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硫色曲霉固态发酵获得的复合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各组分酶活的表现活力、耐生长猪胃酸稳定性以及对麦麸和豆皮的降解作用。结果显示,该复合酶中含有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纤维素酶(CMCase)等多种酶。在pH值4.0~7.0之间,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均有很好的表现活力;在pH值2.5~4.0之间,果胶酶有较好的表现活力。在生长猪的胃液(pH2.8)中40℃保温6h,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的酶活损失都不超过30%。在40℃和pH5.5条件下保温8h,可以降解麦麸(无淀粉)和豆皮18%的干物质。与传统的动物饲养试验相比,这种分析评判饲料酶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高活力纤维素酶生产技术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  相似文献   

3.
《饲料与畜牧》2008,(3):57-57
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黑曲霉固态发酵获得的复合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各组分酶活的表现活力、耐酸、耐胃液稳定性以及对无淀粉麦麸的降解作用。结果发现,该复合酶中含有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等多种酶活。在pH4.0~7.0,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均有很好的表现活力;在pH2.5-4.0,果胶酶有较好的表现活力。在生长猪的胃液(pH2.8)中40℃保温6h,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的酶活损失均低于30%。在40℃和pH5.5条件下保温8h,可以降解麦麸(无淀粉)18%的干物质。与传统的动物饲养试验相比,这种分析评判饲料酶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稻谷日粮中专用复合酶制剂的组方,试验利用均匀组合设计,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分别设定9个添加水平,应用离体消化法对3种酶的最佳酶谱组合进行了筛选。并选择56周龄、体质健壮的种公鸭30只,通过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法对筛选出的复合酶制剂与商业复合酶制剂进行初步评定。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酶谱组合为木聚糖酶442.58μg/g、β-葡聚糖酶425.17μg/g、纤维素酶475.19μg/g;通过真代谢能(TME)法验证,筛选出的专用复合酶制剂效果优于商业稻谷型酶制剂。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用于肉鸡小麦型饲粮的最佳复合酶谱。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酶(30、60、90、120、150和180 U/g)、木聚糖酶(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 U/g)、纤维素酶(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 U/g)和植酸酶(500、1 000、1 500、2 000、2 500和3 000 U/kg)分别添加于肉鸡小麦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添加水平;据此,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和体外法研究4种单酶复配效应,每种酶各设计3个添加水平:β-葡聚糖酶为100、150和200 U/g,木聚糖酶为900、950和1 000 U/g,纤维素酶为900、950和1 000 U/g,植酸酶为1 500、2 000和2 500 U/kg,以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为判定指标,确定4种单酶的最佳复合酶谱。结果表明:1~3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60、95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18、1.161、0.927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2 01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35%;4~6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50、96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20、1.160、0.929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94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23%;当4种酶的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 500 U/kg时,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均获得较优值。综上,肉鸡小麦型饲粮中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水平,1~3周龄分别为150、960、950 U/g和2 010 U/kg,4~6周龄分别为150、950、960 U/g和1 940 U/kg,且2个阶段肉鸡小麦型饲粮中4种酶的最佳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 500 U/kg。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分别设定6个水平添加到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剂量;然后根据各单酶最佳添加量,将4种单酶分别设定3个水平:木聚糖酶(750、800、850 U/g),β-葡聚糖酶(50、100、150 U/g),纤维素酶(700、750、800 U/g),植酸酶(1 000、1 500、2 000 U/kg),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设置9种组合方式,以净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粮残渣总能为检测指标,确定4种单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结果表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量,0~3周龄分别为800、130、770、1 360 U/kg;4~6周龄分别为800、130、790、1 470 U/kg;4种单酶组合的最佳酶谱均为木聚糖酶850 U/g、纤维素酶750 U/g、β-葡聚糖酶50 U/g、植酸酶2 000 U/kg。  相似文献   

