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分的淋洗是阿拉尔灌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淋洗水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阿拉尔灌区土壤脱盐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分布和土壤盐分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随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并且Cl-浓度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为阿拉尔灌区设计合理的淋洗水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微咸水入渗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提高水分的淋洗脱盐效率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淋洗水量、入渗水质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土壤脱盐状况和水分洗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盐深度随入渗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随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脱盐区土壤平均含盐量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的脱盐效率随淋洗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随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线性减少。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初期水分脱盐效率有影响,但对后期水分脱盐效率影响不大。对脱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设计合理的淋洗水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成水入渗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水分的淋洗脱盐效率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淋洗水量、入渗水质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土壤脱盐状况和水分洗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盐深度随入渗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随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脱盐区土壤平均含盐量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的脱盐效率随淋洗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随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线性减少。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初期水分脱盐效率有影响,但对后期水分脱盐效率影响不大。对脱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设计合理的淋洗水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防治干旱区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通过研究典型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盐分在生育期始末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当地棉田土壤盐分迁移累积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棉田土壤盐分在生育期始末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呈现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盐分在剖面的累积程度生育期初比生育期末大。对比分析认为,生育期始末,土壤表层0~20 cm土层呈现返盐趋势但其程度较弱,基本属于非盐化土或轻度盐化土壤,能够满足棉花出苗及后期生长要求;在生育期初,研究区各地块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值高达7 g/kg左右,属于中度盐渍化土壤,具有较大的潜力导致后期土壤返盐现象的发生。大量积雪及秋季茬灌能较好地对土壤盐分起到淋洗作用,有效防止灌区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疆滴灌技术已在小麦作物上推广应用,但滴灌小麦农田大多受盐碱危害,为研究滴灌小麦水盐分布特点,通过测坑试验,分析了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剖面上的水盐分布,结果表明,小麦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垂直方向受影响深度主要在0~60cm土层,在0~20cm土层水盐变化最为剧烈。土壤盐分分布变化范围和水分变化范围基本吻合。在0~100cm土壤剖面内,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呈随土层深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土壤盐分则基本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夏银北灌区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两大资源环境问题,将滴灌方式和垄作覆膜种植相结合,种植设施番茄等经济作物,以实现节水和盐碱地利用的目标,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盐碱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浅埋区,垄膜滴灌技术可有效调控地下水埋深,耕作层土壤盐分含量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土壤含水量0~40 cm土层变化较大,1 m深度土层平均含水量规律为垄上大于垄沟、高垄上大于低垄上、高垄沟小于低垄沟;土壤全盐量的变化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大,1 m深度土层平均全盐量规律为垄沟大于垄上、高垄上小于低垄上、高垄沟大于低垄沟。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棉田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期连作膜下滴灌棉田盐分高值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根据北疆连作膜下滴灌棉田生育期内2016、2017、2018年土壤盐分监测数据,分析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不同土壤剖面的积累及变化特征。