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蛋鸡产蛋期是鸡群处于敏感的生理期,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多种因素都会造成产蛋率下降,如饲料营养因素、应激因素、霉菌毒素、疾病因素等都会对鸡群造成影响,出现卵巢或输卵管发育不良及炎症等病变,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目前临床上关注较多的是产蛋高峰期不明原因的产蛋率突然下降和大幅下降,对蛋鸡养殖户的生产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在此,笔者对产蛋率下降的原因进行浅析并提出较为合理的防控措施。1饲料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2.
娜日娜  李峰  王岩 《山东家禽》2014,(12):25-26
冬季如何稳定提高蛋鸡产蛋率,保障饲养蛋鸡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通过调整冬季饲料配方的方式,既可降低养殖成本,又能确保蛋鸡高产蛋率。寒冬时节,广大养殖户因受饲养技术、保温防寒、日光照射、通风设施、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蛋鸡群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蛋下降。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粪便、采食量均良好,产蛋率仍然会下降5%~10%。所以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显得非常重要,一则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则可以保证蛋鸡安全过冬,确保蛋鸡高产蛋率。  相似文献   

3.
1发病情况2013年4月份某蛋鸡养户反应其饲养的蛋鸡产蛋率突然下降,从产蛋高峰期的90%以上,在5~10天内直接下降到50%,甚至有的下降达到20%。鸡群感染某种疾病会使产蛋率突然下降,出现劣质蛋,蛋色素缺乏,褐壳蛋蛋壳白化,并产薄壳蛋、软壳蛋和无壳蛋,鸡病愈后,其产蛋率也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笔者对我县181户蛋鸡养殖户调查发现蛋鸡非生理性产蛋率下降现象增多,应开产鸡群开产日龄推迟,产蛋高蜂和维持时间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多数鸡群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养鸡户怀疑是由于产蛋下降综合征,但笔者认为除了以上原因外。还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如饲养管理不善,患有某些传染病,用药不当,或各种应激引起的产蛋下降。  相似文献   

5.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气候多变,养殖环境差。各种呼吸道疾病增多,加之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不当.体重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开产的蛋鸡产蛋率上升缓慢.给部分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深入市场了解情况.发现蛋鸡产蛋率上升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配比不合理以及一些疾病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县蛋鸡饲养量每年达至700余万只.蛋鸡饲养已成为我县畜牛5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养鸡业的发展,一些养鸡场户饲养的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产蛋鸡群易出现产蛋率突然下降现象。正常情况下,蛋鸡达80%以上的产蛋率时间可维持34周左右并逐渐呈下降趋势,属正常下降,产蛋率非正常下降则直接影响到养鸡的经济效益。由于引起产蛋率下降的原因比较复杂,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养鸡户通称为“产蛋下降综合症”。为了查清我县蛋鸡产蛋率下降的确切原因,我们从1996年3月-2001年5月连续对有关商品蛋鸡群和个别父母蛋鸡群产蛋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同时对不同原因引起产  相似文献   

7.
产蛋是性成熟后母鸡的正常生理机能之一,鸡群在开产后产蛋率逐渐增加并进入产蛋高峰期,优良蛋鸡的高峰期产蛋率应在92%~96%左右,维持一定时间后,产蛋率逐渐下降,进入一个产蛋率相对稳定的时期。在生产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产蛋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的情况。除了因减少产蛋而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外,更重要的是产蛋率突然下降常常是某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在鸡群中传播的先期症状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将会造成较大甚至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依据笔者的临床观察与病例分析,平养鸡很好发现有产蛋率突然下降的现象,而笼养鸡发病率较高,造成的损失也更大,因此,作为蛋鸡养殖户,提高对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的重视程度是刻不容缓的,由于引起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的原因较多,而大多数都是人为可以避免的,所以预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查清病因,从蛋鸡的饲料、饮水问题,应激的影响,环境的影响,疾病的干扰等各个因素入手,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高峰和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流行产蛋下降综合征,有些鸡场和专业户发现鸡产蛋下降就怀疑得了产蛋下降综合征。其实,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某些传染病、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都会引起产蛋下降,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述如下。1 饲料方面11 饲料配制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产蛋鸡群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产蛋量突然迅速下降或停产,此类现象是困扰蛋鸡生产者最常见的问题。正确及时分析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是提高鸡群产蛋率、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蛋鸡生产中,产蛋率下降常常制约着蛋鸡生产性能,给蛋鸡养殖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影响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到蛋鸡养殖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本文就结合生产实际,浅析影响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因素,以便在蛋鸡养殖中加强饲养管理,并搞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却直接影响着蛋鸡饲养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深入探讨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制定卓有成效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当今养鸡业的热门话题。 一、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主要是由于家禽疾病、饲养不善、管理不当等多方面原因而引起。 1.引起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由肠病毒感染引起的鸡脑脊髓炎。该病可使蛋鸡在10天左右将产蛋率下降40%左右。②由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鸡新城疫。该病可使产蛋率严重下降。③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也可使产蛋率下降。④…  相似文献   

12.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各类疫病侵袭和不规范的饲养管理等对产蛋率影响很大,阻碍蛋鸡业的健康发展。该文就实际生产中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产蛋率是蛋鸡生产中的重要指标,是蛋鸡经济效益好坏的体现。产蛋率下降分正常性产蛋下降和非正常性产蛋下降,正常性产蛋下降属生理性表现,非正常性产蛋下降又分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疾病因素及其它因素。在养鸡生产中,当鸡群产蛋率下降后,应及时分析原因,及早做出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将引起产蛋率下降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啄癖症是由营养、环境、疾病、管理等因素引起的一种在蛋鸡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鸡群一旦发生啄癖症,将导致产蛋率的下降,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现就啄癖症的主要症状、诱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冬季天气寒冷、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因此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引起产蛋率的下降,加大产畸形蛋及薄壳、软壳蛋的机率,严重时还会加大鸡群的死亡率,给养殖生产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冬季要做好蛋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提高生产效益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不少蛋鸡养殖户电话反映其饲养的鸡群产蛋率很不稳定,有的达不到高峰,有的正处于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时产蛋量却突然下降,有的高峰期过后产蛋下降迅猛,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常情况下,蛋鸡到达开产日龄后,一般在短时间内(一般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产蛋率按照自然规律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饲养的蛋鸡开产、预定高峰时间和高峰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流行产蛋下降综合症,有些鸡场和专业户发现产蛋下降,就怀疑得了产蛋下降综合症。其实,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某些传染病、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1.饲养方面  相似文献   

18.
商品蛋鸡发生“V”字现象的报道冯伙焕(广东省云浮市畜牧水产局527300)近年来,一些蛋鸡场饲养的鸡群往往在产蛋高峰前后发生不明原因的产蛋率下降、造成较大损失,减少了养鸡的收益。去年秋末,云浮市某蛋鸡场饲养的两群海兰商品代棕壳蛋鸡,在饲养管理如常,环...  相似文献   

19.
蛋鸡的产蛋率是蛋鸡场最为关注的.产蛋率是家禽对应激反应最敏感的一个指标,无论管理还是疾病应激都可通过产蛋率的变化反映出来,但原因是复杂的.同时,蛋鸡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会给鸡造成较大应激,所以鸡只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及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易影响产蛋性能,因此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是高效益养殖蛋鸡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蛋鸡的产蛋率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饲养管理不到位、疾病防控不合理等,要想提高蛋鸡的养殖效益,必须要做好养殖工作,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优化饲养环境,实现科学管理,以此降低不良因素对蛋鸡的影响,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鸡蛋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