8.
试验目的是利用体外酶解法快速评定不同酶制剂在小麦型日粮中的应用效果。针对小麦的营养特性,实验选用酶制剂1#(E1)、酶制剂2#(E2)、木聚糖酶、欧蒂酶等4种不同酶制剂(均以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为主),测定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然后在体外环境下模拟猪胃肠道消化环境,并使不同酶制剂与小麦-浓缩料型日粮在其中充分反应,然后利用DNS比色法测定反应物中还原糖总量(实验以葡萄糖计)来评定酶制剂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含量相对较高的E1反而酶解反应效果不明显,几乎检不出还原糖;相反,4种酶制剂中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含量相对较低的欧蒂酶的应用效果则最好。结果表明,检测时酶活高的酶制剂其体外应用效果并不一定好,这可能与酶制剂的耐酸能力有关,在一定条件下能为使用者提供简便的检测依据。由于实际应用中酶制剂的影响因素很多,这次实验结果还需通过饲养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激光共聚焦技术与体外酶解技术相结合评定饲用酶制剂在酶解原料上的效果,试验采用复合酶制剂(木聚糖酶5万U/g、纤维素酶1 000 U/g、甘露聚糖酶5万U/g、β-葡聚糖酶5万U/g)分别对原料麸皮、豆粕、玉米、菜粕、小麦进行体外酶解,对照组不进行酶解处理,通过激光共聚焦拍照观察原料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处理过的原料细胞壁均发生断裂,包裹在其中的蛋白质部分被释放出来;复合酶处理组蓝色荧光强度较未处理组极显著降低。综上可知,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和体外酶解相结合,通过细胞结构的变化可更加直观、有效、科学地评定酶制剂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研究4种单体NSP酶制剂(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经过预消化处理工艺后,对肉鸡日粮中的非淀粉多糖的酶解情况,为进一步研究NSP酶制剂在肉鸡日粮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不同的NSP酶添加量对肉鸡日粮的预消化处理效果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的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250、350、300、200 mg/kg;初步确定的预消化处理参数是:温度45℃、时间60 min、水分35%。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试验日粮中最佳酶制剂组合是:木聚糖酶186 mg/kg、β-葡聚糖酶440 mg/kg、纤维素酶337 mg/kg、甘露聚糖酶200 mg/kg(P<0.01)。研究表明,加酶日粮经过预消化处理后,可以有效地降解其中日粮的非淀粉多糖,提高日粮的营养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讨使用体外法模拟猪饲粮胃肠道消化,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单一NSP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采用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法对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进行测定,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分别建立两种饲粮IVDMD与6种NSP酶的回归关系,筛选两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组合,再对优化的酶谱组合进行体外验证。结果显示:1)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与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之间均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427.1U·kg~(-1)、木聚糖酶7 057.5U·kg~(-1)、β-甘露聚糖酶3 587.8U·kg~(-1)、α-半乳糖苷酶202.1U·kg~(-1)、β-葡聚糖酶1 543.3U·kg~(-1)和果胶酶72.7U·kg~(-1)。小麦-豆粕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1 117.9 U·kg~(-1)、木聚糖酶35 08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 917.1U·kg~(-1)、α-半乳糖苷酶305.0U·kg~(-1)、β-葡聚糖酶806.7U·kg~(-1)和果胶酶133.7U·kg~(-1);3)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使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IVDMD提升了3.89%;使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提升了3.48%。结果表明,体外法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和配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消化法可快速筛选出生长猪饲粮合理的NSP酶谱。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正>饲用复合酶是一类水解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植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多种酶。在单胃动物消化道内没有分  相似文献   

15.
魏有霞  韩增祥 《饲料工业》2006,27(24):46-48
试验在测定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活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温度、金属离子和pH值对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的温度、金属离子和pH值对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组分中的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还原糖法研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降解茶叶多糖的能力,并探讨了β-葡聚糖酶降解茶叶多糖的主要特性。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相对木聚糖酶具有较强分解茶叶多糖的能力,β-葡聚糖酶对茶叶多糖降解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0,其热稳定性好,pH为6~7最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促进仔猪生长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饲料90 %以上由植物籽实组成。植物籽实结构极其复杂,其细胞壁由各类纤维组成,动物吸收植物的营养首先要破坏植物细胞壁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这都必须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酶制剂的研究和应用是当前畜牧业研究的一大热点,尤其是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这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必要从内分泌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本试验在国内外酶制剂研究的基础上,以“杜长大”商品猪为试验对象,研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GXC)对仔猪生长、消化、胴体组成的影响,系统地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酶制剂的生…  相似文献   

18.
根据是否在动物体内大量分泌将饲用复合酶制剂分为内源酶和外源酶。内源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脂肪酶等,外源酶包括植酸酶和NSP酶,其中NSP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反刍动物除外)、果胶酶等,半纤维素酶又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  相似文献   

19.
复合酶制剂是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选用特殊微生物菌株经发酵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化学产品,是多组酶种的复配产物,含有多种活性。其成分包含有细菌内切木聚糖酶,细菌内切β-葡聚糖酶,蛋白酶,α-淀粉酶及纤维素酶等。由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后提高了饲料的消化能值,释放出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酶制剂组合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共设4个组:对照组(CK组,不添加任何酶制剂)、C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PL组(添加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CPL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每组5个重复。青贮60 d后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水稻秸秆青贮后,PL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K、C、CPL组(P<0.05);CPL组的粗脂肪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总可消化养分显著高于CK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2)体外发酵24 h后,C、PL、CPL组24 h累积产气量、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快速部分产气量显著低于CK组(P<0.05);PL、CPL组的慢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CK、C组(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