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90-190-1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河南浚县农科所合作育成的一个竖叶大穗型高产优质多抗的黄粒玉米单交种。在全国北方夏玉米区试中,1991年早熟组预试平均亩产581.8公斤,比掖单2号增产22.2%,居首位;1992~1993年中熟区试中,...  相似文献   

2.
《种子》1996,(5)
郑单14号(原名邓试201)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有成。1994年获河南省农村科技博览会“金奖”。其亲本组合和制种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951179748),并初审通过。1996年4月在全国第五届专利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6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命名为豫玉18号。1993~1995年在河南省区试(套种组)平均公顷产8157kg,比对照种沈单7号每公顷增产1221/kg,为17.6%,居5个试验结束品种首位。1994~1995年在全国华北夏玉米区试中熟组中平均公顷产6750kg比掖单13号增产747kg/hm2,为12.4%,比琢玉15号(豫单13号)增产13.5%,居10个参试种首位。1994~1995年在河南省16个地市80多个县试验示范,均表现竖叶大穗、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抗倒耐旱,很受群众欢迎。比掖单13号增产4.7%~40.3%,比掖单12号增产13.4%~44.4%,比沈单7号增产19.4%,多居首位。1994年在长葛市6.6公顷示范方平均产9300kg/hm2,比方外玉米(掖单2、13号)增产29.2%,其中最高产快达12291kg/hnm2,19...  相似文献   

3.
“90-1”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浚县农试站合作育成,被农业部定为1992~1994年国家重点扩繁品种。在1990年河南省玉米区试中平均亩产521.9千克,比豫玉1号增产15.3%,居首位;1991年亩产537.0千克,比豫玉5号增  相似文献   

4.
豫单8号是河南农业大学玉米教研室用自选系3184作母本,黄早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经多年多点试验,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于密植,适应性广。经1983、1984两年6点11次试验,平均亩产542.5公斤,最高亩产656.3公斤,较郑单2号增产32.4%,比掖单2号、烟单14号分别增产8.4%和18.4%。1985、1986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  相似文献   

5.
豫玉5号玉米     
品种来源: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于1984年用自交系京7做母本,U8做父本杂交育成。原名新黄单85—1,1989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玉5号。产量表现:1987年参加全国北方大区玉米区试,8点平均亩产499.1公斤,较对照鲁原单8号增产17.5%,居首位。1987年  相似文献   

6.
1 品种来源农大 10 8是中国农业大学 1991年以母本黄 C、父本 178组配育成的中晚熟大穗型玉米单交种。 1997年通过北京市、河北省审定 ,1998年通过天津市、山西省审定 ,并获国家专利 ,2 0 0 1年通过国家审定。2 产量表现1996年在全国 17个省市 76个试点区试 ,平均亩产 6 2 5 .9kg,比农大 6 0号增产 15 .5 %。 1998年我县引进试种 ,平均亩产 6 81.2 kg。2 0 0 0年种植夏玉米1.2万亩 ,单产比掖单 13号增产 2 5 .5 % ;2 0 0 1年种植 6万亩 ,平均亩产 5 77.5 kg ,比全县玉米平均单产增产 15 .8%。3 特征特性3.1 中晚熟品种。夏播全生育期 1…  相似文献   

7.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用抗枯萎病新洋76—75,与该场选育的泗阳791杂交有成。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泗棉3号.1产量表现:省区试平均87.7公斤/亩,居参试品种之首,是江苏省1982年以来参加区论中产量突破泗棉2号的棉花高产品种:在通州市1992~1993年抗病棉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6.1公斤/亩,比盐棉48增产19.23%,比苏棉3号增产9.13%。2抗枯萎病性:1991年沿海地区所新洋试验站签定,其病率、病指均为0。1992年省区试、沿江地区所、省农科院经作所的人工病回抗枯鉴定结果平…  相似文献   

8.
豫玉23是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1992年以外引系掖478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4年和1995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试(直播一组),供试26个杂交种,全省14处汇总,平均单产7609.5kg/hm2,比对照品种豫玉5号增产12.3%,居首位。1995年和1996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大区生产示范(直播组),供试13个杂交种,全省18处汇总,平均单产6837.9kg/hm2,比对照品种豫玉12增产9.…  相似文献   

9.
“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X86-1)F4作母本、(无酚1号X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后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92年至1993年两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8.9公斤,比对照“泅棉2号”和“湘棉10号”分别增产7.85%和8.84%。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在省棉种所(有病点)亩产91.04公斤,在大通湖农场(无病点)亩产77公斤,均比对照增产。特征特性“湘棉1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植株松散呈塔形,果枝第一果…  相似文献   

10.
掖单51、13号分别是山东莱州市农科所、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杂交玉米新组合。1991年引入我省试验、示范,其株型紧凑、适应性广、千粒重高,较其它掖单系列组合产量高,我省大面积生产平均亩产在398公斤左右,较中单二号增产20%以上,1992年我省示范面积扩大到40.17万亩。同时为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我们进行品种、密度、肥料播期试验,以寻求这两个组合在我省中部地区的最佳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夏播玉米制种产量几点措施钱向明,栗勤学(河北省赞皇县种子公司051230)1992年我县5400亩紧凑型夏播玉米制种平均亩产302.5公斤,千根村1200亩太合1号制种,平均亩产382公斤。1993年千根村1400亩掖单12制种,亩产421公斤,...  相似文献   

