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隶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真菌,又称北虫草、北冬虫夏草。蛹虫草具有滋肺补肾、止血化痰的功效,近年来通过大量药理试验证明,蛹虫草还有降压、降脂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心律失常,此外蛹虫草中的有效成分虫草素具有抗癌、抑菌、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因此倍受国内研究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区蛹虫草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别名蛹草、北虫草、北冬虫夏草,是著名药材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近缘种,也是虫草属真菌的模式种,具有和冬虫夏草类似的活性成分和医疗保健功效(梁宗琦,2007).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虫夏草是一种学术名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真菌,又名中华虫草菌)子座或冬虫夏草菌(真菌),其它种别寄生于一种学术名为鳞翅目蝙蝠科昆虫虫草蝙蝠幼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从温度、光照、pH值、碳源、氮源5个方面对促进虫草菌子实体生长做了测定,并用不同的虫体、茧、组合和半组合培养基进行虫草子实体的培养。从我们研究的虫草属的三个菌种:Ⅰ号菌、Ⅱ号菌、Ⅲ号菌可以初步得出结论:1、在相同的条件下,Ⅲ号菌生长速度最快,Ⅰ号菌次之,Ⅱ号菌最慢。2、葡萄糖是虫草菌的良好碳源。3、酒石酸铵是虫草菌最好氮源。4、Ⅰ号菌、Ⅲ号菌在pH=6时生长最好,Ⅱ号菌在pH=4时生长最好。5、三种菌均在25℃长势最好。6、全光照不利于虫草菌丝的生长。7、多种培养基和昆虫有利于营养体的生长,但仅有一种昆虫幼虫长有子实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咖啡渣部分替代蛹虫草栽培基质的米饭部分(1%、3%、6%、9%和12%),研究蛹虫草生长指标(子实体长度、子实体干物质重量、生物学效率和基质利用率)及营养成分(粗纤维、蛋白质、粗脂肪及蛹虫草多糖)。结果显示:1%~12%咖啡渣替代量的栽培基质,对于栽培蛹虫草均能获得成功,且各指标与对照相比略有升高;其中咖啡渣替代大米基质6%组别的子实体表现突出,干物质量为13.8%±0.57%,菌包生物学效率为73.86%±1.51%,基质利用率为58.73%±1.46%,蛹虫草多糖含量为(207.39±16.40)m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1)。结果表明:咖啡渣可以作为基质培育蛹虫草,其中替代6%大米基质的蛹虫草子实体各指标表现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植食性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其食物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幼虫肠道菌群及其取食的桉树叶内生菌群的多样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油桐尺蛾5龄幼虫肠道和桉树叶部内生的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 rDNA进行测序,分析油桐尺蛾肠道和桉树叶部内生的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度。[结果]油桐尺蛾肠道细菌共注释到6门、11纲、19目、38科、43属,真菌共注释到8门、29纲、67目、159科、257属;桉树叶部内生细菌共注释到10门、19纲、26目、54科、74属,真菌共注释到8门,31纲,79目,171科,291属。桉树叶内和油桐尺蛾肠道中均发现桉树主要病害病原菌所属菌属,分别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壳针孢属(Septoria)、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结论]油桐尺蛾肠道的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度与桉树叶之间存在差异,桉树叶对油桐尺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而携带某些病原菌的油桐尺蛾啃食或其排泄物接触可能是导致该病原菌侵染健康桉树叶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和6个小穴壳菌属菌株分布于这4个类群中;RAMs分类群Ⅰ,Ⅱ,IV仅仅由葡萄座腔菌属和小穴壳菌属菌株构成,部分茶藨子葡萄座腔菌,4个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和所有的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菌株构成了RAMs分类群Ⅲ.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确定的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种内具有遗传不一致性,形态学上一致的28个茶藨子葡萄座腔菌菌株识别为4个不同的表观群;造成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干腐病菌的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菌株与部分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在分子水平上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亦显示盾壳霉属与疡壳孢属真菌有着较近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西高原的昆虫病原真菌种类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为昆虫病原真菌的开发利用及川西高原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川西高原13个不同海拔区域土壤总DNA为研究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测序得到有效数据,分析土壤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昆虫病原真菌的种类及其与海拔梯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在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与担子菌门在每个海拔样品中的共同占比超过69%,占绝对优势;从属水平分布来看,各样品间的差异显著,最优势属均有不同。2)在13个土壤样品中检测到的昆虫病原真菌分属于肉座菌目3个科的18个属,其中麦角菌科的优势属为绿僵菌属,虫草科的优势属为棒束孢属与虫草属,线虫草科的优势属在不同的样品中存在差异。3)虫草科的虫草属与棒束孢属的种类丰度在肉座菌目中的占比分别在4 300与3 700 m时达到2个顶峰。【结论】川西高原病原真菌种类丰富,在不同海拔其丰度存在差异。昆虫病原真菌主要集中于子囊菌门肉座菌目的 3个科,其中虫草科的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虫草属集中在海拔3 400~4 300 m,而棒束孢集中在海拔3 400~3 700 m。说明在海拔3 400~4 300 m的范围内虫草菌科真菌相对丰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芸香科Rutaceae金橘属Fortunella植物,灌木,高通常不超过1 m,枝干上的刺长1~3 cm,花枝上的刺长不及5 mm。单叶,叶片椭圆形,稀倒卵状椭圆形,通常长2~4 cm,宽1~1.5 cm,较小的长不及1 cm,宽约4 mm,顶端圆或钝,稀短尖,基部短尖,全缘,中脉在叶面稍隆起;叶柄长1~3(~5)mm。单花腋生,常位于叶柄与刺之间;花萼杯状,裂片三角形,5~4(~3)裂,淡绿色;花瓣白色,长3~4(~5)mm,卵形,顶端尖,扩展;雄蕊为花瓣数的2~3倍,花丝合生呈筒状,少数  相似文献   

