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优质油菜新品种(H系)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7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H系)在安徽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优质油菜新品种(H系)H4-4-1、H4-1-5、H4-1-7抗性强,经济性状协调,适应性、丰产性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曹流俭  邢君  沈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91-5492
研究了5个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P系)在安徽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优质油菜新品种(P系)04-P63-1表现抗性强、适应性广、经济性状协调、丰产性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曹流俭  童存泉  邢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190-192,202
研究了9个优质油菜新品种(系)在安徽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优质油菜新品种(系)崇阳2号、华99-24、华99-28表现抗性强,经济性状协调,丰产性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组合)进行生产试验,考察参试品种(组合)的适应性、抗性、生育期、产量和综合性状,为在生产中全面推广优质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藏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14份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系)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采用品种比较试验方法研究白菜型春油菜的适应性,分析产量性状与经济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系143280-1,平均增产15. 73%,综合性状好,提升为下一轮的区试。淘汰4个品系为125343-3、125280-2、125013-1、103141-2,留作育种中间材料。其余品种(系)明年继续留试。由此可得,株高、分枝数目、角果密度、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选育优质高产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考察参试品种(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生育期等性状,从中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组合) .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5个优质宜油系列新品种(组合)为材料模拟高密度油菜机械化直播条件下各品种性状及产量的表现,研究其在川东浅丘区生态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川东浅丘区油菜新品种(组合)宜杂11-605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最适宜在川东浅丘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优质油菜新组合比较试验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流俭  邢君  童存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50-2251
研究了7个油菜新品种(P系)在安徽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优质油菜新品种(系)03-p27、03-p34、03-p24、03-p16表现抗性强、经济性状协调、适应性和丰产性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浙农油8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高含油双低常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通过系谱法进行系统选育,以2个优质高油品系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分离世代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2 a多点适应性试验每667 m2平均产量197.2 kg,比对照增产7.9%;含油量52.61%,硫苷含量25.04μmol·g-1,芥酸含量0.091 4%。2022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油菜(2022)330073],适宜在长江下游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油菜产区冬季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具有强优势的油菜优良恢复系应用于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1999年春以沪优15为母本、双低抗病材料885为父本进行有性人工杂交,其杂交后代经F1~F4代分离定向选择,于2002年春成功选育强优势优良恢复系HF15。以恢复系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普遍表现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熟期适中,长势强,整齐度好,抗倒、抗寒、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强,且大多数组合表现株高适中,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着果密,角果粗,千粒重大等生产上受欢迎的理想株型结构。用该恢复系组配成功的杂交组合DH0815、先油杂2号(区试代号神油2715)、德新油18(区试代号H1915)、盛油15(区试代号H3115)、盛油915(区试代号H0915)等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分别通过江西省、贵州省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冬油菜新品种天油5号(系谱号986—2-1)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系“St40—1”为母本、引进的双低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网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3—2005年区试中,平均产量2668.70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3.81%,最高单产达2475.00kg/hm^2。该品系表现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含油量41.12%、芥酸29.78%、硫甙93.0μmol/g。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和中部海拔200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油菜品种和栽培密度来指导山地油菜生产。[方法]采用2015年油菜不同品种、密度的4因素4水平山地田间小区试验资料,研究不同品种和密度对山地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云南省保山市山地油菜品种可以大力推广云油双2号和花油8号,重点示范H148-1,淘汰A35。高产栽培的最适直播密度是14.67万~22.01万株/hm2。[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保山市和其他相似地区山地油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6个组合在云南9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组合与试点的互作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F100D、99F089D等5个组合的平均产量与对照品种云油杂1号和花油3号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云南在进一步提高杂交油菜产量上取得了显著进展;5个组合中,以99F089D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最好;2000F100D的产量优势极显著,适应性好,这2个组合可在其适宜区域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油菜品种的抗铝毒能力。[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湘油杂3号3个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影响。[结果]铝胁迫下,油菜各品种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3个油菜品种中,赣油杂2号的变化幅度最大,湘油杂3号最小。3个油菜品种的耐铝性大小为:湘油杂3号>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结论]在酸铝地区要特别重视对作物铝毒的防治与研究;湘油杂3号在酸性铝毒土壤上的适应能力最强,赣油杂2号最差,这为促进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油菜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天津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冬油菜在天津地区的种植,2010年开始进行品种适应性研究,对引进的11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从抗寒性、适应性及生产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栽培的抗寒、早熟和丰产的优良品种,增加该地区越冬作物种类,提高复种指数,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高油、适应性强的油菜新品种,从国内引进11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德油早一号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适合在广西冬季种植,可以在广西大力推广;而中油杂新组合、中油杂11、华油9558的产量较高,德油5号、中油杂2、中油杂11的含油量较高,需再进行下一步的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