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文献老化方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学文献老化规律的研究,从本世纪10年代就开始了。近几十年来,科学文献迅猛增长,更促使人们加强对文献老化规律的研究。1960年,美国的巴尔顿和凯普勒合作,对科技文献老化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巴尔顿——凯普勒老化方程,其解析式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36-140
在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适老化研究不仅有利于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提升空间环境,也有助于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设计体系。对从1982年至2020年5月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的国内文献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出我国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各阶段的研究重点;再对老年人的活动特征、公园游憩行为、公园绿地的适老化评价、适老化设计原则及策略等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在老龄休闲活动空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现有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存在缺少宏观层面总体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检验严重脱节的问题。基于研究现状,对后续研究和规划设计进行展望:未来国内公园绿地的适老化研究应强调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应构建公园绿地适老化规划体系,以及适老化设计规范及效益评价体系,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与优化;应突破传统研究对象,寻找个性化与整体需求统一的设计原则及策略。  相似文献   

3.
笔者拜读了刘文同志新近发表的《科学文献老化方程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以后,对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十分钦佩,但对文中的方法和结论实难苟同,特对此提出商榷。《新探》在“分析和研究”了巴尔顿——开普勒文献老化方程以及莫蒂列夫修正式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文献老化的实质,推导了文献老化强度函数并与通常的数学式作了比较,最后提出了文献剔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查新检索年限的规定是根据医学文献的老化规律确定的。由于医学文献“半衰期”一般为5年左右,故查新检索的回溯时间规定为10年。诚然,用一个统一的检索年限来要求所有的分支学科似乎显得粗略一些,有人对此持保留看法不无道理。但是,由于对多种学科文献“半衰期”的计算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半衰期”的计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对文献老化规律的表达也只是一个相对指标,只能确定一个统一年限作标准。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时限的合理性,笔者最近对查新检索所得相关文献的年度分布特征进行了考查,发现相关文献和文献引文一  相似文献   

6.
文献老化模型,可用于定量分析各种文献的老化程度,以便图书情报工作者对未来文献的利用作出预测,使文献经费得到合理使用,使馆藏文献发挥出比较好的效益。关于建立模型,一般来讲,应遵循下列原则:(1) 选择函数形式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定性描述。  相似文献   

7.
定量地研究文献发展的各种内在规律是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科技文献的动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就是文献相对于时间的增长和老化规律。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文献发展的动态模型,以期更好地分析文献的动态特性、描述文献的动态规律、预测文献的发展状态、实现科学管理。一、文献发展的动态特性文献增长的动态特性表现在新发行的科技出版物、新发表的科学论文以及科研成果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人们一般通过文献量不断增加寻求其增长规律。D.普赖斯综合分析了大量科技文献的统计数据,得出了文  相似文献   

8.
我国适老化家具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经验借鉴和发展引导。通过对国内外适老化研究这一宏观领域发展脉络的总结与分析,指导和探索我国家具适老研究的未来走向,为促进该领域发展提供思路拓展和设计策略。运用比较分析法,借助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从CNKI和WOS中外文数据库中,选取1999-2022年间有关适老化研究及适老家具的相关文献,从发文量、研究领域,机构网络,关键词热点聚类等方面将两者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寻找共同及差异特点,最后就结论进行比对,得出研究领域、机构合作和热点趋势等几方面的不同。同时总结吸收适老化研究的前沿成果,与家具适老研究相结合,提出了适老化家具在设计领域、设计人群、设计策略和设计政策等四方面未来发展的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馆藏图书老化测定的实例分析,讨论了现有文献老化测定方法难于用于馆藏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馆藏年代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四、增长与老化增长与老化是科技图书利用特征中有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通常所谓图书(种数)增长总是用每年出版的著作的数量来衡量,而不过问在此期间人们利用图书的能力的可能增长的情况如何?同时,所谓文献老化多是以文献按出版年龄计算的利用次数来衡量,也并不考虑在此之前图书出版的时空变化情况怎样?的确,科技图书种数逐年呈算术级数增长,近三十年来,虽然发展并不平衡,但世界上科技图书增长量平均总在4000种上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路面形式,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路面上沥青材料发生老化后使得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降低,这样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比不同老化方法和不同的老化时间得到的沥青残留物的各种指标与实际的废旧沥青的各种指标,找到方便准确的适用于实验研究的老化方法,然后通过对比不同的再生方法,寻找到用于实验室研究的沥青再生方法,从而找到适用于实验研究的老化再生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适合老年人居家养老种植的阳台绿化植物种类,采用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文献研究,选取国内花百科、踏花行和藏花阁三大养花交流论坛,利用Python、ROST-CM、Gooseeker等相关技术软件爬取并处理评论数据,在文本分词后进行词频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研究表明,老年人对阳台植物的评价集中在植物状态、感知植物、园艺管理、情感表达和时间环境五个维度;观赏性、安全性、适应性和疗愈性是选择适老化阳台绿化植物应考虑的重要内容;筛选得到的27种适老化阳台植物,包括7种一二年生花卉,8种宿根花卉,4种球根花卉,1种水生花卉和6种木本花卉。  相似文献   

