《植物保护》1992,18(2):15-17
在陕西乾县枣子沟,桃小食心虫为害酸枣果率40%以上。为害酸枣的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均比苹果桃小食心虫小,一年发生1代。其越冬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田间发生期也比同纬度的苹果桃小食心虫晚20天左右。卵主要产在酸枣梗洼和叶背,幼虫对酸枣的为害期短而集中。酸枣桃小食心虫幼虫有4种寄生蜂,总寄生率高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高浓度性信息素和杀虫剂胁迫对梨小食心虫的种群特征与为害的影响,2019—2020年连续2年在山西省运城市梨园内测定了性信息素迷向、杀虫剂等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交配率以及蛀果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年内迷向防治区、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杀虫剂防治区与空白对照区内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基本一致,但各处理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逐年递减;其中,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总量显著低于其他防控区,单个诱捕器诱蛾量分别为98.20头和67.20头;同时,迷向防治区和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的交配率和蛀果率也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性信息素迷向和杀虫剂结合能更好地压低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降低其交配率和为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浩 《植物检疫》1998,12(3):191-191
苹果上几种常见蛀果害虫的现场鉴别江浩(烟台动植物检疫局264000)自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口岸对俄罗斯苹果和梨的出口量不断增加。食心虫是苹果、梨的常见害虫,也是危害最重、对苹果、梨品质影响最大的害虫,俄罗斯政府延用了我国政府和前苏联政府签订的植保植检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的系统观察,介绍忻州市桃小食心虫的为害特点和冬后幼虫出土、成虫羽化等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的防治,应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地面施药和树冠喷雾相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杏园蛀果害虫发生期,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诱捕研究了新疆南部地区杏园蛀果害虫发生的种类,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杏园蛀果害虫共有4种,分别是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 Treitschke、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和桃条麦蛾Anarsia lineatella Zeller,其种群数量分占87.41%、3.81%、2.51%和6.27%;李小食心虫种群数量显著大于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条麦蛾,为主要种类;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条麦蛾为次要种类。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烟碱0.7%,苦参碱0.5%)和5%杀铃脲悬浮剂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分别为95.02%、78.09%和20.15%;药后5 d,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防治效果分别为89.71%和80.30%,无显著差异。综上,新疆南部地区杏园优势蛀果害虫为李小食心虫,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可作为防控用药。  相似文献   

12.
对石家庄市悬铃木蛀干害虫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为害当地悬铃木的蛀干害虫优势种是光肩星天牛。针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结合日常绿化管理,采用虫道注药防治幼虫,微胶囊制剂喷雾防治成虫,适时释放肿腿蜂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苹掌舟蛾 Phalera flavescens(Bremer et Grey)是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果树害虫之一,是多种落叶果树和阔叶林木夏秋季一个普遍发生的食叶性毛虫。该虫近年来在吉林省各地大有加重危害的趋势。由于苹掌舟蛾寄主较多,为害时间长,幼虫食量大,又多群集取食,所以大发生时如防治失时,常可造成果树秃枝而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果树当年和翌年产量及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本试验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药剂防治和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小食心虫在我省SO~60年代大面积种植晚熟梨树品种时,发生为害较重。7O年代后调整梨树品种的结构,早、中熟品种比例扩大,晚熟品种缩小,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为害也逐渐减轻。自从SO年代末至gO年代末我省梨、桃、李、搞李、布朗李等果树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奇主桥梁作物多,十分有利于梨小食心虫的繁殖为害,很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有效地指导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我们从1997年开始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分布与为害1.1分布:梨小食心虫在江西各县、市均有分布,在海拔120OM处也有发生。1.2为害:该虫…  相似文献   

15.
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2017年8月入侵我国,现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市,对露地和保护地鲜食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田间种植的番茄和马铃薯上,番茄潜叶蛾与同科的马铃薯块茎蛾常混合发生,且形态与取食为害特征相似,较容易混淆,给田间识别带来困难。本文详细描述和比较了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外部形态及幼虫为害症状。本文将为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的准确识别及田间调查提供指导,还可为这两种害虫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年来昆明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各年度发生的大高峰期有差异,2012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为越冬代、第一代;2013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在第二、三代,这与当时的温度、降水量有很大关系。昆明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第一代主要为害桃树新梢,新植桃园幼虫更趋向在低龄桃树为害,幼虫蛀梢的高峰期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后15~30d;第二、三代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后两代主要为害果实。经饲养观察,桃园梨小食心虫性比[♀/(♀+♂)]为0.57~0.64,幼虫被天敌寄生率为26.9%,幼虫蛀果率为1.25%~5%。  相似文献   

17.
海棠透翅蛾在北京有机苹果园或生态果园的为害有增加的趋势。本文描述了成虫(包括雄性外生殖器)、幼虫及蛹的形态特征,观察了其在苹果园的生活史。结果表明,该虫在北京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树皮内结茧越冬,成虫发生期为5月底至7月底。本文还讨论了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提出了应用性信息素及其他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昆虫分布及越冬地域也在发生变化。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越冬北限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不过北纬34°线,近年发现该虫在更北的黄淮海夏玉米-小麦轮作种植区新乡市(北纬35°)发生为害,为该种植模式下发生的新害虫。为了准确监测,科学、有效地制定该害虫的防治对策,本研究对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稻蛀茎夜蛾可以在小麦-玉米轮作的条件下顺利完成生活史,其中在河南新乡该虫为害穗期玉米并顺利越冬的事实是首次报道。应用灯光监测并结合田间幼虫调查发现,当地稻蛀茎夜蛾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幼虫化蛹后在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在小麦或早春玉米上产卵,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玉米和小麦,6月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飞往夏玉米田内产卵,幼虫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第2代幼虫化蛹后于8月初开始羽化形成第2代成虫,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主要钻蛀夏玉米穗和茎秆,9月下旬幼虫陆续沿茎秆钻入玉米残桩基部越冬。综合调查结果,绘制了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年生活史表。  相似文献   

19.
粉白灯蛾Alphaea phaema是一种重要的植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在昆明及其附近初步调查,共有110多种。一年发生一代。在幼虫期,为害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严重时每株桃树数百条,可将叶片全部吃光,对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危害极大。1980年8月在本所发现有五龄自然死亡的幼虫,经分离鉴定,病原体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并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山楂是我国独特的栽培果树,其经济价值较高,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树种。但山楂的生长,要遇受多种病虫的为害,尤其是食心虫,使山楂的损失在15~20%,严重年份可达70~80%,品质和产量都受到影响。为控制食心虫的为害,在1986~1990年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现总结如下:一、食心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