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加强畜禽检疫检验工作1.建立健全检疫检验制度在肉食品流通过程中,包括畜禽的收购检疫、运输检疫、待宰期宰前检疫、宰后肉品检验(包括活品的检验),各个环节互相连接、相辅相成,好似一  相似文献   

2.
肉品卫生检验是保证肉食品安全利用、保障人民健康和防止畜禽疫病传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大型肉类联合加工企业,更显得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在实习中(主要是宰前、宰后检验)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几点怎样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猪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不仅对防疫灭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保证肉食品的卫生质量,是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的重要措施。生猪屠宰场的集中检疫,由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两部分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其作用只能互补,不能替代。宰前检疫,能及时检出病猪。特  相似文献   

4.
生猪宰前检疫是生猪屠宰检疫的重要关口,是保证肉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动物向人类传播比较有效的方法。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各个屠宰场,对生猪屠宰之前检疫工作中存在部分问题,做出详细的阐述,并对生猪宰前检疫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5.
猪肉是人们喜爱的肉食品之一,但随着国外高瘦肉率品种猪的引进、集约化养猪程度的提高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猪肉品质变劣的问题日益突出,改善猪肉品质是目前肉品科学的研究热点。宰前应激是导致猪肉品质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阐述宰前应激包括宰前运输、禁食、休息及致晕方式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宰前应激影响猪肉品质的遗传机制,表明携带有应激敏感基因的个体更易受宰前应激的影响从而导致肉质变劣,并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肌肉细胞代谢方面揭示应激影响猪肉品质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屠宰检疫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关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生猪屠宰场检疫监管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安龙县严格按照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对生猪定点屠宰场进场生猪进行宰前检疫和宰后肉品检疫,确保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现将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快过年了,农村都有杀年猪的习惯,这既是对辛勤劳作一年的犒赏,又可借机同家人欢聚一堂,共话团圆.那么,年猪到底能不能杀,杀年猪会触犯法律吗? 举个例子,家在农村的张三杀了一头猪,请亲朋好友吃了一顿,走的时候还每人送了一块肉,这违不违法?不违法.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除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不实行定点屠宰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定点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张三这个行为属于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行为,是被排除在外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批绿色畜产品认证准则《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准则》已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订完毕,并通过农业部审定,正式颁布执行。根据新标准认定的第一批绿色畜产品生产企业也已产生。这标志着我国绿色畜产品的认定走上规范化。  A级绿色食品三项标准对绿色畜禽产品的生产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在《动物卫生准则》中,规定养畜场必须全进全出;人员入场必须更衣、淋浴、消毒;必须杜绝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流行。对屠宰动物的宰前、宰后检疫及肉食品加工厂的兽医卫生提出了严…  相似文献   

9.
政法前瞻     
生猪屠宰管理新条例施行自今年8月1日起,国务院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强调,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但是,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除外。  相似文献   

10.
乡镇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丽仙 《农技服务》2010,27(3):401-4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市场不断繁荣,肉食品交易大幅上升,肉食品安全问题逐步显观。针对当前乡镇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家顾问》2008,(7):35-35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于6月2日公布,并将自8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规定,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但是,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除外。  相似文献   

12.
<正> 每年新春佳节,农村都有杀年猪的习惯,对农民自养屠宰的生猪,有的地方乱收屠宰税,有的地方甚至按农户平均交税,群众意见很大。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养猪户不需交纳屠宰税,但对于养猪户屠宰自养的生猪,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宰自食,即屠宰的生猪完全用于自己  相似文献   

13.
猪肉食品在我国内需和外销肉食品总量中占绝对的比例,有数据统计,全国年消费生猪4.8亿头.  相似文献   

14.
<正>1980年以前,羊肠在宁夏平罗农村是毫不起眼的,农民会吃的就吃掉,不会吃的就扔掉,但是现在,谁家刚宰完羊,马上就会有人  相似文献   

15.
嫩度是决定肉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宰后肉的嫩度发生不连续变化,严重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阐明宰后嫩化机理一直是肉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自“凋亡”的概念引入至宰后肌肉嫩化过程后一直广受关注,动物被屠宰放血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大量累积,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逐渐耗尽,必然导致细胞死亡。宰后肌细胞死亡和肌肉嫩化都是在一系列调控因子作用下激活肌肉内源酶,并由内源酶水解蛋白质破坏细胞结构,因此这两个生化过程被认为高度相关。本文综述了宰后肌细胞主要以凋亡的形式死亡,分析了除凋亡外,宰后早期产生少量ROS时细胞会通过自噬启动自身防御系统,宰后后期ATP逐渐耗尽肌细胞可能从凋亡转变为坏死;明确了线粒体通路是宰后肌肉中细胞凋亡酶激活的关键路径,线粒体死亡因子释放是细胞内死亡级联反应的总开关,其开放状态直接决定着细胞以何种途径进行死亡,并进一步从线粒体膜通透化和内膜嵴重构两方面,讨论了宰后线粒体损伤诱导凋亡因子的释放机理;综述了线粒体损伤变化及其对嫩化过程的影响,并从线粒体通过参与能量代谢影响肌肉pH以及通过释放凋亡因子调控细胞凋亡酶活性两方面分析了其潜在机理;探讨了宰后肌肉线粒体与内质网间相互作用以影响Ca2+信号传导以及细胞凋亡过程,或与溶酶体相互作用,破坏溶酶体膜稳定性,使其释放组织蛋白酶以激活线粒体Bax和Bid而加速线粒体膜通透性;综述了细胞凋亡酶在宰后早期被激活,并参与部分肌原纤维蛋白的有限降解,但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ATP逐渐耗尽等因素导致细胞凋亡酶失活,因此细胞凋亡酶只参与宰后早期的嫩化过程。综述内容可为完善宰后肌肉嫩化过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动物屠宰检疫概念动物屠宰检疫是指在动物宰前、宰后及屠宰过程中,对动物、动物产品所实施的检疫。屠宰检疫包括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评价肉食品质量,其一是营养学评价;其二是安全性评价。兽医食品卫生工作的任务,就是对肉食品(含蛋、乳等)作出安全性评价。所谓肉食品的安全性,是指肉食品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情况下,对食用者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不良影响主要是指近期毒效应和远期毒效应,特别是那些危害甚大的特异性毒效应,如癌变、致畸性、基因突变等。本来,纯粹的肉食品对食用者并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毒效应,关键问题是在目前的客观现实中,并不存  相似文献   

18.
《饲料博览》2010,(2):73-74
<正>一、近年来的产业背景猪肉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肉食品来源,占日常肉类消费的60%以上。多年来,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猪肉为主导的肉类消费稳定增长,2007年达到人均32.45kg,人们对猪  相似文献   

19.
<正>1宰前饲养管理场宰前饲养管理场是对屠畜实施宰前检验、宰前休息管理和宰前停饲管理的场所。曾有人给宰前饲养管理场赋予宰前肥育和贮备屠畜的任务,故又有"贮畜场"、"牲畜仓库"之称。宰前饲养管理场贮备牲畜的数量,应以日屠宰量和各种屠畜接受宰前检验、宰前休息管理与宰前停饲管理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以能保证每日屠宰的需要量为原则。延长屠畜在宰前饲养管理场的饲养日期,既不利于疫病防治,也不经济。因此其储存牲畜的容量一般应超过日屠宰量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应从农村入手。一、农村人口在中国仍占主导,城乡差距显著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尽管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但农村人口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212万人,占总人口的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544万人,占总人口的5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