10.
杨白潜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10年对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Herrich-Schaffer)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杨白潜叶蛾在河南省濮阳地区1a发生5代,代数比较整齐。以蛹茧主要在树干粗皮缝内、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开始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6~78粒,产于杨树叶片正面,90%在侧脉旁。孵化后幼虫直接钻入叶片内潜食叶肉危害,被害处呈黑褐色虫斑,之后叶组织枯焦。幼虫老熟后有吐丝下垂习性。9月上中旬第5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并越冬。各虫态发育历期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成虫具趋光性,♀♂比为1∶0.93。幼虫期天敌有寄生蜂3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一种为杨白潜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SP)。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杨扇舟蛾发生与危害及预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扇舟蛾是湘北杨树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一年发生5代,主害高峰是3和4代。平均每头幼虫终身食叶面积为128.466平方厘米,损叶面积为142.371平方厘米。不同龄期的食叶面积随龄期的增长接近指数曲线,回归方程为y=0.7479~(1.41x);r=0.997。雌蛹重与产卵量呈直线正相关,直线回归予测式y=-551.74+6.19x:r=0.989。  相似文献   

12.
20 0 4年 5月 19日 ,笔者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时 ,在商河县商河镇马官寨村村东河堤的白榆、旱柳、杨、刺槐混交林内 ,发现 1只蛾类幼虫在白榆枝条上栖息。采回室内后 ,幼虫顺利化蛹并羽化出成虫。随后 ,又在商河镇的何家村白榆枝叶上发现第 2头幼虫 (未化蛹 ,保存 )。经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武春生先生鉴定 ,该虫系瘤蛾科Nolidae ,瘤蛾属Mimerastria的苹米瘤蛾Mimerastriamandschuriana(Oberth櫣r)。以往报道 ,该虫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北京、河南、江西、四川等省市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前苏联等国 ;其寄主为苹果、栎、青冈树等。该虫…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海南凹鸠蛾1龄、4龄、5龄幼虫和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1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分别为(-20.26±0.54)℃和(-19.03±1.29)℃,显著低于4龄幼虫和5龄幼虫和蛹;其他各虫态过冷却点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蛹<5龄幼虫<4龄幼虫,冰点各虫态由低到高顺序为蛹<4龄幼虫<5龄幼虫。4龄幼虫与5龄幼虫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但其冰点差异显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南凹鸠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区域。  相似文献   

14.
2013~2014年松针小卷蛾在承德地区首次大面积较严重发生,且有扩散和蔓延趋势。经2015~2016年的观察研究,比较系统、准确地掌握了松针小卷蛾在河北围场县和木兰林管局范围内的生物学习性:4月中旬开始化蛹,7月中旬蛹期结束,成虫4月中旬开始羽化,5~6月为盛期,7月下旬为末期,多在6~8时羽化,成虫在傍晚前后活动最盛,成虫趋光性不强,寿命8~12d;卵在5月下旬始见于针叶上,少数产在嫩枝上,卵期直至7月中旬结束;幼虫5月下旬开始出现,直到10月下旬仍可见,6~9月为幼虫单叶危害期,9月下旬~10月为幼虫缀叶危害期。越冬幼虫从10月中旬开始下树做土茧,越冬至翌年4月上旬。4月中旬开始化蛹,开启新一轮生活周期。  相似文献   

