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火炬松不同种源纸浆材材性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火炬松31个种源引种栽培在浙江富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实验林场,研究表明该批种源间10年生树木生长量和纸浆材材性因子如晚材率、管胞形态特征值(管胞长度、宽度、腔径、壁厚、长宽比、腔径比、壁腔比)、管胞S2层微纤丝角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木材主要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和木素含量种源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而戊聚糖和苯醇浸提物含量种源间差异不显著.这些材性特征除了木材化学性状因子外,均受中等以上程度遗传控制.木材纤维素、木素、戊聚糖和苯醇浸提物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088、0.003、0.340和0.307,其余性状广义遗传力均大于0.50.引种地栽培环境对木材性状有显著影响.种源原产地纬度与树木生长量、管胞宽度、管胞直径和管胞微纤丝角呈负相关,与晚材率、木材密度呈正相关.31个种源树木胸高直径与管胞长宽比、管胞壁腔比、木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管胞宽度、管胞直径、管胞腔径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幼龄材范围的确定及树木生长速率对幼龄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元 《林业科学》1997,33(5):418-426
本文以杉木、日本落叶松的人上林和天然林木材为对象,选择y=a+blnx回归模式。利用其管胞特征因子随年轮数的变化,研究划分幼龄材年轮界限的最适因子,并就生长速率对幼龄材生长量的影响进入了探讨。结果表明:杉木和日本落叶松的人工林及天然林木的管胞特征值在径向水平上的变化均遵循y=a+blnx模式,尤其管胞长度与年轮数回归的相关系数R均达0.98以上;管胞长度与管胞宽度及纤丝用相比,遗传率最大,随年轮数变化的模式最稳定,是划分幼龄材界限的最佳因子,由此得出杉木人工林幼龄材界限年轮为20-22(距髓心距离为12.9-13.2cm)、天然林为16-18(4.1-4.5cm),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19-23(8.7-10.5cm)、天然林为23-24(2.9-3.1cm);幼龄材生长量与树木生长速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鱼鳞云杉干部显微解剖结构与云杉大黑天牛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鳞云杉健康木和被害木干部解剖特征量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包括胞壁厚(晚材)、管胞腔直径(径向早材)、管胞直径(早材)、木射线条数、管胞长(早材、晚材)、树脂道比量和木射线比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管胞腔直径(径向早材)和管胞长(早材)为正相关,是有利于云杉大黑天牛危害的特征量,树脂道比量、木射线条数和木射线比量为负相关,是对云杉大黑天牛产生抗性的特征量。  相似文献   

4.
以8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无性系林为试材,就材性指标在株内、株间和无性系之间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管孔弦向直径、纤维双壁厚度和纤维壁腔比在树干水平方面上的不同部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呈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规律;微纤丝角度、单位面积管孔数和纤维腔径对干水平方向上的不同部位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呈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的  相似文献   