结果证明该研究区域内土壤含盐率逐年增大,且随时间推移,由非盐渍化土或轻度盐渍化土逐渐转化为中度盐渍化土,部分区域转化为重度盐渍化土,连续三年内各剖面土壤盐分均由北向南呈增大趋势;在水平方向上,盐分主要聚积在6、7、8剖面,垂直方向,0~20 cm土层土壤含盐率变化较大,土壤含盐率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主要积累在80 cm以下土层。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灌溉方式对侧柏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兰州市小青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侧柏人工林地选取喷灌、穴灌和漫灌3个灌溉处理开展试验,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侧柏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及持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受灌溉水量的影响.在灌溉期,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加.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土壤脱盐深度呈增大的趋势,其中,0~20 cm土层土壤脱盐现象明显,40~100 cm土层土壤积盐现象明显.在春玉米生育后期,灌水定额对滴灌带间的土壤淋洗作用较前期明显.在非灌溉期,由于较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土壤含水量持续降低,作物的主要根系吸水层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阶段性变化明显.土壤盐分随土壤水分向上运移,在0~4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40~100 cm土层发生脱盐现象,畦灌方式在0~100 cm土层内均发生脱盐现象.膜下滴灌条件下,春玉米在拔节期前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含盐率变异系数分别属于中等变异和弱变异强度,之后两者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且土壤含盐率变异强度始终低于土壤含水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河套灌区盐碱地向日葵的出苗率和存活率,试验采用了沙封膜孔,土封膜孔和常规种植三种种植方式。在向日葵的播种前、出苗期和幼苗期分别监测不同处理0~100cm的土壤水分、盐分及向日葵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向日葵播种前,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均无差异,在出苗期和幼苗期出现差异且幼苗期差异更显著。在幼苗期沙封膜孔较常规种植在0~1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了15.79%,土壤盐分降低了23.13%,在10~2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了14.51%,土壤盐分降低了26.19%,沙封膜孔较土封膜孔在0~1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了9.1%,土壤盐分降低了6.61%,在10~2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了6.78%,土壤盐分降低了11.43%,在大于4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含水率和盐分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差异。沙封膜孔的出苗率和存活率较常规种植,分别提高了23.42%和20.96%。沙封膜孔促进向日葵幼苗的生长,株高、茎粗、根系深度和幅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显著增加。河套灌区盐碱地地膜采用沙封膜孔种植,可降低土壤含水率,阻碍土壤盐分表聚,提高了向日葵出苗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荒地水盐运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套灌区荒地秋浇灌水的盐分和水分运移进行了分析。利用水盐运移平衡机理,对荒地1m深土层浸入及流失的水分及盐分进行控制。研究显示秋浇63.0%的补给水分用来淋洗盐分,荒地中1m深土壤含盐量减少了256.8g/m^2,秋浇淋洗盐分,为次年储存盐分腾出"盐库"。秋浇期间的水盐运移的研究,对秋浇灌溉节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入渗湿润深度的半无限土体等温水盐再分布试验,分析了含水量剖面的动态变化特征,确定了水分再分布脱水区与吸水区的分界点,得出了由入渗湿润深度和时间确定的初始湿润层水量、排水率及再分布湿润锋函数关系。对比再分布初始(入渗结束)和再分布结束的含盐率和盐分浓度特征,建立了由垂向位置和入渗湿润深度确定的含盐率和盐分浓度剖面定量关系。分析表明,再分布的初始湿润层水量、脱水率、相对湿润锋及湿润锋推进速度等均可采用再分布时间与入渗深度二因子定量表达;再分布的剖面含盐率和盐分浓度均可采用指数函数形式由垂向位置和入渗深度二因子定量表达。  相似文献   

13.
覆膜滴灌条件下棉花根层土壤盐分时间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膜下滴灌棉田主根区土壤盐分的时间变异特性,基于2013—2014年田间实测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平均相对偏差和标准差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层土壤盐分的时间稳定性,并进一步确定了可以反映各土层土壤平均含盐量的代表性测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域0~40 cm土层土壤盐分随时间序列的变异性只有少数几个测点属于强变异,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在棉花主根层(40 cm)内,土壤盐分的时间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强后略微减弱趋势,在30 cm土层深度稳定性最强,平均相对偏差浮动范围最小、且其平均标准差最小;反映各土层平均含盐量的代表测点分布较为集中,可选取代表地块对区域土壤含盐量进行估算(决定系数R2为0.791 2~0.917 1)。棉田主根层土壤盐分时间稳定性研究有利于指导田间灌溉;选取少量且具有代表性的测点可为区域合理布设土壤盐分监测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时域反射仪,对不同灌水次数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水定额下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00cm内,尤其0~60cm土层变化尤为激烈,在100~180cm范围内各处理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按枸杞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将0~180cm土层进行划分,土壤湿度垂直分布分...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盐分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定额越大,盐分运动和分布所受到的影响越大,盐分水平方向运动越远,相同距离处土壤盐分含量相对越低,垂直方向,土壤盐分向耕作层以下运移并发生聚积,毛管附近土壤盐分淋洗范围和淋洗程度均越大,远离毛管宽行距盐分聚集范围越大且较深。灌溉定额越小,浅层土壤盐分积盐率越高,毛管附近土壤盐分淋洗范围和淋洗程度均越小,远离毛管宽行距盐分聚集范围越小且较浅。  相似文献   

16.