12.
“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86—1)F4作母本、(无酚1号×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后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92年至1993年两年参加湖南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8.9公斤,比对照“泗棉2号”和“湘棉10号”分别增产7.85%和8.84%。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在省棉科所(有病点)亩产91.04公斤,在大通湖农场(无病点)亩产77公斤,均比对照增产。特征特性:“湘棉1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植株松散里塔形,果技第…  相似文献   

13.
1 品种来源郑白糯6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优质专用玉米育种室利用郑白糯06为母本,郑白糯0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糯玉米单交种。 2 产量表现在2003年东南区鲜食玉米区试中,平均鲜穗亩产 807.7kg,比对照种增产16.7%。在2004年东南区鲜食玉米区试中,平均鲜穗亩产752.9kg,比对照种增产9.6%。两年平均鲜穗亩产780.3kg,比对照种增产13.2%。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新品种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钢  栗雨勤  秦建国 《种子科技》2001,19(3):158-159
以当前推广面积较大的玉米杂交种冀单29号为对照,对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干旱条件下,金海98-601的抗旱性最好,其抗旱指数为1.29;金海6号的抗旱指数为1.14,优于对照冀单29号。旱处理产量结果,金海98-601平均亩产469.9kg,比对照冀单29号增产13.5%,居首位。水处理产量结果,金海5号产量最高,平均亩产582.7kg。大田试验结果,京科2号平均亩产490.0kg,比对照冀单29号增产13.1%。  相似文献   

15.
竖叶大穗型玉米杂交种GS豫玉1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eid类群系8112作母本,旅大红骨类群选系360选为父本杂交育成了玉米新杂交种——GS豫玉11号(90—1)。该杂交种在1990~1991年河南省玉米区试中比对照种增产14.9%,居首位;在1992~1993年全国夏玉米区试中,晋、鲁、豫、皖、苏五省平均比对照掖单2号增产15.7%,居首位。在全国10多个省试验示范中,比对照种增产8.7%~47.5%,多居一、二位。群体叶面积变化为前快中稳后慢的曲线,植株氮代谢水平高,干物质积累快,总量大,分配合理,经济系数高。高抗多种病害,竖叶大穗,综合性状优良,品质好,中熟,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西农84G6系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1984年用80(6)5-6选大作母本,78(6)9-2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于1989年育成的早熟、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1992年12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为大面积推广品种。1试验试种情况;据1989—1991年3年在陕西省内15个试验点进行的26个产量试验统计,平均亩产397.7公斤,校当家品种小偃6号平均增产264%。1991年在陕西省武功、杨陵等地的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078公斤和414.5公斤,分别较小但6号增产39一名%和35.9%。1992年在陕西潘阳、兴平、乾县、武功、杨陵等县(市、区…  相似文献   

17.
杂交玉米地膜覆盖制种已被推广应用,但是增产增收还是增产减收意见分歧。为此,笔者1990年在滦平县小营乡搞了掖单2号玉米地膜覆盖制种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取得成功。一、地膜制种经济效益显著 1990年在小营乡两个村十个居民组安排掖单2号地膜制种试验,示范面积650.2亩。试验结果,掖单2号地膜制种平均亩产344.2公斤,比对照(裸地)亩增产100.3公斤,增长41.1%,亩增经济效益160.43元。扣除盖地膜亩增加的投入56元(地膜款27元、化肥款25元、除草剂4元),地膜制种亩净增值104.43元。从试验、示范结果看出,掖早2号玉米地膜制种投入少,效益高,一般亩增产百公斤左右,增值百元以上。二、地膜制种增产增收原因 1.增温保温。玉米制种盖膜后,膜内土壤吸热增温加快,保温程度增高,降低了土壤热量散失。据小营点调查,4~5月份,5~10厘米日平均土温比裸地高1.3~2.4℃,缩短出苗时间4天。同时出苗一致,苗全苗壮,克服了自交系生活力弱、出苗困难的弱点。据测定,地膜制种因地温增高,比裸地制种出叶速度快,盖膜平均3.7天出一片叶,而裸地4.1天出一片叶。盖地膜全生育期可增加温度25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盐粳4号     
1.来源和类型:原名“盐梗235”江苏省盐城稻麦育种试验站用“20229”与“沈农1071”杂交,于1989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2.产量水平和适应范围:1991-1992年连续两年参加省中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6.5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12.6%达极显著水平,稳定性分析,回归系数为1.0258。1992年参加省淮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9公斤,比盐便2号增产13.68%。审定合格,适宜在苏中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3.特征特性:株高98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剑叶挺直,叶色较深,后期熟色较好,精盖头。分蘖性较强.一般每亩成穗26-28万…  相似文献   

19.
交三单交由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1975~1988年用地方品种交麻二黄早选育成交51新自交系测交组配育成。1988年2月通过审定。1985年贵州省和遵义地区两级玉米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88.6和442.4公斤,比对照73单交增产16.7%,比中单2号增产……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朝阳1号11矮利3号/矮脚桂花黄)F_1///巴75复交,经10年选育于1991年育成。同年生产力测定,每公顷8364公斤(亩产557.6公斤),较对照桂朝2号增产7.3%,1992年预试每公顷8085公斤(亩产539公斤),较对照桂朝2号增产5.1%,1993年大田试种,平均每公顷8205公斤(亩产547公斤)。 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