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研究驱蚊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中分别成功鉴定了33个化合物;结果表明:萜类物质分别占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总挥发油的64.57%和20.64%,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含有14种相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及用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提取香榧假种皮中的挥发油,并以GC-MS对挥发油中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在水蒸气提取物中鉴定出57个化合物,占其化学成分总含量的96.65%;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其化学成分总含量的84.70%.两者共有成分有18种.结果表明,提取方法对于获得香榧假种皮挥发油中的化合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及乙醚浸提法提取蓑衣草挥发油,采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乙醚浸提法分离出61个峰,鉴定出47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的77.37%,主要成分为烷烃类、酰胺类、醛类、有机酸及醇类等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出31个峰,鉴定出20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0.70%,主要成分为醇类、有机酸类、酚类及烷烃类等化合物。经比较,乙醚浸提法较水蒸气蒸馏法能提取出更多的成分和获得更高的提取率,提取的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湖南干艾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考察料液比、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4个参数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出艾叶中的挥发油。[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为2.0~4.0 mg/g。GC-MS技术鉴定出其主要成分是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4-烯(C15H24),含量为14.7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为:6.0~10.0 mg/g。GC-MS技术鉴定出主要成分是丁香烯环氧物(C15H24O),含量为7.25%。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是:剪碎药材(100 g),料液比为1∶10(W/V,g/ml,下同),浸泡时间1 h,蒸馏5 h。[结论]相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中性乙醇提取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有16个相同成分,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另外,分别有10、8、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表明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萃取的川芎挥发油所得组分最多。  相似文献   

6.
以海南广藿香药材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02萃取挥发油的条件,并对2种提取方法给予比较.结果表明,影响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显著性因素是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加水量为非显著性因素.本试验范围内,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浸泡时间5h,提取时间4h,加水量是药材的7倍,其挥发油得率为1.59%;而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显著因素是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物料粒度为非显著性因素,本试验范围内,提取的最佳条件是: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时间2.5 h,物料粒度40目,萃取温度为40℃,挥发油得率为2.60%,是水蒸气蒸馏法得率(1.59%)的1.64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龙眼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眼花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66%;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74%。[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龙眼花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汪洋  房存金  毕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25-6426
[目的] 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运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联用技术对其所含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所提挥发油有16个成分相同,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其中分别有10、8和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0%。这3种工艺均能提取挥发油主要成分内酯类化合物,其中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样品所含组分最多,整个操作过程耗时短、效率高。[结论] 该研究为开发川芎药用资源和选择加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羌活挥发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最佳工艺条件是:加水量12倍、回流时间8 h、粒度为粗粉,提取率为1.094%;超临界萃取最佳条件是:压力20 MPa、温度40℃、时间4 h,萃取率为7.76%,为前者的7.1倍。[结论]超临界萃取法工艺优于水蒸气蒸馏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超临界CO2(SFE-CO2)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速对灰毡毛忍冬挥发油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山银花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并与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了湖南产湘蕾金银花与灰毡毛忍冬不同方法加工品的挥发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萃取釜温度48 ℃,萃取釜Ⅰ温度50 ℃,萃取釜Ⅱ温度35 ℃,萃取釜压力28 MPa,萃取釜Ⅰ压力12 MPa,萃取釜Ⅱ压力5 MPa,CO2流速18 L/h,萃取时间120~150 min为湘蕾金银花挥发油SFE-CO2较佳的萃取条件;湘晒干、湘冻干、灰晒干、灰冻干等加工品挥发油的SFE-CO2提取量分别为3.03,4.42,2.87,4.12 g,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量分别为0.036,0.045,0.038,0.042 g.湘蕾金银花比灰毡毛忍冬的挥发油含量略高,SFE-CO2法比水蒸气蒸馏法对山银花挥发油的提取效率高出近百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β-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紫苏叶为原料,对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不同因素对紫苏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4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60 min,蒸馏时间120 min,提取率0.368%.  相似文献   

14.
白兰叶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种不同方法,即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一水蒸气蒸馏法,对白兰叶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以白兰叶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提取工艺。研究表明,白兰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辅助一水蒸气蒸馏法,其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80W、微波时间7min、提取时间5h、料液比1:10(g/mL),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可达到0.81%。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不同播种期的茎、叶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挥发油含量秋季早播者高于迟播者,并且营养生长旺盛期叶片挥发油含量极显著高于生殖生长期叶片的挥发油含量.因此,为了获得更多挥发油,在佛山地区应以采收9月播种的营养生长旺盛期的叶片为宜,其挥发油含量最高,萃取率达0.70%.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倪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48-15949,15951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分离白木香叶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仪对白木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9-二十六烯(4.17%)、N′-羟基-4-(三氟甲基)吡啶-3-甲酰胺(3.95%)、二十八烷(3.76%)、二十四烷(3.50%)、二十二烷(3.32%)、1-碘十六烷(2.82%)、4,6-二甲基十二烷(2.76%)和1-溴二十二烷(2.58%)。[结论]该研究为白木香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加压协同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加压辅助溶剂萃取,从艾叶中同步提取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加压对艾叶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影响显著;确定加压溶剂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浓度70%、固液比1∶30(g/m L)、萃取压力0.9 MPa、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90℃,在此试验条件下,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提取率分别为0.852%、4.660%、6.790%。[结论]与提取艾叶化学成分的其他方法相比,加压溶剂萃取可实现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同步提取。该工艺条件稳定,提取时间短,溶剂利用率高,艾叶中3种成分的提取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不同播种期的茎、叶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挥发油含量秋季早播者高于迟播者,并且营养生长旺盛期叶片挥发油含量极显著高于生殖生长期叶片的挥发油含量.因此,为了获得更多挥发油,在佛山地区应以采收9月播种的营养生长旺盛期的叶片为宜,其挥发油含量最高,萃取率达0.70%.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究千层金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方法]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千层金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千层金叶片采用HS-SPME提取,总共检测出7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7.28%;采用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总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9.67%;HS-SPME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的挥发物质主要包括醚类、烃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等,其中醚类所占的相对含量最大,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相对含量达到72.42%以上;HD法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中,最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的相对含量达到91.48%。[结论]千层金叶片精油中含有这么高含量的甲基丁香酚,在植物保护上具有极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翅果油树中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翅果油树是一种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植物资源,选择合理的方法将其中的挥发油提取出来对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该实验采用冷浸法,超声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对翅果油树叶片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超声波法提取效果好,有较高的提取率。对超声波法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发现较优的单因素条件为:提取溶剂丙酮、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