5.
人工林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广西人工林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变异及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差异。结果表明 ,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年龄在 14  16a ,解剖性质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为 :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胞壁率、胞腔直径、胞壁厚、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晚材壁腔比是自髓心向外呈递增趋势 ,管胞比量和晚材率为递减趋势 ,早材壁腔比和早材腔径比则近似于一条直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树脂道比量、胞壁率、胞壁厚、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 ,幼龄材与成熟材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5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均为成熟材高于幼龄材 ,且均达差异显著水平。木材性质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木材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胞壁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木材气干密度与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山杉和落羽杉木材解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2年生中山杉和落羽杉胸高处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纤维测定仪测定其管胞长度、宽度,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管胞壁厚、壁腔比和各种组织比量,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树种因素、距髓心生长轮数对管胞形态和组织比量等特征的影响.中山杉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均值分别为2 737.84μm、44.84 μm和60.86,落羽杉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均值分别为2 698.52 μm、43.44μm和61.51;中山杉木材的早材和晚材管胞弦向壁厚均值分别为5.91 μm和7.57 μm,落羽杉木材的早材和晚材管胞弦向壁厚均值分别为5.89 μm和6.54 μm;中山杉早材和晚材管胞壁腔比均值分别为0.15和0.35,落羽杉的早材和晚材壁腔比均值与中山杉的一致.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中山杉晚材的管胞壁厚显著大于落羽杉晚材的管胞壁厚之外,这两个树种其它管胞形态特征、各种组织比量的差异在0.05水平不显著,该结果表明这两种木材的解剖特征很接近;中山杉、落羽杉幼龄木材除了管胞旱材的壁腔比、薄壁细胞组织比量在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差异在0.05水平不显著之外,测试的其它特征在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差异在0.05水平具有显著性.中山杉、落羽杉木材的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具有相同的规律: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弦向壁厚、管胞组织比量从髓心向树皮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射线组织比量从髓心向树皮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薄壁细胞比量较小,径向变异也较小、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杉木材性株内的变异Ⅱ.管胞形态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管胞形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大致相似(长宽比在不同方位上除外),管胞形态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在0.01水平)。广义方差分析表明在株内不同高度上,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差异不显著;在圆周不同方位上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余两项末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年龄间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均差异显著。在不同高度上,三项力学性质中,只有抗弯强度和管胞长度0.05水平显著相关,其余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火炬松(PinustaedaL.)速生材5个高度木材的基本密度、年轮宽度、生长率、晚材率和管胞弦壁纤丝角进行系统测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各高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生长率从髓心向外,南北方向都是随年轮数的增加而减小,在高度上是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差异性均不显著.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呈线性正相关,与纤丝角呈线性负相关;木材基本密度与纤丝角呈负相关;纤丝角与生长率呈正相关.其相关显著性均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减弱.这些规律,为火炬松速生材的有效利用和林木生长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料慈竹不同年龄纤维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贵州省赤水市料慈竹(Bambusadistegus)0~4a5个龄级的纤维形态进行显微观测和系统分析表明,其纤维长度为2.13~2.69mm(平均2.45mm),纤维宽度为13.42~15.06μm(平均14.09μm),长宽比历8~185(平均174),壁厚2.52~6.46μm平均4.86μm),腔径2.15~8.39μm(平均4.41μm),壁腔比为0.6~6.17(平均3.24)。通过方差分析后表明,除纤维长度和宽度外,年龄对料慈竹纤维形态有一定影响,表现在纤维壁厚度上,从0~1a有增厚,1a后相对稳定,至4a时明显增厚;纤维腔径相反,从0~1a腔径减小,至4a时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纸浆林材性变异和优质原料培育期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6年生火炬松纸浆材性状研究表明:管胞长度径向呈递增稳定的模式,纵向呈递减变化;其长宽比变异类似于管胞长度的变化;管胞长度变化范围为1.403~4.456mm,长宽比为46.7~70.1,腔径比为0.711~0.786,壁腔比为0.381~0.496。基本密度径向由0.324g/cm3递增到0.428g/cm3;纵向递减,其均值变动于0.314~0.401g/cm2;株间木材密度均值与管胞长度两性状不相关。纤维素含量由髓心附近37.04%递增到树皮附近43.91%,木素、多缩戊糖含量分别由28.78%、14.59%递减到25.74%、12.05%,其苯醇抽出物含量变化在2.12%~8.38%之间。火炬松木材幼龄期约为10~13a。基于火炬松木材各树龄材性的变化,结合生长量指标,确定其短周期纸浆林适宜采伐树龄约为12~13a。  相似文献   

11.
借助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矮生杉木的解剖性质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①矮生杉木生长轮明显,早晚材缓变;管胞壁上的具缘纹孔单列;轴向薄壁组织量多,星散状排列;木射线高有3~12个细胞,多数为3~7个细胞;射线薄壁细胞与早材管胞间的交叉场为杉木型,多2~4个.②矮生杉木第2年轮单位面积的管胞数量平均值为4 047个/mm2,径向层数平均值为118层/轮.③矮生杉木管胞长度平均值为1 560.5μm,管胞宽度平均值为20.06μm,管胞双壁厚平均值为3.602μm,管胞壁腔比平均值为0.21,管胞长宽比平均值为69.90,腔径比平均值为0.830.  相似文献   

12.
杉木材性株内的变异:II.管胞形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笑梅  陈益泰 《林业科学》1997,33(5):441-446
以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管理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管胞形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大致相似(长宽比在不同方位上降外)管胞形态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在0.01水平),广义方差表明在株内不同高度上,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差异不显著;在圆周不同方位上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余两项未表  相似文献   

13.
对17年生7个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和3个对照子代测定林(共10个处理)的生长和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综合指数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生长与材性性状家系间、家系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除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外,其他性状晚材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早材;材积、管胞长宽比和树脂道比量变异系数较大(26.2%~85.3%).基本密度、早材微纤丝角、管胞比量变异系数较小(1.4%~8.1%).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综纤维素含量,早、晚材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晚材径向直径、胞壁率、壁腔比,管胞比量差异显著;材积、管胞长、弦向直径、早材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为59.3%~92.7%,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潜力较大.材积与综纤维素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与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弦向直径、晚材壁腔比和管胞比量成正相关,与管胞长宽比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负相关;基本密度与材积成微弱的负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成显著的负相关,与管胞长宽比、早材微纤丝角、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正相关;综纤维素含量与管胞长宽比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负相关;管胞长宽比与晚材壁腔比成极显著负相关;晚材微纤丝角与管胞比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对生长和材性进行综合评价,选出I3,I4,I93个比较理想的多性状指数方程.适合作纸浆林培育的家系为兴7×日77-2、日5×长77-3和日3×兴9.入选率30%时,各性状家系遗传增益分别为:材积34.7%,综纤维素含量7.5%,晚材壁腔比11.0%,晚材胞壁率6.2%,管胞长宽比4.5%,晚材微纤丝角3.2%,管胞比量0.3%.  相似文献   