15.
应用1.8%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8%除虫菊.苦参碱水乳剂、1.2%苦.烟乳油3种生物农药对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 er)3~4龄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550 g.hm-2对丽绿刺蛾的防治效果为90.13%,最为经济有效;1.8%除虫菊.苦参碱水乳剂450~150 mL.hm-2对丽绿刺蛾的防治效果为83.29%~90.13%;1.2%苦.烟乳油750、650和550 g.hm-2等3种浓度的防治效果均为100%,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羽化后3小时性成熟,雌蛾生殖器分泌性外激素,对雄蛾产生很强的性引诱力;这种性行为直至交尾或死亡为止。性引诱力大小与雌蛾数量成正相关;活体较其生殖器性外激素粗提液诱雄效果好;10个活体的诱雄量则超过一台20瓦黑光灯同期对该虫诱蛾量。10个活体的诱雄距离在150m仍有效。“屏帐网式诱捕器“简便、易行,平均收捕率72.9%。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摸清了汉刺蛾Hampsonella dentata(Hampson)在邢台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年生活史和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概况。汉刺蛾在邢台地区1 a发生1代,主要寄主为板栗、核桃和柞树,幼虫是危害的唯一虫态。汉刺蛾幼虫始现7月末至8月上旬,危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完全饥饿状态下能持续存活8 d,8月中旬为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成虫夜晚活动白天静伏,飞翔能力较弱。成虫夜间羽化,交尾出现在凌晨,持续13~16 h。产卵多在夜间,产卵期2~4 d,以3 d居多,成虫寿命为5~9 d。雄虫比雌虫寿命短1 d左右。卵多散产在叶背,发育历期6~8 d。老熟幼虫下树结茧化蛹越冬。汉刺蛾雌雄性比为1∶12左右;虫口密度阴坡高于阳坡,坡底高于坡上。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弄清楚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不同兴安落叶松林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本研究分别以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土壤进行测序,分析了土壤真菌的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并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共检测到4门11纲36目63科74属土壤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主要的优势菌属为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小轮孢霉属Troposporel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拟锁瑚菌属Clavulinopsis(5.63%)、被孢霉属Mortierella、虫草属Cordyceps。Mortierella、Udeniomyces、Cortinarius、Cryptococcus、Trichoderma、Cordyceps、Clavulinopsis等菌属受土壤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通过冗余分析发现,土壤含水率、p H值、土壤氮、土壤磷、有机碳等是不同土壤环境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表明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中不同土壤环境的土壤真菌群落存在差异,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雷公藤丽长角巢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泰宁县雷公藤种植基地开展了4个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在室内外和林间对雷公藤丽长角巢蛾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24~30℃时线虫的侵染力最强。斯氏线虫Steinemema.sp.CB2B品系效果最佳,室内试验线虫剂量为100、250、500、1 000、2 000条.mL-1时,第6 d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86%、100%、100%、100%、100%;试验剂量为1 000条.mL-1时,第1 d就出现害虫幼虫死亡,第5 d幼虫死亡率达到100%;对丽长角巢蛾的幼虫和蛹均有侵染力;林间防治试验效果达88.15%。  相似文献   

20.
刘巍  高国平  孙妍 《防护林科技》2007,(2):20-22,24
经过对整个东陵天柱山区域内的天柱山区、植物园区、校园的教学区3个区域内所有树木的广泛调查,共采集到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平伏刷革菌(Xylobolus annousum)、截头炭团菌(Hypoxylon annulatum)、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绒毛栓菌(Trametes pubesens)、科普锐齿菌(Oxydonderma applanatum)、裂口平伏菌(Poria versipora)等21种引起活立木腐朽病的病原菌;从分类学上来看,这21种病原菌属于真菌和细菌2大门类。真菌当中又可以分成担子菌和子囊菌2个亚门,其中担子菌涉及到伞菌目、非褶菌目、多孔菌目、木耳目8科15个属17种;子囊菌仅2目2科3属3种;细菌类仅1属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