13.
木塑复合材料在使用环境中会发生老化降解,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解析木塑复合材料的老化机理、提升其耐老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老化测试方法的角度综述木塑复合材料在自然老化、湿热老化、热氧老化、光老化、溶液老化、霉变腐朽菌老化以及冻融循环老化过程中的老化机理,从化学添加剂、物质填料以及其他工艺方式3个方面综述木塑复合材耐老化性能提升的途径,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木塑复合材老化降解机理、提升耐老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建  肖生苓  韩雅荣 《森林工程》2012,28(2):30-32,37
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轨枕材料,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老化因子及方法的探讨对该材料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的组分和制备工艺流程,结合光照、温度、湿度和氧化等诸多老化因子对材料老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比常用的老化试验方法,寻求具有针对性的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老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环境友好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复合材料的老化降解直接关系到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其使用寿命。从老化降解方法和评价指标的角度出发,系统综述了天然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在自然老化降解、微生物降解、酶促降解、溶液降解、光老化降解和热老化降解领域的研究现状,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天然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在老化降解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述和分析木质剩余物复合材料老化的原因,主要有木质剩余物的老化、胶粘剂的老化、木质剩余物的回弹和膨胀—收缩应力。综合论述木质剩余物复合材料加速老化试验方法,指出木质剩余物复合材料在加速老化试验方面的研究,适宜采用ASTM D1037六循环加速老化法和老化仪检侧法。分析木质剩余物复合材料老化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试件尺寸等。  相似文献   

17.
运用ASTM D1037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对一种公交车底板上的竹木复合材料新产品进行6个周期循环老化研究.分析了板材的耐水性、尺寸稳定性、各项力学性能值在加速老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对老化后该种竹木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回归分析,拟合出一般的力学性能和老化周期的函数方程.研究表明:老化过程中板材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的都呈现下降趋势,但老化过程对纵向抗弯强度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对纵向弹性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老化杨木单板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后的染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未老化和老化杨木单板染色后,老化杨木单板表面染色均匀性变差,上染率、水洗色牢度明显降低。老化杨木单板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染色的均匀性得到改善,上染率提高,但水洗色牢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养老问题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逐渐被重视,居家养老依然是我国最基本的养老方式,我国现有居住区的适老化水平普遍较低,在这种前提下,对现有居住区的适老化设计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实践意义。对杭州市随园嘉树的适老化设计进行了探析,旨在分析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引导对居家养老的居住区进行合理地适老化设计改造。  相似文献   

20.
研究竹材和蔗渣刨花板的耐候性,以及室外自然老化和加速老化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或5年的室外陈放与DIN法和BS法条件程度相近,ASTM法剧烈于大气条件;非本质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纤维形态,胶粘剂的种类以及气候特征是板材耐久性的关键;性能下降幅度随使用(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