14.
以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 (Franch.) Pritz. var. complanata (Mast.) Cheng ex Rehd.)解析木圆盘为研究对象,通过木材解剖测定其年轮宽度、管胞长度与宽度、管胞腔径/双壁厚度形态特征和木材含水率、干缩性质与密度等材性性状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油麦吊云杉为较速生树种,平均年轮宽度为5.17 mm,在1~17年间均保持较为旺盛的次生生长。管胞长度、宽度、双壁厚和腔径从髓心向外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别为1 363.98~3 498.38 mm、28.41~43.50 mm、4.22~6.55μm和13.74~37.20μm。木材气干含水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生材含水率先缓慢增加,后下降趋于平缓。木材干缩率和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异规律,整体上趋于稳定状态。综合分析,油麦吊云杉较速生,培育人工林可在17~20年间进行采伐,可获得相对较高的木材收益。  相似文献   

15.
油松心边材量及年轮数的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行山石灰岩区4个林龄与密度不同的油松人工林内选取40株样木,用联苯胺染色法对其上截取的350个圆盘的心、边材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对心、边材量及年轮数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干4个方位的心、边材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边材宽度在距基部0.50~1.00 m以上到距树梢2.46~3.22 m以下相对恒定,而心材半径、心材面积与边材宽度随树高增加持续减小,横截面直径较好地解释了心、边材量的轴向变异;心、边材量的株间变异很大,胸径对此变异的解释能力高于其他树木变量;4个林分的心、边材量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林分尺度的心、边材量与林分生长水平及林龄的变化趋势一致;油松心材的起始形成层年龄为13年,心材年轮数随形成层年龄而增加,后者可解释前者变异的97.9%;形成层年龄为40年与60年时,心材年轮数的增长率分别为0.5年轮·a~(-1)与0.7年轮·a~(-1).研究认为用林分调查因子预测油松心、边材量及心材年轮数的变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ata)良种及普通种8年、9年、10年、11年和16年生木材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双壁厚、管胞腔径比和管胞壁腔比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材性与林龄呈正相关,不同林龄之间其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和双壁厚差异均显著,但良种杉木材的管胞腔径比和壁腔比无显著差异;良种杉木材性未随着生长量的快速增加而变差,8~11年生良种杉木的材性指标明显优于普通种,其木材利用率也相应高于同龄的普通种杉木材;10年生以后良种杉木的管胞形态综合评分处于中上水平,即使进行短周期经营其材性指标也符合相关加工利用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造纸材种源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中、北亚热带地区三片九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中(广西南宁、江西安福、浙江鄞县),采集9个代表性种源试样,测试28项包括木材构造、物理和化学的性状,进行种源间比较选择,结果是:①经试验点内及多点方差分析,各性状种源间差异远大于种源内个体间差异,且种源与试验点间存在互作。②主要造纸经济性状(管胞宽、长宽比、双壁厚、腔径和壁腔比等)遗传力估值均大于0.6,受强度的遗传控制。③材性与生长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在马尾松速生地区作高、径性状的正向选择会导致种源或个体的管胞长宽比、晚材率和壁腔比下降,管胞宽度及腔径增大,这为间接选择提供依据。④取与造纸性能关系紧密的11项木材性状,综合选择出高州、宁明、吉安和德江等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8.
对浙江省开化县遗传改良无性系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ata)"F24x那1-1"的管胞形态特征及径向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处于幼龄期时,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在髓心附近较小,随着生长轮龄的增加,指标值呈明显的增大趋势,在第13年轮时增至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或略有降低;管胞宽度、管胞双壁厚及管胞壁腔比径向变异规律一致,随着生长轮龄的增加,指标值先增至最大值,之后趋于平缓或略有降低,变异幅度较小;杉木基本密度径向变异规律与管胞长度变异规律基本一致,基本密度在第2年最小,为0.283 g/cm3,随着树龄增加,基本密度逐渐增大,第13年时达到最大值,为0.348 g/cm3。研究结论可为木材精准加工利用及遗传改良木材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对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与早材宽度、晚材宽度遗传相关比较密切;与晚材率之间相关很弱;而年轮密度与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小密度及最大密度之间遗传相关密切(ry=0.84-0.95),与早晚材密度比及木材密度相关很弱;年轮密度与年轮宽度之间呈负弱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54块毛白杨林的材种出材率(量)分析,认为立地指数SI≤16.0m的林分应培育以椽材为主的小径材;18.0m≤SI≤22.0m时,林分的经营目标可定为以檩材为主的中径材林;当SI≥24.0m时,可生产柁材等大径级材。柁材林的主伐密度以400~600株/hm2为主;檩材林的适宜密度为600~900株/hm2;经营椽材的林分密度以1000~1200株/hm2的收获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