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裙带菜单克隆无性繁殖系育苗成功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山东省胶南市红石崖镇水产养殖公司育苗室共同承担的裙带菜单克隆无性繁殖系育苗实验获得成功。裙带菜常规的育苗方法是在6、7月份采孢子,常  相似文献   

2.
各地信息     
1985年,为满足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裙带菜的需求,借鉴日本和国内裙带菜养殖先进经验,以大连凌水水产养殖四场为中心,开展了裙带菜海上采苗育苗生产。由于生产单位领导和工人积极配合,由于大连水产学院重视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裙带菜海上采苗育苗生产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裙带菜海上采苗育苗技术方面积累了若干经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山东南部沿海裙带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利用大水体,深水对虾育苗池进行裙带菜常温育苗,采取控光,稳定水温等技术,培育1500个苗帘,平均出苗量37.68株/cm。1992年12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是鲁南地区裙带菜大规模人工育苗的首次成功,技术成果属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裙带菜海上育苗产生的附着物问题,风浪对筏子的安全影响以及其他技术问题,因而提出了裙带菜育苗与海带相同的方向,以室内培育比较适宜,同时阐明了在室温条件下培育的原因。 实践的结果表明:1.室内水池育苗在每天的最大光强900~1000米烛,水温不超过海上温度,以过滤海水进行培养,裙带菜的配子体可以安全渡夏,秋后可以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幼苗,而基本不受附着物的危害;2.在水池环境育苗,竹皮比棕绳的育苗效果好,所以竹皮是裙带菜育苗的适宜生长基质;3.水池育苗的幼苗发生稠密,个体大,比海上育苗的幼苗发生量高20~128%。 我们对这一新的育苗法讨论了它的问题,并且认为:1.裙带菜的配子体有耐高温的性能,已为国内外的研究所证实,配子体于室内条件可以发育,也为斋藤报道过,因此配子体在水池渡夏并能培育出幼苗是可靠的。2.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幼苗可以满足养殖嫩菜或成菜的要求,所以是一种有效的育苗方法。3.水池育苗比海上育苗安全,劳动条件好;比低温育苗成本低。由于水池育苗形式符合海藻培养业的专门经营;又因其技术简易又适于小型分散经营,这种育苗法比海上育苗和低温育苗在我国北方沿海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裙带菜养殖科学研究的若干成果被实践证明可应用于指导生产。这些成果的内容包括裙带菜夏生苗的发现,配子体的发育特性,不同时期的幼苗,人工育苗理论,育苗器和生长基质,移栽方法和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6.
卢书长 《齐鲁渔业》1994,11(5):16-17
介绍了裙带菜水池常温育苗的全套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即高温条件下黑暗处理配子体,利用对虾育苗池的大水体减水温波动,幼苗生长后,大大增强光照(7000Lx)以上,结果:1991年,裙带菜苗最大附着密度1cm育苗器300株以上,一般100株以上。  相似文献   

7.
李宏基  宋崇德 《水产学报》1966,3(2):119-129
裙带菜的室内水池简易育苗获得成功后,生产苗种的技术基本可以满足养殖生产的要求,目前,如何提高裙带菜的养殖技术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裙带菜孢子体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的研究中提出:裙带菜的养殖方式可以采用与生长期长及养殖期较长的藻类配合进行间作来生产裙带菜的嫩菜,也可以采用裙带菜的成菜与嫩菜输养或者连养两茬成菜等方式,开展海面筏式全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8.
裙带菜属褐藻门,游抱子纲、海带目、翅藻科、裙带菜属,裙带菜适宜海水比重1.022-1.0255,适宜温度5℃-15℃。裙带菜是水产优质养殖品种之一,我们经过三年的技术革新改进,裙带菜高产高质新技术经验现在已经基本成熟。高产高质新工艺重点是育苗技术(半人工育苗和使用全人工苗种的比例)、养成密度控制技术、海上管理技术,收获管理技术等几部分。一、养殖海区的选择1底质:以平坦的泥底或泥沙底为好,较硬沙底次之。2水深:根据苗绳长短和养殖形式来确定。一般在冬季大潮时保持5m以上水深的海区,均可开展筏式养殖生产,台筏设置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对虾育苗空闲设施,进行裙带菜常温育苗,121块苗帘,其中发育较好的36块,中等的75块,较差的10块,最大藻体2.5毫米,平均121株/厘米。  相似文献   