阿拉尔灌区合理秋浇定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浇是新疆阿拉尔灌区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的灌溉制度,它涉及水资源充分利用、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盐胁迫下作物生长等问题。通过研究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率及盐分对棉花的胁迫与秋浇定额之间的关系,得出适合于新疆阿拉尔灌区的秋浇灌溉定额为3 500 m3/hm2。  相似文献   

17.
淋洗状态下保护地土壤pH与盐分含量及其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阳地区酸化比较严重的保护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淋洗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淋洗后土壤pH值和全盐量、淋洗出的盐分离子含量,研究了土壤pH值与离子组成、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pH值与土壤全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土壤pH值随土壤全盐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加,但盐分的减少对土壤pH的影响在淋洗后期明显大于前期;②土壤pH值与阳离子、阴离子的组成即相对比例有关,其中与K+和其他4种阴离子呈曲线负相关关系,与另外3种阳离子呈直线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③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加,NO3、SO42-等离子含量在全盐含量中所占比例而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土壤pH值却在不断的上升,而Ca2+、Na+等盐基离子在全盐中的相对比例的上升也是导致土壤pH值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优化灌溉处理下玉米水分利用能力提高,根层下(40 cm)土壤含水量低、耗水快,剖面盐分淋洗降低效果明显,但引水花费大,且根层下土壤碱性增加危害作物生长;覆盖处理下土壤水分蒸发减少,作物水分利用率增加,玉米产量及品质最优,但根层下土壤含水量高、耗水慢,剖面盐分淋洗弱、积聚强,土壤次生盐渍害风险大。针对各处理对土壤水盐及作物产量影响的不同利弊权重,提出各处理交叉配合、扬利除弊,提倡秸秆还田覆盖措施下开展节水灌溉,适时进行优化灌溉淋洗盐分和土地深耕降碱,达到节水、增产和防控土壤次生盐渍害的多赢目标。  相似文献   

19.
枣树间接地下滴灌根区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间接地下滴灌条件下密植枣树根区不同方向(水平及垂直方向)、不同土层盐分质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导水装置直径(50、75、90 mm)和灌水量(9、13、17 L/(棵·次))对枣树根区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后,垂直方向10~40 cm土层盐分质量比较低,0~10 cm土层盐分质量比最高;水平方向10~50 cm各土层盐分质量比随与出水口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单次灌水后导水装置直径一定时各土层脱盐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灌水量一定时,10~40 cm土层脱盐率随导水装置直径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0~10 cm、40~50 cm脱盐率随导水装置直径增大呈低-高-低的趋势。在7—9月份,当导水装置直径为75 mm,灌水量为13、17 L/(棵·次)时,0~50 cm土层土壤平均盐分质量比均较低而且变化幅度较小。综合考虑节水、抑盐效果,确定导水装置直径为75 mm,灌水量为13 L/(棵·次)为适宜的间接地下滴灌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黑龙港地区土壤含水量的垂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港地区是河北省为落实"2020年我国新增粮食500亿kg"的规划而划定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土壤水的开发利用是未来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探讨黑龙港地区土壤含水量垂向分布情况,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试验站土壤为观测点,分别利用FDR、TDR、烘干法测量了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在0~110cm深度上土壤含水量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于不同土层的不同性质所决定的,而土壤垂向剖面存在的两个潴育层是土壤水分含量呈现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