10.
李耕 《科学养鱼》2003,(6):25-25
我们利用低温水和其它人为条件改变了裙带菜的生长周期,培育出大苗早苗,并在生产中取得很好的效益,现将低温水全人工裙带菜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育苗池育苗池为长方形水泥池,一般深80~100厘米,宽1.4~2.0米左右,长7~10米,育苗池的光线要能够调节,即育苗室要有窗透光。育苗池进排水方便。二、种菜和苗帘1.种菜一般采用日本种菜,即前一年11~12月份来自日本的苗种,养殖培育为育苗种菜。要求种菜孢子叶大而饱满。种菜量根据育苗量即苗帘数定,110米长的苗帘每帘准备好的孢子叶1~2个。2.苗帘采用直径3毫米左右的维尼纶缠绕在50厘米×60厘米或…  相似文献   

11.
1991年4月24——2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在南朝鲜釜山市召开了“裙带菜养殖、加工讨论会”,来自中国、日本、法国、南朝鲜以及NACA地区海水养殖项目官员共3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就各国裙带菜生产情况、育苗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裙带菜工厂化育苗尚不过关,但半人工采苗效果比较好。去年,荣城县寻山乡组织28个单位搞裙带菜半人工采苗,投放采苗绳20万根,采苗8万株,养殖裙带菜500多亩。他们的做法是: 采苗前,把旧海带绳洗净,每4根一束放入清海水中浸泡3—5天。7月中旬,当海水温度稳定在19—20℃时,利用傍晚避光较好的时间,出海选择优质种菜,切除叶  相似文献   

13.
吕建洲  任重 《水产科学》1997,16(2):11-13
本文报道了在裙带菜育苗疏散养殖时,用TAC制剂浸苗绳12h可加强其碳、氮代谢、增加体内核酸蛋白质含量,促进生长,防治腐烂,为其早熟,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在裙带菜育苗疏散养殖时,用TAC制剂浸苗绳12h可加强其碳、氮代谢、增加体内核酸蛋白质含量,促进生长,防治腐烂,为其早熟,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东方对虾随着人工育苗的大规模发展,饵料成为人们探讨的中心议题,常规育苗饵料、一直采用单胞藻和轮虫等,培育这些饵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大面积的培育池,不仅生产不稳定,而且提高了育苗成本。多年来,人们一直寻求优良的代用饵料,我们在1980~81年对虾育苗中利用酵母片作代用饵料,取到了初步成功。我们用瓶装药用酵母片(0.3克)。据查为食用酵母,在裙带菜育苗车间用两个池子进行试验。2号池  相似文献   

16.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r]属褐藻门褐子纲海带目(Lamina-riales)翅藻科(Alariaceae),是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在我国舟山群岛、嵊泗列岛、青岛、烟台、大连等地都有其自然分布。裙带菜是一种有明显世代交替的一年生海藻。关于裙带莱的发育形态,前人已有报道。1970—1972年我们在青岛进行人工育苗、养殖试验的过程中,对其发育形态与生态特征作了进一步的观察与描述。在裙带菜的生活周期中,明显地分为配子体(单倍体)和孢子体(双倍体)两个阶段,其形态完全不同。即使在同一发育阶段中,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也会引起形态上的变  相似文献   

17.
陈灿斯 《福建水产》2013,35(4):328-332
通过2010年裙带菜引进养殖试验,对裙带菜在南方养殖的环境条件以及养殖技术进行探索,比较了裙带菜不同养殖期的适宜水层和养殖结果,总结出裙带菜在福建省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海域的养殖和管理等技术;提出防止当地海区褐篮子鱼咬食裙带菜幼苗的方法与措施。同时,得出裙带菜养殖效益优于海带的结论,为今后福建以及南方地区推广裙带菜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2012,(4):68
进入3月份以来,裙带菜开始进入收割期。大连市的裙带菜经过了连续几年的减产,今年,不少裙带菜养殖户终于迎来一次大丰收。然而,这场大丰收没让养殖户们高兴几天,因为今年裙带菜价格不仅大幅  相似文献   

19.
我国裙带菜的养殖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为夹苗养殖法。即6、7月份进行室内人工育苗,当幼苗体长1厘米左右时下海暂养,幼苗体长达到10厘米以上时,将幼苗从育苗器上剔下来,一株株均匀的夹在苗绳上养成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八十年代大连地区推行的6、7月份将全部养成苗绳采上孢子进行海上育苗直接养成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是近几年荣成市推行的绑育苗器绳段养成的方法,简称绑苗养殖法。这种方法是在日本夹育苗器绳段养成方法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养殖方法。现将这种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裙带菜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藻类。由于裙带菜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被人们普遍认识。特别是裙带菜含碘、钙、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有降血脂,使皮肤细嫩和抗衰老的作用。日本和一些发达国家称其为“美容菜”,销路看好。国内对裙带菜的食用和营养价值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内销也很好,裙带菜加工产品成了国内比较热门的抢手货。科技人员攻克了苗种和养成技术的关键,使养殖生产发展很快,产量逐年提高。近年来又研制出盐渍裙带菜加工机组,盐渍裙带菜的加工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对裙带菜盐渍的工艺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